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2 屆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開跑啦!近年台劇國片復興,編劇功不可沒。為鼓勵編劇路上的創作者,開拓台灣戲劇界的新面貌,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舉辦了「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讓好故事不被埋沒!入圍或獲獎作品,後續文化部將配合投資或補助協助及媒合製播,有機會獲得業界製拍。
第 12 屆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開跑啦!近年台劇國片復興,編劇功不可沒。為鼓勵編劇路上的創作者,開拓台灣戲劇界的新面貌,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舉辦了「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讓好故事不被埋沒!入圍或獲獎作品,後續文化部將配合投資或補助協助及媒合製播,有機會獲得業界製拍。
《不讀書俱樂部》為臺灣知名的原創舞臺音樂劇,翻拍網路劇的消息一釋出,馬上引起原劇及新班底粉絲熱烈的討論,以每集10分鐘,共12集的「泡麵劇」新形式,希望帶給大家更多歡笑。
2017 年「袋鼠計畫」構想開跑,至今已交出《1006 的房客》、《人際關係事務所》、《種菜女神》等成績單。歐銻銻娛樂究竟為何要從編劇下手?「袋鼠計畫」的實質內涵,又是如何支撐起整個戲劇部門的製作計畫?在本篇專訪,我們邀請「袋鼠計畫」負責人廖健行與《種菜女神》編劇統籌吳佩珍,向我們細談歐銻銻娛樂背後的戲劇藍圖。
如果想要對 20 年前的自己說一句話,你會說什麼? 1995 年鄧麗君病逝泰國,同年小虎隊解散開始,一群 17 歲的高中生正經歷最輝煌的青春。懷舊台劇《美好年代》收視倒吃甘蔗、呼喚記憶。
馬欣藉日劇《重版出來》、韓劇《戲子》對照出台劇的困境與不足。然而,台劇所表現出的真的只是炒短線、淺碟,十幾年來毫無進步嗎?身為一個長期的台劇觀眾,目前亦投注於台灣戲劇產製的研究,我想談談這幾年我所認識的台灣戲劇。
童星要能好好長大確屬不易,台灣因缺乏系統性培養,個別童星乃至青少年演員要能繼續在星路上成長茁壯、慢慢轉型並散發出更加成熟迷人的氣質,往往需要更多才華、努力與運氣。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台劇中有沒有這樣陪著我們長大的演員案例呢?
「穿越潮」今年可說是正式席捲台劇,也帶動題材和劇情的創新,近期《我和我的十七歲》《 1989 一念間》完全以(偽)穿越作為整個故事的主軸發想,各自有精彩且不落俗套的發揮,更因此多少突破了台灣偶像劇談情說愛的既有框架,非常值得推薦追蹤。
一雙不時漏電的眼睛,帥氣身型,加上總飾演霸氣又體貼的男一角色,所以「邱澤很帥」這件事,已無須再錦上添花;令人驚豔的是,他近幾年頻頻啟動喜劇細胞,在情境喜劇《原來 1 家人》飾演的「黃金發」,更噴發出從沒展現過的搞笑功力,讓人見識到「帥氣」與「喜感」在邱澤身上,可以毫無違和地共同存在。
曾製作金鐘作品《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麻醉風暴》和電影《紅衣小女孩》的「瀚草影視」,這次以電視電影規格製作《川流之島》,描述國道收費員與卡車司機的戀情。劇中也體現社會現實與人文關懷,講述時代巨輪下的小人物,如何展現頑強生存意志。對「瀚草」來說,透過手段包裝傳達不同訊息與議題,是一種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