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ello
在談這個題目之前,我們先摘錄一段 Vinyl Factory 對 Brian Eno 的訪談:
唱片業的歷史若從搖滾樂講起,可以分為「類比時代」(analogue era)與「數位時代」(digital era)兩派。類比被視為較具真實性,而數位等同於人為化的結果。195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期,類比錄音的擁護者主張,類比可讓音樂人在唱片中的表現和在舞台上一樣好。不過1980年代晚期,進入了數位時代後,音樂人呈現出的作品被期待不只要好,還要更好。數位工具成功地讓大部分不顯眼的歌手、鼓手或吉他手變得更加「專業」。
當然,這個模式是過度簡化了事情,它忽略了數位科技帶來的方便與利益,尤其某些花費相對較小的家庭錄音設備,的確讓錄音更加大眾化。但擁抱高科技的同時,我們是否逐漸失去許多人性化的、製作音樂的核心本質?是否給予機器過多的權力?光芒是否早已取代了實體本身?
完整文章請至Taiwan Beats觀看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