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天》VS.《風起》──中日空軍的差距與顧忌

1
814

1937 年 8 月 14 日,中國空軍攻擊上海日軍據點歷史畫面

文/林正修

1937 年 8 月 14 日,中國空軍主動攻擊上海的日本海軍總部及軍艦,卻在上海租界的鬧區炸開了幾個大洞,造成千人死傷。上海市民熱切觀戰,但租界的的外國媒體並沒有站在中國這一方。事後協助規劃的陳納德回憶道:中國空軍原本受命要避開公共租界,但因為天氣不佳,求戰心切的飛行員又不肯空手而回,結果在不熟悉的高度與航速下誤傷平民。

然而這一段外國人觀點的歷史並沒有出現在電影《冲天》之中。在兩岸共有的記憶中,這一天中國空軍以懸殊的比數擊落日機,成為國民政府空軍節的由來。

沖天

《冲天》以紀實敘事敘述抗戰時期的中國空軍,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

2015 年發行的電影《冲天》以紀實敘事講述抗戰時期的中國空軍,作品的初衷是以親歷者的視角還原戰爭的原貌,並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導演張釗維刻意走出飆機耍帥的軍教片陳套,直陳民國空軍雖然戰績輝煌,但飛行員的折損率卻高達近半,而每一個犧牲的名字在地上都還有為之牽掛的親人摯友。空戰是最視覺化的悲劇,對立的雙方都把最秀異青春的生命綁在戰爭的絞鍊上,無處逃脫。在台灣影視界一片娛樂化與本土化的浪潮中,《冲天》堪稱是少見的逆風飛行。

起風了

以二戰飛機為主題的動畫《風起》是宮崎駿的封山之作

然而在日本,也有一部以二戰飛機為主題的動畫《風起》(風立ちぬ),是宮崎駿在 2013 年的作品。影片以零戰艦載機的設計者崛越二郎為主角,敘述崛越從一個憧憬飛行的少年,受到義大利工程師卡普羅尼( G.B. Caproni )啟發,最終實現夢想,設計出了性能絕佳的零式戰機。只要熟悉宮崎駿的作品,想必不會懷疑他反戰的立場,片中的主人翁認為飛行本來應該是和平的事業,卻被戰爭捲入成為殺戮的工具。

飛機歷來都是最昂貴的武器,想用戰鬥機來敘說和平反戰的主題無疑是個高難度的挑戰。把《冲天》和《風起》並列來看,並非想臧否電影風格,而是以中日對照的方式,找出與飛機關係重大卻未曾講清楚的線索,或許值得閱聽者繼續追問。

首先是時間的錯位

兩部電影的主角們都曾處於同一個時空,真實的歷史是,崛越二郎設計的飛機,打下了《冲天》中很大一部分的飛行員。《冲天》的主角們開的都是別國製造的飛機,而《風起的主角卻是幫軍方設計飛機。兩個社會之間,大概有個五十年的產業落差,這也是中日之間的真實差距。

組圖

崛越二郎(左圖)設計的飛機(右圖),打下了《冲天》中很大一部分的飛行員。(皆為歷史畫面)

《風起的主人公崛越二郎,曾在德國歷經歐洲同行對亞洲人的歧視。從當時的歐美中心國來看,日本也是後進者。而對先進者的仰慕學習與對後進者的鄙夷排斥,一直是日本社會的主旋律。崛越二郎本人幸運地活到戰後,並且仍繼續留在相關產業中。片中有他對戰時躲避空襲的的回憶,現實上卻沒看到他關於戰爭體制的反省。

如果一個人的智能被要求投注在殺人技術的研發上,即使說服自己站在正義的一方,都還難以心安理得。如同參與原子彈研發的科學家之間的論辯,喜歡飛行或做實驗並不能作為投身戰爭機器的理由。宮崎駿絕無以飛行美化戰爭的意圖,他說自己「喜歡飛機但討厭戰爭」。但現實上航太的研究絕大多數由國家買單,各國軍方更是投注巨資研發空中武力。

這也許是所有軍工產業中的良知者難題,宮崎駿不用言說來回答,而是讓問題停格在主人翁與啟蒙者初遇的夢境中。

其次是飛行員的精神面貌

中國飛行員年輕的面孔,是抗戰中是最上得了檯面( presentable )的一群。他們大多出身名校,通曉外語,才有機會駕駛戰機。飛在天上的神氣與在壕溝裡的步兵同袍當然不可同日而語。在英美的傳統中,國家有難,貴族子弟必先挺身而出。但這種騎士的精神,在東亞的權貴生態圈中卻十分稀有。民國空軍的系譜若能發揚光大,的確有可能衍生出有別於傳統儒家的尚武精神。

但《冲天》仍然有些許遺憾,片中沒有處理宋家與空軍的關係

1936 年宋美齡蔣介石的授權下籌組空軍,宋美齡更是常以「我的空軍」來體現他對空軍特別的青睞。然而在這些光鮮的外表下,空軍的內部文化依然還有許多封建殘餘。不但宋的近親都涉入美援與空軍採購,宋子文的個人公司更兼辦航空用油的進口。在原初劇本中,提及湘桂戰役前後,空軍部分官員貪腐無能情事,但捐助方中華文化總會卻覺得有損空軍形象而要求刪除。在台灣出版的紀念抗戰作品,卻無法面對己方歷史的陰暗面,甚為可惜。

不面對歷史中前現代性,就無法理解國民黨現今的窘困。民國空軍的文化基因至今還在你我的身邊走動,從華航不甚了了的飛安紀錄到尾大不掉的資策會(創始人為空軍出身),從軍購的不透明到江國慶的寃案,民國空軍抗戰後接著投入內戰,到了台灣,除了與米格機發生幾次對戰,還有為美國作嫁的黑貓及黑蝙蝠中隊。從南京到台北,國府對美國的依賴性從來沒有改變。

空軍集中表現了國府軍事菁英的侷限,他們說洋不洋,十分滿足於高人一等的優越感,但其中對飛行與科學懷抱真誠熱情之人可能十分有限。現代性說來是一種追根究底的知識習慣,航空永遠是個值得探索的未知領域,而民國空軍則是個有待嚴肅處理的歷史課題。

中日戰爭的記憶必定是亞洲歷史濃重的一筆,但中日各有顧忌,台灣應該是個能把故事講清楚的好地方。此外,《風起是宮崎駿的封山之作,而《沖天》卻是用眾籌開拍的新型紀錄片,或許也是另一個結束與開始。

(本文原載於《新新聞》,經作者同意轉載)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