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離劍遊紀》迎來大結局:日、台截長補短的精彩合作結晶

0

文/凌欣源

28249

前篇談到「霹靂系列」長久經營下來的優劣,並如何影響了《奇人密碼》的慘澹成果。原本三部電影的合約,如今不知去向,「霹靂系列」以外的發展可稱是殃雲籠罩。然而就在此時,從日本來了一絲曙光,經過一連串戲劇化的發展,促成了話題性十足、市場上關注極高的《東離劍遊紀》。

關於虛淵玄如何想要推廣布袋戲、如何接觸霹靂、合作案如何從翻譯變成新系列的過程,網路上已經有許多討論報導,不再贅述。對於虛淵玄來說,「推廣布袋戲」是他的主要目的,《東離劍遊紀》便是向新市場進攻的第一塊敲門磚。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東離劍遊紀》從企劃到執行都相當嚴謹且有效率,討論度至今不減,這與雙方合作機制有相當大的關係。

精銳盡出的日方,編劇、聲優、音效步步到位

ACG (動畫、漫畫、遊戲 –參見超連結)界富有盛名的虛淵玄親自上陣撰寫劇本,從零開始打造新的世界觀與劇本。為了打入廣大的 ACG 粉絲,虛淵玄採用了動畫的季番模式來創作劇本,而非霹靂以往習慣的電影或長劇集,在入門門檻上先低了一個層次。

maxresdefault

《東離》編劇與重要推手虛淵玄。(圖截自網路)

除了形式之外,角色設定也與霹靂的先天高人、少年天才等大相徑庭,角色出場時的清晰(甚至可說是平板)性格與尋常動畫如出一轍,並在隨後的劇情逐漸加骨添肉,讓整部《東離劍遊紀》成為「布袋戲演繹的動畫」。加上一直放出風聲的「王道劇情」,對想要打入的新市場來說接受度會相當高,只要適應表現方式就可以了。雖然為此雙方做了非常多的溝通與適應,但就目前觀察的成果來說,相當值得。

聲優的卡司,則是如《復仇者聯盟》一般的華麗,與虛淵玄的名氣兩相輝映下,許多 ACG 迷幾乎直接買單。除了市場效應,日本相當成熟的聲優文化底蘊,其配音功力一邊讓已經習慣的 ACG 迷快速進入角色,另一邊也讓舊戲迷或從未接觸 ACG 與布袋戲的觀眾體驗到,印象中不可替換的一人配音傳統,竟然也有被打破且易於接受的一天。

TBF_EP06_01

《東離劍遊紀》請來許多知名聲優。

雖然《東離劍遊紀》的台配是由八音才子黃文擇的兒子出馬,但考慮到新市場的接受度,還是找了女配音員來配女角色,其成效見仁見智。但與尚不成熟的台配相較之下,日配在台灣的接受度更高,且有黃文擇父子擔任聲音導演加持,也是打入新市場的重要因素。而日配版與台配版在音效、配音的混音與母帶處理上的細膩度差異,這篇音效文有非常詳盡的說明。

比起《奇人密碼》當時所宣稱的「偶動漫」,日方帶來的才是真正的「動漫」元素。劇本形式、聲優文化將「霹靂系列」逐漸失去的靈魂完美填補,且在市場策略上將入門門檻降到最低,《東離劍遊紀》的動漫靈魂至此完整且策略性十足。接下來,就是霹靂的主場了。

隱惡揚善的霹靂,將優勢極大化

霹靂在畫面呈現上可說是下足了功夫,從視覺效果上就看得出來,「用電影規格製作」尚不足以形容之。道具、造型、布景的細膩與華麗,除了《聖石傳說》有出外景之外,不是之前任何一個布袋戲作品能夠比擬。大到實際上能乘坐、拍攝全景的船隻與七罪塔內景,小至餐桌上的精緻菜色與市集商品,甚至在戲迷的討論上佔有一席之地,可說是拼盡氣力。

《東離劍遊紀》武戲片段。

拍攝方面,高畫質高景深已經是基本款,配合強大布景而做的取鏡,已然與電影伯仲之間,格局上先勝一籌。武戲的 CG 運用,在經過日方修飾之後比例更加均衡,並加入更多肢體交接及特寫鏡位,讓流暢、擬真、帥氣、快節奏的重點武戲,能夠馬上吸引布袋戲圈外戲迷。雖在文戲的鏡頭語言上,仍有進步之處,但若以霹靂本傳的水準當作標準,文武戲都有相當高的分數,可說逼盡霹靂公司潛力,孕育而成的作品。

掌握粉絲經濟,準確鎖定客群

在 9月 10 日的粉絲感謝祭中,即使門票價高,也阻擋不了廣大戲迷的熱情。在台灣並不盛行的感謝祭形式活動,卻在霹靂的粉絲基礎與行銷經驗下辦得非常成功,實屬驚艷。布袋戲的戲迷女性比例,佔了一半有餘,與要打入的新市場來說,相信也不遠,原因在於兩者拉攏戲迷的方法相似。除了偶像之外,BL(男性與同性之間的愛情)二創也是相當大的誘因,間接造成強大的周邊消費力。霹靂從自己過往的經驗如法炮製到《東離劍遊紀》的行銷中,不只吸引到原本就在看布袋戲的群眾,也成功進入二次元的新市場。

至於男性戲迷,華麗武戲與穩當劇本是主要誘因,這些誘因在霹靂與日方的各擅勝場後,也累積出足夠的能量,對停看霹靂的戲迷來說,更是一個回坑的好理由(筆者便是其一)。偶像化雖無法拉攏到上了年紀的老戲迷,但其消費力也不如 20 – 35 歲的年輕人,從此觀點分析,操作相當成功。

14292490_1083202881795164_4477965776385413309_n

《東離劍遊紀》粉絲感謝祭。(圖截自官方臉書)

「偶」的因素,在霹靂「只做擅長的事情」的分工之下,得到了目前為止最大的能力展現。資源充足、用心製作狀況下,得到的是栩栩如生的擬真木偶。戲偶設計越發精緻的現在,比起《聖石傳說》更靈動許多。若僅談「使用布袋戲形式來呈現動漫故事」,霹靂在此點上確實做得相當令人讚賞。「偶動漫」至此,方才成形。

台、日共同合作的結晶

除了上述的各自發揮的因素,雙方在其他部分的合作也是相當精采。

造型部分,由日方主導的人物設計,在配色與飾品上大放異彩,半數以上的木偶,都是過去 20 年來曾嘗試日本線、西洋吸血鬼、外星人,甚至各種仙俠題材的霹靂都不曾出現過的衣裝設計。對戲迷來說是種新鮮的體驗,也確實在此點呈現出合作的優勢。

TBF_EP01_02

《東離》人物造型細膩。

人物設定後,仍由霹靂方雕刻、裝偶、製作武器,能將如此繁複華麗的造型具象化,放眼台灣,應該也只有霹靂的道具造型組,能夠有資源與技術完成。唯一可惜的是,在部分角色臉譜上,因與動漫向的造型有所妥協,其神韻未臻完美,拍攝上也多少暴露了這樣的缺失,但未嘗不是一個邁向偶動漫的變化過程。

《東離》第一季結束之後,下一步該怎麼走?

《東離劍遊紀》的目的,於虛淵玄來說,是讓日本人能夠認識布袋戲,並當作敲門磚藉以進入霹靂的世界。於霹靂來說,則是嘗試新的商業模式,並且打開過往難以觸及的國外市場。在《東離劍遊紀》進入尾聲的同時,這些目的是否達到了呢?這個合作專案的下一步又應該怎麼走?

從打開新市場這點來看,確實有達到吸收二次元粉絲的目的,且其成果豐碩到有點超乎想像。此劇在PTT  C 洽版每週五的討論甚至比布袋戲版還要多。《東離劍遊紀》在「偶」與「動漫」的光譜上,似乎還是更偏向「動漫」一點,在台日雙方的二次元圈子裡,綻放出燦爛但短暫的光芒。這些新戲迷是否會因此去接觸台灣已經有的布袋戲劇集?短時間內很難觀察出來。但確定要製作的第二季,目的可能就會放在此點——「讓《東離劍遊紀》更接近原始的布袋戲」。

若要持續往雙方的目標邁進,讓戲迷能藉由《東離劍遊紀》進入真正的布袋戲世界,第一季必須製造出足夠的話題討論,延伸出長尾與期待。這點在雙方的行銷經驗上,並不是難事,劇情的大逆轉加上虛淵玄的名號(若還是親自主筆),就算兩季之間隔一年,也不會流失太多粉絲。但延續的第二季就必須將動漫的元素比例降低些,或許加入武戲旁白、或許寫出適合台語配音也便於翻譯的劇本及詩號、或許放入化光離開等布袋戲常見的動作…。在戲迷踏上邁向布袋戲的第一階時,之後的第二、第三階便要逐步讓戲迷進去,讓戲迷在不知不覺中小步前進,而達到最終目的。

《東離劍遊紀》的出現是台日跨國、跨界合作的一段佳話,從作品、經濟效應、粉絲養成等方面去分析,其成果都相當豐碩。曇花一現並不能為雙方帶來長久的利益,要如何延續話題、再創高峰,且期待接下來確定要發行的第二季吧。

延伸閱讀:

寫在《東離劍遊紀》之前:霹靂布袋戲屢敗屢戰的支線任務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