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橘貓
DCEU 的重點作品《正義聯盟》上映,結果毀譽參半,並不難想見。儘管前作《神力女超人》終於把英雄故事講得妥貼,但這部電影一次就要介紹三名新英雄與反派人物,還要幫《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故事收尾,確實讓人不敢看好。然而從故事角度來看,《正義聯盟》其實很工整為這場大戲找到一個出口。
先談體質缺失,《正義聯盟》這次「集結」來得過早,恐怕是無庸置疑的事實。新角色們只有在《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簡短」亮相,系列宇宙卻突然要啟動「集結」效果,非漫迷觀眾對這個團隊沒有想像,難免無所適從,也讓《正義聯盟》的體質先天不良——然而,也就是這個在體質上的區別,讓《正義聯盟》走上另一條「英雄群戲」的路線。
在系列宇宙盛行之前,《X 戰警》曾經證明觀眾即使對角色們一無所知,仍然願意欣賞一個「英雄團隊」如何並肩作戰,這一切都只需要一個簡單的前提:有一個將這群人聚集在一起的好理由。這一次,《正義聯盟》明顯對自己體質缺陷有自知之明,所以他們為電影發展出一個可供接受的故事主題:「希望」的意義。
要談「希望」,首當其衝想到的自然是《超人:鋼鐵英雄》就開始經營的超人形象,一直到《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中超人殞落的悲劇。超人的死亡,也呼應系列宇宙從《超人:鋼鐵英雄》到《神力女超人》都不間斷地拋出的一個提問:當神降臨世間,世人是否準備好迎接一個更良善的世界?凱艾爾的人類父親、黛安娜的神族母親,他們都深信人類尚不值得擁有自己的英雄子女,神的力量是「絕對善念」,而人類的脆弱會摧毀善念,無庸置疑。
人追隨神的形象,尋找更好的自己;神則依靠人的信仰而壯大,能夠繼續散布正念。超人保護弱者,是為了讓希望能在這片土地上滋長;在《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蝙蝠俠化為人類的「負面代表」,因為焦慮、脆弱,與不安,親手弒神。這個集合所有黑暗性格於一身的高譚市英雄,代替所有人類反抗天神,卻也意外讓自己成為「最後一個被超人感化」的人類,從此之後,為了回報對神的愧疚,布魯斯韋恩開始尋找力量,踏上將希望交還給世人的旅程。
故事從這裡出發,我們開始能瞭解為什麼《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中,超人的形象會模糊而薄弱,因為電影故事真正的主動性被交付在蝙蝠俠身上,他是那個即將作出悲劇決定的「人類代表」。可惜當初的電影故事線多而龐雜,蝙蝠俠的判斷意圖被減弱,觀眾也看不清故事的意旨。
行文至此,終於可以開始提《正義聯盟》如何拋開電影無法完成的「集結」樂趣,卻反倒從故事意旨中找到出口。先談電影開場,超人接受兩個小孩直播訪問,他看來親民、溫暖,但影片卻戛然而止,電影的意旨配上加拿大詩人歌手李歐納柯恩曲目<Everybody Knows>,剪接人類失去信心、互相傷害的景象,點題明確。
往後接續,我們會發現電影盡力在戲中的橋段凸顯每一位英雄對信念的渴望。黛安娜阻止恐怖份子轟炸街區,或許是仍然相信世人值得她的奮鬥;閃電俠不願意離開自己入獄的父親,或許是還想留存守護家庭的信心;水行俠不經意吐露他對團隊作戰的歸屬感,或許是厭倦了總是得將世界拒於千里之外;鋼骨選擇將自己仍不熟悉的力量交付給團隊,或許是仍然想對生命與親情保有一點希望。而那個最抗拒團隊合作的獨行俠,那個曾經弒神的布魯斯韋恩,他選擇重新相信自己、相信他組成的團隊。這一切都呼應「希望」的命題。
超人不在團隊裡,每個人都在尋找超人。只要有超人在,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超人代表的,已經不是簡單的「擊倒敵人的力量」,他的死亡呈現出人們聚集的理由,而當這些英雄願意並肩作戰的時候,他們已經重新找回了希望,緊接而來的,就是把希望與超人,都還給這個世界。
《正義聯盟》的缺點當然難以掩蓋:它是否缺乏反派塑造?它是否在配樂、攝影上都比前作來得更不具記憶點?它是否仍有趕場介紹新角色的節奏壓力?介紹重要角色的出場是否都有些彆扭?很不幸,答案都是肯定的。最令人遺憾的莫過於在這個強調「希望」再起的命題下,竟然依舊忽略「羅賓死亡」的線索,蝙蝠俠從抗拒團隊合作到重返團隊合作,中間的連結何在?傷痕被遠拋在後頭,或許顯現了 DCEU 始終不具足夠信心支撐完整故事。
然而,很基本地,《正義聯盟》依舊把這場極有可能變成災難的爛攤子收拾乾淨,並把一件事做好:讓觀眾在 5 個英雄身上看到共通點——那就是他們都在等待一個沒有出現在海報上的、一個在系列中代表象徵意義的第 6 位英雄現身。有了共通的主題,群戲就有了說服力。
尋回信仰、拾起希望、等待超人,成為《正義聯盟》的意旨。《正義聯盟》不一定是一部出色傑作,但它為整個系列說出一個完整故事,甚至間接補足系列前作的懸念。這是 DCEU 的一次成功,甚至是近期英雄電影中的誠意之作。至少,當我們看完這部電影,一切都如撥雲見日般清晰可見,就像那個回到天空中守望人類的天神一般耀眼。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