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歸途》劇評:當拯救自己成了戰爭的意義

0

文/Berton

年初的《世紀天才》打響了國家地理原創戲劇節目第一炮,也讓人好奇接下來國家地理頻道接下來會推出怎麼樣的新節目。在近期推出了反戰影集《戰火歸途》,用 8 集的篇幅書寫一個關於美國出兵伊拉克的故事,重新反思美國軍事布局的意義,以及身為軍人面臨的考驗與家庭的難題。

討論戰爭的影視題材實非少見,從《諾曼地大空降》、拿下奧斯卡的《危機倒數》或者《凌晨密令》都以不同的視角切入探討戰爭的意義。《戰火歸途》要怎麼做出自己的風格,確實令人好奇。改編自 Martha Raddatz 所著的同名紀實作品,重現 2004 年真實的戰爭事件,描述美國陸軍第一騎兵師在巴格達薩德爾城遭受埋伏,最後 8 人身亡,也因此造成了伊拉克的「黑色星期日」。然原本以「911 之名」護維中東地區和平之名的出兵,變成一場永無止盡的戰爭。

第一集開頭就用一段父子對談拉開本次的命題:兒子問為何你要上戰場,父子回覆我是軍人我有我的使命,小兒子無法諒解,兒子向父親說,我想你愛戰爭勝過愛我。在《危機倒數》片中提到了一個主旨,戰爭是會讓人上癮的,也許整體來說一般人漫無目的,可是戰場反而是這群軍人心中唯一的歸屬。

當然戰爭題材作品必備的戰袍情義、解任務、同袍身亡失去戰友等基本劇情都沒少。並且將戰爭中大家開始對敵方、甚至對一般老百姓越來越不信任,都能從細節看出來。誰是敵人誰是盟友?在高壓的情況下,任誰都失去了身為人性的憐憫與同情。編導精彩抓住了這幾個主題反覆辯證,帶動觀眾反覆思考,如果是你會怎麼抉擇?

除此之外,在種族/國族之間切開了更大的命題,不全然以美國人霸權去詮釋這場戰爭多有意義,劇情中也藉由伊拉克人對於美國人來「拯救」提出了看法,美國把海珊政權推倒真的是好事嗎?這並沒有帶來和平,反而是一場又一場永無止盡的戰爭。

找來《33:重生奇蹟》的 Mikko Alanne 擔任主創。在執行方面,找來曾執導《廣告狂人》的菲爾·亞伯拉罕與曾處理過戰爭題材《諾曼地大空降》的麥克索羅門,劇本則找來《金錢怪獸》的阿倫·迪·菲奧雷(兩集)。配樂則是曾處理《紙牌屋》《新聞編輯室》的 Jeff Beal,攝影找來《我們的故事》的 Yasu Tanida 與《刺殺林肯》Jeremy Benning。製作團隊可說是極為堅強。

截至目前止前 3 集的調性都相對溫順,戰場的緊迫感與快速的槍戰調度,也可以說是相當及格,而就算情境回到了美國都市的家庭內部,也沒有讓文戲與武戲有太多落差,在調度上每個場景隨隨便便都是超過四人以上,導演處理群戲的水準穩定,沒有特定的或者正確地說完整貫穿整部戲的主敘事者,對於觀眾來說可能會相對發散,其中最聚焦表演最穩定的當然還是出演《紙牌屋》道格的麥可凱利,也是整個故事的領導者與核心。

然而本劇除了戰爭畫面上,在人性上的著墨顯然更多,其試圖展現的是在大環境當中小人物的困境與掙扎,戰場上沒有一個特別的英雄,但在家庭當中、同袍之間,人人都是英雄。最後我們誰也沒拯救,拯救自己成為唯一個出口。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