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對喪屍如此著迷?

1

lego_lego_zombi_1920x1200

編譯/娛樂重擊編輯部

喪屍(zombie)的概念源自海地語nzambi,意指一個人的靈魂。直到2015年,這股「活死人」旋風來到高潮,全面入侵電視、電影、漫畫、電玩、書,甚至是學院。長久以來,殭屍都以肢體扭曲僵硬、咬人吃肉的駭人形象出現,但為什麼我們無法把視線從他們身上移開呢?

◎喪屍可以代表任何一種東西

美國學者Kyle Bishop認為有更多原因。「喪屍可以代表任何一種人們想要它們代表的東西。它們就像一塊白板,可以讓人重複的書寫和使用。」

不少社會學家和評論家認為,喪屍風潮再起是因為911發生之後,社會集體的焦慮轉移。Bishop表示,自911之後的五年,有炭疽病毒攻擊事件、卡崔娜颶風、禽流感,美國人活在不安全感當中,這些不安藉由喪屍的敘事表現出來。不管是入侵、破壞、末日、感染……都由喪屍接收這些恐懼,人們喜歡把擔心的事物轉嫁到怪物身上,藉由它們來傳達。這些恐懼引出了一個問題:你會怎麼做?你有辦法活下來嗎?所以開始有倖存敘事。

我們害怕這些喪屍代表的任一種恐懼,那為什麼不逃開呢?Bishop認為因為這是一種替代性的宣洩機制,「就像你已經結婚了,但懷念被戀愛沖昏頭的感覺,所以你去看愛情電影。」看喪屍是一樣的道理:「你想應付死亡、感染等亂七八糟的恐懼,但又不想真正親身體驗,藉由觀看喪屍故事,你能從中感受焦慮和哀傷等情緒,但等故事結束,又能馬上回到現實中平安的生活。」

這種心理作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藉由這些替代性的經驗,我們可藉由虛構故事去處理這些情緒;而像電玩文本的互動性甚至是有所回報的,在遊戲中扣下板機打爆喪屍,就像在宣告:「嘿你看!我可以在這種鬼日子活下來!」

另一位美國學者 Kelly Murphy 開了一門名為「從啟示錄到《陰屍路》」的課程,她說:「因為大家一直都很關心世界末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遠古的啟示錄末世預言是充滿希望的,雖然可怕的事情即將到來,但末日之後世界又會重生。所以在當代的末日──喪屍出現以後,人們好奇末日之後的重生是否存在?你能堅持希望保持樂觀多久?真的有重生的希望嗎?

在 Murphy 的課堂上,他請學生思考喪屍代表的意義,這當然得到非常多種答案。在《活人牲吃》裡,喪屍代表的是冷漠、渾渾噩噩的懶惰世代,「他們是某些人類的隱喻。在早期的西方觀念裡,喪屍代表社會的集體恐懼,害怕消費主義、種族主義、共產主義等等。人們並不害怕喪屍,而是害怕像變成他們那樣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

此外墨菲也提到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許多電視劇裡,喪屍只是被當作背景,著墨更多的是人性,「你努力活下來後,還有辦法相信人類嗎?如果沒辦法,那談什麼人性?就算我們沒有變成喪屍,其實也成為另一種怪物了。」

Season_5_cast_banner

知名美劇《陰屍路》對人性有諸多刻劃

 ◎喪屍持續進化中

許多研究喪屍的學者和粉絲更感興趣的,是喪屍未來如何發展?近年來也出現所謂的生態喪屍(eco-zombie),這類喪屍被視作大自然對人類汙染、破壞環境的反撲,隨著地球生態環境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氣候更加極端的情況下,生態喪屍可能會越來越多。

但我們也開始見到一些與人類親近的怪物,Bishop說:「一開始我們喜歡這些怪物是因為他們很恐怖,代表著我們的恐懼,但當他們已經太受歡迎,讓我們開始想跟他們站在同一邊時,他們也從敵人搖身一變成為主角,這種情形也可以在吸血鬼的身上看到。很明顯地,安萊絲(《夜訪吸血鬼》作者)就是其中一個讓我們愛上吸血鬼的人。」

所以我們可以和喪屍當朋友嗎?我們可以和他們談戀愛嗎?「人們喜歡喪屍是因為他們很可怕,而現在他們想要探討更多面向。」但其實這個主題在處理上是有點困難的,因為你要面對的是一具無法克制吃人肉的腐爛身體,「所以你只能用幽默的手法處理,或是用其他辦法取巧。」

殭屍哪有那麼帥

《殭屍哪有這麼帥》是一部喪屍與人談戀愛的喜劇

雖然喪屍在電影產業的星途似乎比較黯淡,但在其他媒介如電玩、漫畫,尤其是電視可是大行其道。喪屍作品的表現方式愈來愈多元新鮮,只能說,喪屍正夯!

新聞來源/Why we’re so obsessed with zombies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菜味很重的新登場角色,有密集恐懼症(尤其人群),生性假鬼假怪有點懶爛,最大的夢想是開火車和當包租公。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