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球崛起:黎明的進擊》-凱薩的震撼教育

1

10547953_10152191041016485_7510685551792558608_o

(文/Oliver Jack and Oliver:The Moviegoer Chronicles

第一集金門大橋之役猩猩取得奇蹟般勝利後,故事的舞台亦有了急轉直下的發展,人類本應可用優勢科技對山裡的猩猩進行清洗掃蕩,但人類社群爆發了大規模的猿流感疫情無法遏止,導致文明倒退回無政府狀態,倖存的人們躲在城市的廢墟中苟延殘喘。廢墟、危機四伏的生存環境、掙扎求生的腳色們,諸多元素鋪陳,熟悉類型電影的觀眾一定明白:猩球崛起這集以黑色電影的風格呈現,這種風格在許多好萊塢大製片的電影出現頻率很高,從克林伊斯威特的警探系列到《Fight Club》,再到近期的《黑暗騎士》、《惡靈古堡》、《環太平洋》等等,可說從獨樹一格玩到無節操,讓人不禁擔心這部神作是否會出現「人類拿核彈打猩猩」的爛哽,所幸沒有,至少這集沒有。

光是沒有「用核彈打猩猩」這點,猩球崛起續集就值得買票進戲院看了。

城市廢墟是現代主義美學時常探討的主題,也是當代文明最深的恐懼,工業革命為人類文明帶來直線式的進步,樂觀哲學家如孔恩預言歷史就該如此往前進步,但亦有哲學家如班雅明、法蘭克福學派馬庫色等人認為這種進步實是人性的倒退,巨大的城市裡住著單向度的人,最高科技的物質生活為人們帶來的是精神生活的重重廢墟。電影的鏡向功能映照出了主流樂觀理論最深的恐懼,如果有一天城市真的成為廢墟了,那麼人性會以什麼樣的姿態存在其中,是解放,還是崩潰?

在猩球崛起這部續集電影中,人性探討,以生態議題提味,精髓在於對權力的書寫。地球上有種學問銘刻在人性裡,不需要太多文明的累積,也不需要語言傳承,就能被每一代子孫給熟稔,那就是權力邏輯。

它可以以最醜陋的面目出現在生存戰場,也可以以最動人的姿態創造文化,端看領導人性善性惡,或制度對環境的回應程度而定。

電影中的人類何以殘存在廢墟中?皆是第一集中提到由過份自滿的人類中心心態,將自然與猩猩置於可征服、可實驗的地位,引火自焚所致,猿流感並非自然界的產物,它出現在實驗室,成為人類的夢魘,也為猩猩和人類間帶來難得的權力平衡,人猿都有恨對方的理由,和平共存格外不易,信任更是難上加難。互不信任的兩造在權力此消彼漲的時刻最容易發生戰爭,戰與非戰成了這集凱撒最大的抉擇難題。

高度智慧的猩猩在電影一開始演繹了文明最質樸的樣貌,經濟是採集狩獵,政治是家父長式政體,舉凡政策制定和司法審判存乎凱薩一心,在人類史上只有熟稔各項德性的君王做得到這點。社群中有熱愛知識的學者,也有巫醫,更有驍勇戰士,凱薩的政治資本來自金門大橋一役之戰功與其「猩猩即家人」的種族理念,這兩項資本注定牠是魅力型領袖,但有德領袖不一定福厚,如果權力交班機制不完善,政治危機出現時,魅力型領袖大多有自毀傾向或遇刺風險。

柯巴也是累積無數戰功的老臣,而他在種族主義上走得比凱薩更激進,政變後也是魅力型,但與凱薩的德性領導方式不同,柯巴走的是販賣恐懼的獨裁風格,在柯巴的帶領下,猩猩社群家父長政體一夕轉變成暴君政體。

凱薩:「我原本以為猩猩是比人類更好的物種,但柯巴讓我知道猩猩和人類有多麼相像。」猩猩確實和人類很像,在權力邏輯上不遑多讓,人們學習恐懼總是比學習德行來的快,是以凱薩苦心建立與人類和平共存的心血,在柯巴烽火中登高一呼時全付之一炬,人猿間信任的橄欖枝一夕被槍桿子給折斷。

於是現在就得來問個問題了,這場人猿之間的戰爭是否有機會避免呢?凱薩認為此皆出自於自己對柯巴過分信任所致,但實際上,就算沒有猿界柯巴,人界亦有好戰份子早晚要點燃這把火,因為人類的權力安全邏輯是這麼書寫的:「今天我們好不容易取得了水壩供應的電力,但水壩附近住著一群很討厭我們的種族,我們隨時要防範牠們破壞我們好不容易得來的電力,乾脆一不作二不休等補給充足時把牠們剷除。」

從這個角度看來,凱薩的綏靖政策亦非聰明之舉,柯巴看得比牠透徹。畢竟兩人出身的階級本就不同,凱薩是在人類關愛中成長的中產階級,柯巴是受虐的底層階級,只從人類身上學到恨,兩猿注定要在人類問題上勢如水火。但所有的信任皆來自於溝通,所有的和平都不是鴿子嘴叼來,而是無數體諒妥協的結果,柯巴只看得到不戰的物質後果,看不到信任抽象的良性循環,人類亦有善良可合作的一面,猩猩社群如能得到人類的知識累積亦能加快文明進程。

可惜一切俱往矣。領導人一個決定往往注定了要留給後代什麼樣的生存環境,這場柯巴給凱薩的震撼教育讓猩猩社群走向了危急存亡之秋,凱薩如何面對北部支援的人類精銳,端看下回分解。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