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瑞珠
2016台北電影節《塔納島之戀》劇照
I 《塔納島之戀》
今年台北電影節的手冊封面是《塔納島之戀》的劇照,塔納島是南太平洋島國萬那杜所屬的一個火山島,片中最壯觀的場景莫過於火山噴發,劇照是男女主角站在火山口,兩人都穿著傳統服裝,就是男生幾乎沒穿,只用草圍住生殖器,女生只有下半身圍上草裙。
我無法確定島民們現在是否還這樣穿,島民們可能在傳統慶典時會穿上傳統服飾,由於觀光客多半只想拍傳統祭典,很可能十之八九拍到的都是原住民們「扮裝過後」的模樣。不過這部電影也不是只有原始部落,男女主角其實跑遍全島多個村落,也有部落是已被西方基督教同化,穿起西式T-shirt、牛仔褲或洋裝。但劇照當然得採取最異國情調的人物扮裝,所以是站在火山口的原民裝扮。
《塔納島之戀》改編自真人真事,一個發生在30多年前的愛情故事。劇情非常單純,島上的部落通常靠聯姻阻止紛爭,但劇中男女主角是一對不肯服從酋長指揮的年輕戀人,兩人無處可去後決定殉情,而讓酋長和族人領悟到,不能再逼迫年輕人盲婚。
本部電影被澳洲媒體稱為南太平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這部片有種單純的魅力,最搶眼的是拍得很美,火山不管噴發幾次都很驚人,也美得讓人屏息,片中所有演員都是當地人,導演聲稱,村子沒有電,男女主角不但沒拍過電影,他們這輩子也從沒看過電影。以素人而言,演員們的演技算是精湛神準,他們大都是演自己,酋長就是演酋長,巫醫就是演巫醫,男主角因為是全村最帥的,酋長命令他演男主角,他雖然有點害羞,但也只能服從酋長的命令。
本劇號稱由真實事件改編,陳述一段夾在政治與親族間的愛情故事
不太意外地,這部充滿純樸原住民和不可思議原始美景的電影一放映旋即橫掃世界影壇,先從威尼斯影展的國際影評人週首獎和最佳攝影獎開始,接著是澳洲導演協會最佳導演獎,也到世界各地參展,從紐約、倫敦、波蘭、紐西蘭、羅馬尼亞… 目前在台北。從沒看過的異國風情自然是這部片的賣點,但真實的塔納島人到底是何模樣?
II 島民出國記
片中有個段落是村中長老為了勸女主角乖乖嫁到別的部落,長老拿出他和英國菲利普親王的合照,長老聲稱英國伊莉莎白女王和菲利普親王也是奉父母之命的盲婚。這照片不是 PS 合成的,塔納島真有長老去過英國白金漢宮和菲利普親王合照,2007 年時,英國第四頻道拍過一齣實境秀叫《 Meet The Natives 》(遇見原住民),內容描述五名塔納島民去英國看見許多奇怪英國現象的過程,譬如英國人竟然幫狗洗澡剪毛,塔納島人表示,英國人對狗很好,但路上很多遊民卻沒人在乎,這些狗在塔納島可能會被吃,他們回家鄉後,可學英國人對狗好一點,但英國人也該學學對窮人好一點。
塔納島人遊完英國後,2009 年又有另一批人去美國拍了《遇見原住民》第二季,概念一樣,塔納島人到了美國也是處處新奇,美國人同樣有許多島民看來很古怪的舉措,譬如打肉毒桿菌。總之,塔納島上的原住民早並不是真的「沒見過世面」,這部電影能夠拍攝完成當然得靠當地人當澳洲籍導演們的翻譯,這翻譯講著英國口音的英文,他同時也是英國第四頻道《遇見原住民》系列的主述者。在拍《塔納島之戀》前,他就拍過實境秀。
《塔納島之戀》的主角們去年還去了威尼斯影展宣傳,既然「原始」就是這部片的賣點,主角們自然得穿上傳統服飾在紅地毯上跳起原民舞,不過女主角始終不太有笑容,受訪時總是兩手橫在胸前,其實在威尼斯紅毯上穿得比她更露的女星大有人在,她是因為這身傳統裝扮露太多而不自在嗎?還是因為外界窺探獵奇的眼光而不太自然?
;
他們的部落 Yakel 是個觀光村,許多去塔納島的觀光客都會特地來這個村參觀,因為 Yakel 號稱仍保有千年來的傳統生活,不過這千年傳統早在川流不息的觀光客包圍下變成了某種「演出」。一位長年住過塔納島的人類學家表示,導演最神奇的是,竟能把島上所有的現代化物品全都消除,電影中只顯現原始的一面。其實現今的塔納島人多半有手機,就算是專門表演傳統生活的 Yakel 村也不例外。
當然村民們能在大銀幕上看到《塔納島之戀》時仍雀躍不已,不過片中男女主角頗為公開的愛情,兩人違反傳統和長老命令,不但私奔並且最後還殉情,這種頗西方個人主義的觀點,到底是在表現塔納島民的歷史?還是為了迎合西方觀眾的意識形態呢?
III 成龍到塔納島
塔納島的火山,我怎麼看都覺得眼熟,到底在哪看過呢?後來終於想起,原來成龍曾在塔納島拍過《十二生肖》,我的好友吳文智是這部片的隨片宣傳,他2012年時也隨著成龍到了塔納島。
「所以島上真的沒有電,島民從沒看過電影嗎?」我問文智。但吳文智說,《十二生肖》劇組搭飛機到塔納島後,就有數百島民沿途夾道歡迎他們,大家興高彩烈地一路呼喊「Jackie Chan」 ,成龍的座車經過時,島民還會追著車跑,不顧危險也要和成龍擊掌,能看到成龍本人,島民都很興奮,因為幾乎每個村的村民育樂中心以前都有電視機可看錄影帶,當時(2012 年)已經進化到改看 DVD,島民們最常看的電影就是香港動作片,成龍在塔納島比許多好萊塢明星還紅,因為塔納島的港片比好萊塢片還多。
成龍到塔納島。 圖片來源:成龍部落格
成龍劇組在塔納島住的豪華度假莊園當然有電,偶爾手機訊號差或 wifi 不通還會引發哀嚎。但因為島上村子很多,《塔納島之戀》的澳洲籍導演可能選了個最偏遠的村落。更何況《塔納島之戀》本來就不需要真實,這只是部虛構的劇情片,原始風光和純樸原民才是這部電影希望我們看的。島民們努力演出符合外人幻想中的原始,再加點西方式追求自我的意識形態,果然紅遍各大國際影展。
IV 原初的激情
1995 年出版的《原初的激情》深入探討中國第五代電影的特色
《原初的激情》(Primitive Passions)是港裔學者周蕾在 1995 年出版的論文集,八零末和九零年代初期正是「中國第五代電影」在西方最夯的時刻,國際影展莫不對這些充滿原始土地風情(譬如《黃土地》)、古怪奇特的原民色彩(譬如《紅高粱》)以及在封建制度下追求女性情慾自主(譬如《菊豆》)的中國電影推崇備至。中國第五代電影用艷麗的色彩和西方不曾見過的原始奇風異俗,征服世界影壇。周蕾在書中對此現象有多層次的解讀,類似的《原初的激情》效應在西方影展始終有賣點。
假如拍攝地點太過現代化,這類型電影總得把場景改裝得很原始和奇風異俗,才能迎合西方影展的口味。而把「原始」當賣點的也不只中國電影。
在 1993 年獲得坎城金攝影機獎,接著贏得法國凱薩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青木瓜的滋味》也有類似的「原始」賣點。這部片號稱是越南電影,但整部電影都是在法國巴黎棚內搭景拍攝而成。導演陳英雄對於越南只能在巴黎搭景才拍得成的解釋是:「當時的越南家家戶戶都連接著電視天線,已經無法呈現我想要的越南景觀」,換言之,九零年代初期的越南已經太過現代化,再也無法呈現出「原始」景象。在巴黎可以控制燈光和人工造景,打造「原始」(Primitive)是第三世界電影的賣點之一,在巴黎打造的「假越南」才是西方影展想看的。
我可以理解西方影展中始終充斥著「裝原始」的第三世界電影,畢竟西方人對於「原始」與「獵奇」一直有固定愛好,但台灣的各大影展片源大都是西方影展的二手傳播,幾乎每部片都得掛上威尼斯影展、坎城影展得獎片… 來當品質保證,因此原始與獵奇的選片原則,再從歐洲影展傳到台灣。
影展成了一種培育歐洲中心世界觀的養育所,學到的是歐洲影展如何看世界,難怪我們總能在影展中看見「原始」之美。
在歐洲中心的西方影展凝視下,你我都是太平洋某座小島的原住民
你在《塔納島之戀》看見的是原住民嗎?還是原民們假裝不知道有攝影機這種東西,努力裝「原始」好符合外界的期待?你以為只有塔納島才有原住民嗎?其實在歐洲中心的西方影展凝視下,你我都是太平洋某座小島的原住民,想揚威國際影展嗎?那得先穿上草裙,學會跳原民舞才行。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