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Viola,《Screen Scream影迷尖叫屋》管理者,喜歡看電影,熱愛吸取電影資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影痴。平常秉持專業,理性介紹電影的Viola只要碰上喜歡的男女演員,就會無法自拔的從影痴變花痴。《Screen Scream影迷尖叫屋》:部落格、FB粉專
- 上映日期:Mar/11/2022
- 類型:Biography/Drama/History
- 導演:Kenneth Branagh
- 演員:Jude Hill、Jamie Dornan、Judi Dench、Ciaran Hinds
來自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的編劇、導演、製片兼演員肯尼斯‧布萊納,將自己的童年回憶拍成《貝爾法斯特》,藉此弭平鄉愁,也展現滿滿的故鄉情懷。全片選角除了茱蒂‧丹契之外,全由北愛爾蘭演員主演,甚至其中多位便是來自「貝爾法斯特」當地,眾多同鄉一齊打造出這部入圍奧斯卡七項大獎的年度溫情之作。
故事關於一個在動盪不安的1960年代,居住在貝爾法斯特的小男孩巴迪和他的勞動階級家庭,既幽默又溫馨且極具個人特色的童年故事。巴迪生活的街區原本安穩平靜,住戶也都互助互愛,然而一夕之間,他所理解的生活卻永遠改變,但是電影帶給人們的喜悅、歡笑、音樂以及主角成長經歷的魅力仍然保持不變。
「我跟那個小女生會有未來嗎?」
電影以童年回憶為主,內容本該充滿歡樂且無憂無慮,但布萊納將故事背景設定在1969年北愛爾蘭暴亂時期,也就是他自己9歲的時候,這也是全片最大的矛盾與衝突點。不過,即便家園充滿暴動與襲擊,小小巴迪的煩惱卻圍繞著那個他心儀的女孩與學校課業。主角的出場一向是定調電影與角色塑造很重要的一環,電影轉為黑白的第一幕,便是整條街的街坊鄰居一個接一個傳聲幫巴迪的媽媽叫小孩回家吃點心。這場戲揭露附近居民彼此有愛且互相認識,與後來發生的示威形成強烈的對比。
每當暴動發生,觀眾無不為巴迪與家人捏一把冷汗,但是,多數時候,電影的氛圍與基調都是歡快的。聽著小巴迪與爺爺奶奶分享自己的戀愛小煩惱,不禁讓我們也想起國小甚至幼稚園時期的兩小無猜;看著小巴迪得到回眸一笑就開心得不得了,也讓我們會心一笑。為了追求這個他暗戀的女孩,巴迪決定要努力用功、提升成績,讓自己的座位「晉升」到總是考第一名的女孩旁邊。身為巴迪愛情軍師的爺爺,不但提供戀愛諮詢,也告訴巴迪寫數字時不必寫得太清楚,模稜兩可讓老師頭痛得高分的機率更大。種種可愛的小煩惱緩和大時代下的緊張,也讓戲院笑聲不斷。
既然主題是童年,家庭當然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公民課本裡提到家庭的功能有四:生育、經濟、教育、保護與照顧。雖說近年來老師越來越難當,恐龍家長們似乎都忘記「家庭教育」才是每個人最早接觸的教育。《貝爾法斯特》裡對家庭教育也多所著墨,重點也不在於主角的爸媽教育多成功,而是孩子犯錯後如何管教。面對衝突即將一觸即發,長時間遠在英格蘭工作的爸爸無法盡到保護妻兒的責任,便囑咐較可能被網羅進幫派的大兒子威爾,絕對不要為任何一方做事,以免淌進渾水。
沒想到兒子還是在不知情下幫忙配送「不是牛奶」的牛奶瓶,但謹記父親教誨的威爾士後馬上告訴爸爸。爸爸聽到後也以鼓勵的口吻說:「我很高興你馬上告訴我。」不急著譴責孩子,並讓孩子有被信任、有靠山的感覺,才是親子溝通成功的關鍵。反而是更為單純的巴迪,居然被表姊帶去偷雜貨店、加入暴民搶劫超市。看得出來警察上門只是要告知家長並口頭警告,離去時媽媽與警察也有說有笑,但關起門來仍舊要灌輸孩子正確觀念。最令人敬佩的是,搶劫仍在發生,媽媽就拖著表姊與巴迪回到超市,叫他們將搶來的東西放回架上,讓孩子知道,即使身處亂世,品行也不能跟著亂。也難怪爸爸會說「兩個兒子都是妳教的,不是我,也不是我們。」
「愛爾蘭人天生就會離鄉背井,不然世界各地就不會有酒館。」
這段插曲也導致表姊、巴迪與媽媽三人被暴民當作人質脅迫一陣子,幸好最後順利脫困,但也因而讓媽媽認真思考搬離貝爾法斯特的選項。從電影一開始,爸爸就不斷向媽媽提議移民去雪梨或溫哥華的可能,但別說其他國家,就連最後要移居英格蘭媽媽都百般掙扎。當年爺爺出遠門去當礦工的時候,奶奶也沒有跟著去,而是在貝爾法斯特守著兩人的家。媽媽一方面不希望爸爸常常不在家,一方面又不想要搬離故鄉,內心的矛盾與衝突拉扯著她。
最後還是靠著爺爺與奶奶的鼓勵,巴迪一家才勇於踏上移居的路。全片有兩次下雨,都是在「搬家」再次成為爸媽考慮的選項時,彷彿天空能夠理解巴迪的心情,而為他哭泣一樣。巴迪心裡當然也是不願意離開這個他成長多年的地方,但如果真要走,他只希望爺爺奶奶可以一起去,如此簡單的夢想卻由於天人永隔而無法成真。可是,就算健在,奶奶仍然選擇守候她與爺爺共譜人生的住處。導演在最後片尾字幕寫上「獻給離家的遊子」與「獻給留下的故人」,離開與留下沒有孰對孰錯,離鄉背井的原因百百種,不論是被迫或自願,都是為了更美好的將來,只要不忘本,「心在哪,家就在哪。」
「我跟你奶奶結婚50年了,從來聽不懂她的話。」
除了親情之外,片中也刻劃愛情。爸媽與爺爺奶奶兩對夫妻分別展現出,「為愛守候」與「為愛走天涯」兩種不同的真摯感情。媽媽不理解為何爸爸一直堅持要搬離貝爾法斯特這塊拉拔兩人也孕育他們兒子的土地,憤而問爸爸「到底要什麼」,沒想到爸爸一句「我要你」的撩妹金句就說明一切。兩人的感情從未因為工作離家或爭吵而變淡,這或許也是最後媽媽下定決定搬去英格蘭的原因之一。
更不用說爺爺奶奶這段50年的婚姻,即便老夫老妻,爺爺對奶奶的呵護與言聽計從、能夠逗笑奶奶的幽默,以及偶爾來上一曲的華爾滋,就是感情不會散的秘密。怕奶奶擔心的爺爺,默默隱瞞著病情,但奶奶一句「我要陪你去檢查,然後我會陪你走出來」霸氣地宣告自己的關心與愛。希朗‧漢德與茱蒂‧丹契兩人精湛演技詮釋爺爺奶奶可愛的互動,也讓他們雙雙入圍奧斯卡最佳男女配角。
「這條街沒在分我們或他們。」
巴迪一家由於是新教徒,所以沒有被暴民攻擊。這場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衝突便是「北愛爾蘭問題」,是一場由宗教包裝的政治衝突。示威群眾時不時來找爸爸,要求他盡自己身為新教徒的責任,一起攻擊天主教徒,甚至稱他為「獨行俠」只因他不願意加入。搭車搬去英格蘭前,爸爸特地帶巴迪去跟他心儀的女孩道別,巴迪問爸爸對方是天主教徒有沒有關係,爸爸不僅回答只要心地善良、行為端正就隨時可以來作客,還戲稱父子兩人偶爾得上教堂告解。宗教從來都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政治立場與人心。
最後,一定要提到本片時而撫慰人心,時而歡快應景的配樂與歌曲。不只演員群幾乎來自北愛爾蘭,全片的音樂也是由76歲的本地創作歌手范‧莫里斯所作,包括八首他歷年來的經典作品與一首他特地為本片製作的新歌「Down to Joy」。入選作曲者名人堂與搖滾名人堂的莫里森,精通各種曲風,不但透過這些膾炙人口的作品,勾起曾經歷過1960年代的貝爾法斯特人的回憶,同時為電影增色,並入圍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
《貝爾法斯特》作為今年奧斯卡入圍第三多的電影,以小人物的童年故事與大時代下的衝突對比,刻畫出導演自己的鄉愁,並獻給所有離家的遊子與固守家園的人,絕對是獎季必看之作。
圖片來源:IMDb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