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影評/《小丑》:矛盾又膚淺、大膽而不安的一家之言

0

既豐富又單調、既獨特又熟悉、既大破大立又自曝其短,以《蝙蝠俠》經典反派為核心創作的《小丑》無疑是今年最具話題性與爭議性的電影(恐怕沒有之一),在超級英雄脈絡裡寫下自己獨一無二的篇章,卻也因作品的偏執與沉溺飽受批判。《小丑》看完之後肯定讓人爭論不休、要不狂愛要不狂恨,但若說好的電影的特色之一在於刺激辯論與想法,則說本片獲得呼應爭議聲量的讚美,可能也是實至名歸。

一如超級英雄與他們的日常身分,《小丑》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兩部電影:亞瑟在經歷各種生命苦難之後,一步步扭曲為小丑的旅程(簡單說就是《計程車司機2019》),以及將小丑這個角色符號化,從蝙蝠俠的核心設定出發,探討階級對立與社會動盪的寓言故事。就兩者而言,後者遠較前者來得成功。同時身兼導演編劇和製片多職的陶德菲利普斯將蝙蝠俠神話做了從裡到外的驚人翻轉,在不特別變動特定故事元素的前提下,賦予熟悉旅程全新的意義。若說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讓蝙蝠俠變得「入世」,《小丑》又更進一步,提出同名角色誕生的理由。在此,小丑終於不再只是反派(villain),而是不折不扣的敵手(antagonist)。誰想得到,原本在蝙蝠俠故事裡頭顯得理所當然的小角色與發展,能有如此大的份量?而當電影的兩個身分碰撞在一起,諸如每一次列車的出現,那電光石火之間的巨大爆發力,配合電影絕佳的音樂,彷彿一隻無形的手掐著觀眾的喉嚨,窒息瞬間亦帶來狂喜。

只不過,一如蝙蝠俠與布魯斯韋恩,當焦點從小丑回到亞瑟身上,《小丑》瞬間落入凡間,成為一部單調而自溺、以折磨與苦難為樂的作品。亞瑟成為小丑的過程雖在所難免(小丑「在所難免」的出現正是本片的核心命題),但菲利普斯與史考特席佛對於整個過程似乎有過於享受之嫌,加上一定程度上過於理所當然的選擇,讓人不要說理解或同情(認同就太過了)角色,連忍受都很難。此外,菲利普斯對於「嚴肅」兩字的詮釋,也遺憾地流於表面:緩慢的節奏、悲苦的身世、無所不在的暴力、寫實風的拍攝,初接觸或許能讓觀眾感到震撼,只是接下來便隨時間經過緩緩消失,讓兩個小時左右的片長,莫名顯得冗長。

當然,要討論《小丑》,勢必要討論到瓦昆菲尼克斯的演出。做為當代最好的演員之一,菲尼克斯的演出是不意外地精湛。比起標竿傑克尼克遜和希斯萊傑,菲尼克斯在肢體上的投入著實是不可思議,爬蟲類般的動作與眼神,加上破碎的笑聲,把亞瑟內心的煎熬,用十倍的力道轉入一舉手一投足裡頭,雖將其稱為生涯最佳有過譽之嫌(畢竟同樣路線菲尼克斯已經在《世紀教主》發揮到極致了),比起前輩依舊能分庭抗禮。比較可惜的是在菲尼克斯的小丑之外,其他角色和演員都沒有太多發揮空間,讓人進一步感受到電影核心的單一/薄。

許多人批評《小丑》醜陋、噁心、空洞、枯燥,有半數時候(特別是第二幕)的確如此;但也有人稱讚本片大膽、創新、獨特,寫下類型的一家之言,這種說法同樣不假,因為這可能是近年詮釋那散布全球的怒火最強烈的作品,也是最能捕捉時代精神的金獅獎得主。而不管這是慘不忍睹的悲劇,或是讓人讚嘆的神蹟,至本片會讓人看得目不轉睛並充滿情緒,絕非說說而已。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生活環繞電影、影集、古典樂與吃喝存在的不務正業上班族。努力做一個假文青,但每每淪為不甚好笑的脫口秀藝人。經營有 P is for Picture 。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