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電影工業外的一片藍天:獨立電影與影展

0

文/蒂芬妮小姐 (自由文字寫手,美國流浪中)

大家是否也曾在報章媒體上看到例如「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名單揭曉,獨立電影大獲全勝」這類的標題,究竟什麼叫獨立電影?和所謂「非獨立電影」的差別又是什麼?獨立電影和我們要介紹的影展又有什麼關係?趁著紐約翠貝卡影展與北京電影節剛結束不久,為大家一一介紹。

片廠電影 V.S. 獨立電影

很多人以為,獨立電影就是製作成本較低的電影就是獨立電影,這是完全錯誤的!

談獨立電影前,我們先談所謂的「非獨立電影」,又稱為「片廠電影(Studio Film)」,也就是從製作、拍攝到發行上映,一律由片廠(Studio)主導的電影。而所謂的片場,通常指的是擁有足夠資本(或融資能力)、攝影設備與攝影棚、以及全球發行能力的電影公司,現今的好萊塢,普遍認定還同時具備以上能力的電影公司有六間,分別是:環球(Universal Pictures)、華納兄弟 (Warner Bro.)、福斯(Fox Studio)、派拉蒙(Paramount Pictures)、索尼影業(Sony Pictures)與迪士尼(Walt Disney)。因為擁有足夠的資源,這些片廠出品的電影通常較容易是票房巨作,相對地也容易吸引觀眾的目光,例如《蝙蝠俠》系列出自華納兄弟、《變形金剛》系列出自派拉蒙等。

而所謂的「獨立電影」,指的是在製作及拍攝期間沒有片廠的投資支助、純粹由其他管道取得資金與拍攝資源的電影作品。因為缺少片廠的支持,通常拍片的預算比起片廠電影相對較低(因此才會造成大家的誤解),但近十幾年來也不乏動輒上百萬美金預算的獨立電影(別懷疑,《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也算獨立電影)。獨立與非獨立的區別,主要在於電影製作的資金來源,而不是成本的高低。

魔戒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

獨立電影與影展

獨立電影既然在前製與拍攝期間沒有片廠的資源,如果在電影完成後也沒有取得片廠的青睞,購買發行版權,如何將成品發行、上映,呈現在觀眾面前,便是所有獨立電影製片人最重要的工作──這也就是「影展」的重要之處。一般觀眾對於影展的印象,不外乎是「可以看到電影院看不到的電影」,主要便是這個原因。

但獨立電影除了參加影展取得放映機會,更重要的,是參加各大影展中的「市場展」──提供獨立電影發行版權的交易平台。普遍認為世界前三大影展為法國坎城影展(The Cannes Festival)、德國柏林影展(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義大利的威尼斯影展(Biennale di Venezia),都各有其電影市場,尤以坎城的電影市場為全球最大,畢竟歐洲也沒有所謂的片廠系統,影展自然是電影工作者的主要出路。

但即使在美國,影展的重要性仍舊不容小覷。好萊塢之所以可以成為電影產業的重鎮,就是除了片廠系統之外,不願受制於制度的電影人們,仍舊有許多機會能夠放映、銷售自己的電影作品。已經擁有三十多年歷史的日舞影展,便是美國最大的獨立電影市場,主要以銷售美國電影國內的放映版權為主,除了已經完成的電影作品,也有許多正在前製階段、拍攝階段的作品參加市場展,希望透過預售的方式取得拍攝或後製資金。

對獨立電影製片人來說,作品在影展中所得到的關注,都與最終電影版權的銷售金額息息相關。影展可以說是獨立電影作品發跡的加速器,透過影展,影片得以與觀眾見面、獲得媒體曝光版面以及找到潛在的買家。今年二月,日舞影展最大的單筆版權交易高達七百萬美金的保證款與一千五百萬美金的行銷費用(這只是預付款項,沒有透露之後票房收入的拆帳比例),而這部探討青少年自我認同、洛杉磯貧富差距與毒品氾濫議題,結合嘻哈饒舌音樂文化的電影,打從影展開始前就獲得大量的影評、媒體關注,影展期間也獲得觀眾的高度肯定,高價賣出也在意料之內。(但此片僅獲得剪接獎項,看來觀眾口味跟評審還是不大一樣……)

dope2

《Dope》是2015年日舞影展價錢最高的版權交易

影展的重要性

除了作為電影的交易市場,許多影展更扮演了孕育下一代電影工作者與電影觀眾的重要使者。影展除了為當地觀眾帶來異地的電影作品,同時還有許多默默無名的新導演,因為作品在影展大受好評而接到片廠、電視公司的邀約,大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的處女作便是在日舞影展大放異彩,而後受到片廠的重用。

沒有市場機制的影展,更多時候著重在透過不同藝文活動的結合,開拓獨立電影的能見度,吸引更多的觀眾注意。其中更以翠貝卡影展將其發揮到極致,結合紐約大都會所能提供的一切資源,設計出各式不同的單元主題:從音樂到美食、從亞洲到美洲,從家庭喜劇片到戰爭片。今年的開幕片,更是向邁入四十週年的紐約電視節目「周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fe)致敬,感謝這個節目多年來培育出在電視、電影領域活躍的喜劇人才。

銷售管道、行銷宣傳、媒體曝光、專家背書保證等,這些影展提供的好處,幫助了美國國內的電影工作者更多的選擇,畢竟不是所有的導演都想當麥可貝,願意為了片廠對中國市場的需求作出讓步。尤其在好萊塢各大片廠預算越來越緊縮、只願意投資續集電影或是改編賣座書籍的保守策略下,影展儼然成為眾多電影工作者們的另一個依歸。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