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特樂回來了!》導演大衛溫德:「取笑希特勒有何不可?」

0

文/ CatchPlay 提供

tn_37_WHGKROEMEIER_masucci_ritter_3255

維妙維肖的希特勒形象,讓觀眾切身體驗到其的可怕、可惡之處。

阿道夫希特勒,是萬惡的納粹元首,也是最常被拿來開玩笑的歷史人物,光是網路電影資料庫( IMDb )的紀錄中,就有超過 120 位演員詮釋過希特勒,但是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像《吸特樂回來了!》( Look Who’s Back )將希特勒本人的嚴肅與後世賦予他的荒謬融合得如此巧妙。這部電影改編自帖木兒魏穆斯( Timur Vermes ) 2002 年出版的小說,描述 1945 年希特勒沒死,而是一覺醒來現身二十一世紀的德國。故事題材看來新穎有趣,但小說暢銷全球、電影在德國狂賣 7 億票房,靠的絕不只是古人穿越的噱頭而已。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導演大衛溫德( David Wnendt )如何把這個故事從書本搬上大銀幕,成功打造一部引人發笑又令人冒冷汗的諷刺喜劇。

2

導演大衛溫德大膽地將希特勒從古代「穿越」到現代社會,試圖讓觀眾從另一角度觀看這個千古罪人。(圖片提供:CatchPlay)

距離希特勒的死已經有 70 年之久,如今在德國人眼中,這位歷史人物仍是必需小心處理的敏感話題,但德國出身的導演大衛溫德卻認為,取笑希特勒有何不可?

我覺得拿捏分寸很重要,你不能拿希特勒的作為和納粹的受害者來開玩笑,但取笑他這個人沒什麼不對。如果我們總是把希特勒視作冷血怪物或邪惡的化身,把他塑造成我們無力抵抗的惡魔,我們反而會被過度的仇恨和恐懼蒙蔽,無法正視大屠殺的罪行和歷史責任,畢竟希特勒的權力是人民一票票賦與他的。但透過電影幽默的口吻,我們也許可以換個角度把希特勒看作一個凡人,用不同的觀點去理解納粹歷史。

3

《吸特樂回來了》將惡搞元素與批判力道拿捏得恰到好處。(圖片提供:CatchPlay)

電影雖然幽了希特勒一默,導演卻忠於呈現納粹元首真實的一面、絕不無理取鬧或惡搞過頭,觀眾會因為希特勒來到現代種種的不合時宜而發笑,但在真的相信他的存在之後便開始感到坐立難安。電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靠的全是撐起全片的德國男演員奧立佛麥蘇希( Oliver Masucci ),他仔細研究希特勒說話的方式和行為舉止,並熟知他的思想理念,讓模仿像發自本能般直覺又真實,這也是導演選用他的最大原因。

奧利佛所詮釋的希特勒有個特質,他能讓你在哈哈大笑過後起雞皮疙瘩。因為他並不是以誇張拙劣的方式模仿希特勒,而是以優雅而嚴謹的姿態去揣摩他,製造一種突兀的喜感,卻不至於淪為低俗的鬧劇。他的表演很有層次、令人信服,觀眾一看到他會忍不住發笑,但很快地他們就笑不出來了。

1

飾演「吸特樂」的奧立佛麥蘇希,顯然在角色揣摩上下了一番苦功。(圖片提供:CatchPlay)

除了演員維妙維肖的表演之外,導演最大膽的嘗試就是在片中穿插了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捕捉德國人民對希特勒和社會現況最真實的想法。

籌拍這部片時,我就一直很想讓希特勒走上街跟路人互動,而不是整部片都讓演員照著劇本演,唯有這麼做才能真正回答「若希特勒回來會發生什麼事?」這個問題。另外,為了在電影中討論一些社會問題、與現實做連結,穿插一些真實畫面是很重要的。

4

「吸特樂」在電影中與人民談論各種社會議題,甚至成了電視明星。(圖片提供:CatchPlay)

導演帶著喬裝成希特勒的演員走訪德國,而民眾的反應超乎了他們的預期,有的人嗤之以鼻,有的人則拍手歡呼、熱情攀談,而多數人竟然都願意認真跟希特勒討論難民、社會福利、或失業等社會問題,讓虛構的電影和現實生活產生了奇妙的連結,觀眾在看完電影之後仍討論不斷,而這也是導演拍片的初衷。

一部電影改變不了政治或社會,但它可以引發觀眾討論問題,比如我們為何對民主制度不滿?人民為何這麼憤怒?當我們走遍德國進行拍攝的時候,我很驚訝有這麼多人同意希特勒的看法,他們想要一位強而有力的領導者,而不是每件事都廣納意見全盤討論。如果大家因為這部電影而開始思考,是什麼因素讓社會上開始出現這樣的聲音,對我來說電影就成功了。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