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聽說魏德聖新片是音樂電影、走愛情小品路線,還拉《海角七號》老班底來客串助陣,有點擔心他難道歷經大成本史詩片票房仍賠錢後,竟然要回頭吃老本;但《52Hz》卻再次證明,魏德聖不但是台灣商業電影最讓人安心的導演,而且他想推動台灣電影、做新嘗試的企圖心和強烈動機從來沒有變過。他的才華在那、誠意也在那,就算這次把故事和預算控在小規模(尤其以他自己參與過的製作來說),但要把生活化的故事拍得好看感人,對魏德聖來說實在是小菜一碟。
在台灣電影先天限制下(攝影鏡頭不夠靈活、舞蹈大場面調度非常困難),《52Hz》的定位並不是歌舞片,比較像是音樂劇,也因為缺乏了舞蹈排場,魏德聖用群戲和大量的流動鏡頭去補足整體畫面;比起正統歌舞片,《52Hz》在場面上確實是軟肋,但透過背景設計和剪接勉力把流暢感撐出來,而音樂和詞曲的舖排,也確切地推動了劇情發展。
如果說《海角》打中了全台灣內心那個悶感,《52Hz》則如同歌詞所說,它要打的是「這個世紀的文明病」:對愛情的渴望與得不到愛的寂寞。《52Hz》很成功地以情人節溫馨愉悅氣氛作定調,在看似充滿粉紅泡泡氣氛中,適時地摻雜求愛不得的苦、愛情關係裡的不可承受之輕,看片過程輕鬆好看但又不會覺得一切只是光鮮亮麗的一場夢幻。雖然四位主角和其他求愛的次要角色戲份不一,但魏德聖的執導功力就是可以把每一對都拍得好看感人,反倒是演技實力最強大的張榕容和李千娜這對女同情侶顯得比較雞肋,也是有點讓人意外。
四位主角中,包括宇宙人小玉、棉花糖小球、小男孩米非雖然都是第一次在大銀幕亮相,演出卻出人意料的十分穩健,平凡但討喜的模樣讓他們跟角色更加貼近,對故事來說有更強的說服力。尤其小男孩米非,不但活靈活現演出愛情中的失落無奈,扛起哭戲也一點不含糊,幾次讓我真要以為她是溫貞菱假扮。這三個人能有這樣的好成績,再次證明魏德聖真的很會選用素人演員。相反的,原本最讓人覺得放心,曾以《跳格子》拿下金馬最佳新人的舒米恩在片中顯得格格不入,演技和口條都略卡,拿起吉他後雖有加分但效果還是有限。
其實就《52Hz》的拍攝執行來看,魏德聖導演似乎有意突顯台灣音樂人才的優勢,嘗試音樂劇的走向是否能掩去台灣電影一直以來太過文藝腔的對白(同樣的內容寫成歌詞就沒有問題了),以及演員口條的軟肋(也許他們不會說話但他們會唱歌),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次的嘗試就更加有意思。
在「群戲動作」部分(因為全片基本沒有舞,但用群戲和調度做出接近歌舞片的排場),開頭那段雖然盡力做出鏡頭流動感,但搭配舞蹈就顯出場面調度的捉襟見肘,雖然可以算是驚險過關,但多少有瑕疵。也許是發現真的有困難,後面的群戲就選擇了其他的表達方式,如開頭所述,導演很聰明地利用在城市中東奔西跑送貨的兩位主角和城市車流的穿插,透過演員本身的移動(以及跟車攝影)來打造出歌舞片應有的畫面流暢感,效果雖然不到非常出色,但確實有一定效果。
最後一定要特別稱讚場景組,在場景選擇和適當的美術加持下,《52Hz》既保留一定的台北城市特色,又成功把它轉化成一個微帶甜美浪漫風格的城市,為全片加了非常多分。看到片尾一一把置景、場景、油漆等組員放上覺得格外感動,因為他們是這部片背後最大的功臣(相較起來人物造型就真的還有不少進步的空間…)。
雖然《52Hz》不是一部多厲害的歌舞片,歌曲好不好聽見仁見智,但它有效地利用宣敘調推動敘事,在拍攝和演出上也都有穩定的發揮,是部非常討喜而且好看的片子。雖然提早在春節和大家見面,開心熱鬧的氛圍倒是頗搭,但還是希望它能上到情人節,畢竟這是少數非常非常適合約會的台灣電影!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