從《步步驚心:麗》看韓劇先製後播模式的四大盲點

1

文/艾利斯

WE57680938_ori

《月之戀人-步步驚心:麗》掀起一波韓劇討論潮。(圖截自官網)

今年的韓劇關鍵字,絕對首推「先製後播」。原本美意除了商業考量外,就是改善拍攝環境,沒想到製作出來的戲劇,評價不如預期。

周一與周二的夜晚,韓劇可說呈現白熱化的「討論潮」。因為就韓國國內收視率來看,《雲畫的月光》漫步雲端,《月之戀人-步步驚心:麗》則在泥灘裡掙扎。會開出這樣的盤,跌破大家眼鏡。如果將兩者的投入和產出相比,根本天壤之別:前者是精緻小品的規模製作,相較後者華麗主菜的多方投資,搭上與中國同步播出的商業模式,正好也體現,目前韓劇追逐商業利益之下的四大盲點。

盲點一:收視群體的鎖定

一部電視劇製作,要獲得好評價,製作前可以設定劇情的類別和走向,但不好預設收視群體。而《步步》的盲點之一,就是給人第一印象已經把自己框架住,讓許多觀眾對它貼上「一群穿著古裝,說著古語的現代人在談戀愛」的標籤。

想要討好所有人,卻又在過程中走失。桐華的原著以中國著名的「九龍奪嫡」作為時空背景,縱使之前在韓國播出也獲得好評。但海外作品要進入韓國市場,不免進行大幅度改編,以符合當地民俗風情,《步步》也不例外。作家翻遍韓國歷史後,找到太祖王建的兒子們勉強符合,可背景還是大有不同。因此在需要符合史實的前提下,改編把爭奪皇位原有的清冷壓抑,變成青春古裝劇。既要發揮史劇的嚴肅,又要討觀眾喜好的前提下,反而讓這部戲抓不到觀看重點。

盲點二:外銷導向的市場選擇

韓國演藝圈有不成文的規則,認為演員地位大於偶像歌手,所以許多偶像明星會往戲劇圈挑戰。在以人氣為基底的市場中,許多還沒有熟練的演員開始被推到最前線,比起有底功的演員,製作公司更願意投資在新生代上。雖然國內收視可能會遭到滑鐵盧,在外銷上則無往不利。

螢幕快照-2016-03-04-下午4.04.07-768x340

《太陽的後裔》是相當成功先製後播的案例。

今年先製後播的韓劇《奶酪陷阱》《太陽的後裔》《任意依戀》《灰姑娘與四騎士》和《步步驚心-月之戀人:麗》,以及還沒上檔的《花郎:The Begining》和《師任堂,光的日記》。一字排開最大的特徵,就是都有在海內外高人氣的偶像擔綱主角,這也是外銷為導向製作最需要的元素,尤其面對中國擅長將點擊率轉換成金流,更容易吸引投資。

要說《步步》在韓國國內的收視拉不起來的原因,應是被貼上太多標籤。電視主控掌握在大齡女子們的手中,小鮮肉固然養眼,仍會視覺疲勞,這也是實力綠葉和資深演員存在的最主要意義。

盲點三:電視台與宣傳方式

長期看劇歸類下的一些心得,像是 KBS 擅長青春、校園題材、MBC 擅長改編以及中長篇史劇;SBS 則是以強打陣容來穩固收視。近似我們的民視三立台灣適合狗血八點檔、公視探討社會現象、三立和八大以偶像劇擅長一樣。

f08c67de-2e80-402d-8aff-430a6cf4e38e

《步步驚心-月之戀人:麗》的卡司相當華麗。(圖截自官網)

除此之外,最大的差異在於宣傳。邊拍邊播雖然對演員是一大負擔,但是行之有年的操作方式,劇組和電視台間的合作模式已經建立,如透過電視臺可以看到即時的現場探班、片花以及現場訊息,還有演員透過社群網站透露的小花絮,大大的增加追劇的樂趣。

可是在先製後播的分工當中,宣傳主導權在製作公司身上。透過由他們統一提供的資料披露進行廣宣,演員們無法即時分享拍攝過程,自然也沒有辦法聚焦話題度,更因為前線媒體參與度低,造成話題公式化又無法延伸。最可惜的是,《步步》在中國的注目度,一直被拿來與原版相比,分析評論圍繞在收視率上,也成為被貼標籤後的負面影響。

盲點四:故事線的收聚與發散

2016021508315498084_2

李準基精彩而穩定的演出是本劇尚未退燒的原因之一。

因為不是長篇連續劇,所以在主演設定上,更需精簡才能讓人抓到重點。拿《雲畫》和《步步》兩相對照,前者主線圍繞著男女主角,其他人協助推進主線;後者的人物過多,再加上神剪輯與各角色自成支線的敘事風格,讓劇情不斷原地踏步。再拿原版來比較,同樣有眾多人物,仍可明確分出四爺派和八爺派,比起大鍋炒的說故事更具吸引力。

拿《步步》第 11 集來說,重點雖然放在吳尚宮身上,可是一下推進所有進度,加速各角色間的化學變化,這才是觀眾想要看的。《步步》到現在可以維持話題,以及有高升的討論度,最大的功臣還是李準基,他的演技幫這部戲設下了停損點,再加上因劇情而陸續上線的姜河那等皇子們,想必會幫起頭演技沒有聚焦的評價,加值關注度。

韓劇製作的困境:製作面朝內還外

今年接下來還有《花郎》和《師任堂》,前者可能會面臨到的問題跟《步步》一樣;後者則是以韓國觀眾為面向的製作,國內反應該會不錯。戲劇的製作本身,就是文化的呈現,對海外觀眾而言,是因為它說故事的方式被認同所以受到歡迎,即使不同國情和故事背景,也不會因此產生隔閡。

1459761836-589821797

預計年底播映的《花郎:The Beginning》,也是採用先製後播的方式。

臺灣市場小是不爭的事實,但不代表各類型製作團隊沒有競爭力。最近中國的劇也許讓臺灣觀眾覺得熟悉,像是顧漫三部曲,《微微一笑很傾城》的特效、劇本來自臺灣團隊的貢獻;《杉杉來了》更是因為是熟悉的劉俊傑導演和好故事工作坊,敘事風格親切,節奏流暢。再看最近騰訊出品的《親愛的公主病》,全片除了男女主角不是臺灣人外,從幕前的卡司到幕後製作團隊幾乎都來自臺灣,掛的卻是陸劇招牌,令人感到可惜。

韓劇的野心很大,因為它背負著將韓國文化帶向世界的責任,所以不斷強化製作,當中國資金開始對海外影視製作產生影響的同時,還包含出乎意料的後製與剪輯,影響戲劇的發展,讓韓劇成為苦主。最近開始發酵的限韓令,會不會減緩當前韓國製作以爭取中國觀眾的取向,還有待觀察。

金援的挹注,固然能讓作品可以有更精緻的製作,但面對越來越多接踵而來的干擾,還能不能保有本質,考驗製作公司的取捨。但可以斷言的是,失根的作品,即使為目標群體量身打造,也找不到它的觀眾。

延伸閱讀:

2016 年秋冬韓劇介紹:「大牌回歸」vs.「改編翻拍」的戰場

《月之戀人—步步驚心:麗》vs.《雲畫的月光》 KKTV 韓劇收視觀察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