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上一篇回顧了漫威在 10 年來的發展模式之後,本篇將進一步檢視漫威系列電影在故事的論述上,如何受益於共同的世界觀而相輔相成,每一階段的進步與累積是如何成就現今的《無限之戰》;最重要的是,在《無限之戰》之後的漫威電影宇宙,又可能將如何發展?
繼上一篇回顧了漫威在 10 年來的發展模式之後,本篇將進一步檢視漫威系列電影在故事的論述上,如何受益於共同的世界觀而相輔相成,每一階段的進步與累積是如何成就現今的《無限之戰》;最重要的是,在《無限之戰》之後的漫威電影宇宙,又可能將如何發展?
歷經 10 年與 18 部電影的準備,漫威電影宇宙第三階段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整個電影宇宙集大成之作)《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終於正式與觀眾見面;而事實上,《無限之戰》也的確突破了觀眾的期待,帶領整個漫威影業持續往前無古人的道路走去。
如果說當代超高成本商業鉅片的興盛,一再突破並超越觀眾的想像,政治意識的興起,也促成更多元、更另類、更能反映當代社會的英雄,可以說唯一未能與時俱進,反而日漸彆扭退步的,便是敵人/反派本身。
在全球創下超過 135 億票房佳績、累積前所未有的文化影響力之後,漫威的首部黑人超級英雄電影《黑豹》從幕前角色、幕後製作團隊到故事內涵都別具誠意,甚至對於好萊塢電影工業或當前的美國社會,有著超越《刀鋒戰士》或《MIB星際戰警》的指標性意義。
延續《美國隊長 3》裡頭的故事,《黑豹》描述主角帝查拉在自己父親─瓦干達國王─去世之後,登基為王所面對的種種挑戰,不僅必須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中守護自己的人民,更要面對來自過往歷史的悲劇性影響。某種程度上來說,《黑豹》與導演萊恩庫格勒可以說是天作之合,同時結合首部作品《奧斯卡的一天》的政治意識與社會關懷,以及第二部電影《金牌拳手》的熱血動作(和對身分與認同的追尋),打造出一部即便在日漸作者論的漫威宇宙中,都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電影。
《離家童盟》改編自布萊恩沃恩的口碑漫畫系列,描述六名青少年自幼便因父母是好友的關係而結為好友,卻在一起悲劇之後漸漸疏遠。就當六人試圖要修復彼此之間的友誼,他們卻發現自己的父母其實是超級罪犯的事實,自己本身也開始展現出特殊能力,也因此必須在家人間的衝突、朋友間的猜疑,以及自己內心的迷惘間尋找平衡。
水準整齊但單調冗長,作為 Netflix 在《捍衛者聯盟》之後的第一齣漫威影集,《制裁者》努力要說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然而扣除一兩名先前即登場過的角色,幾乎可說是獨立於整個漫威影集宇宙之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