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雀雀
導演是枝裕和稱其最新作品《比海還深》具半自傳性質,影片呈現世間人在面對現實挫敗後的情感狀態。導演寄予無限同情與無奈的描述,不僅止於尋求自身心靈歸屬,更是一種具有普世價值的療癒能量召喚術。這種創作方式像極了小津安二郎電影,看似單純拍攝日本人生活日常,但總能從複雜人世中粹煉出通俗卻經典的情感,所以是枝裕和常被看做當代小津。
只是,小津安二郎是做豆腐的;是枝裕和是炸豆腐的。
相較於小津安二郎每一部電影、每一個事件以及每一場對話,都極力維持的恬淡調性,是枝裕和的故事總是會存在一個尖銳刺人的主題,像本片姊妹作《橫山家之味》有意外死亡的家人、《奇蹟》裡有離婚的父母與分居兩城的兄弟、《海街日記》爸爸過世並留下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去和姐姐們同居…其實早從一開始,導演第一部坎城金棕櫚競賽片《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就已經以故做平靜地描繪社會傷痕筆觸聞名。這當然與導演早期拍攝紀錄片的背景有關,在劇情片裡放進日本社會敘述與時事、讓觀眾看見日本人的不完美,其關切的力道雖然重了點,但溫柔關懷才是導演的本意,一如日式炸豆腐看來扎人,嚐來卻是溫潤、入口即化。平凡的一道菜,蘊含深刻的生命體會與記憶。
《比海還深》故事描述落魄作家良多與前妻離婚,兒子跟前妻住,每月唯一一次與前妻和兒子的見面,是女人向男人伸手追討贍養費的時刻。一次,在例行見面時遇上颱風天,一家三人寄宿在阿嬤的國宅共度一夜,成就一場感傷也感性的家庭告別會。
男人與女人間的誤會比海還深
一家三口寄宿在良多母親家,颱風夜裡,老太太睡到半夜醒來,與在整理父親香灰的兒子閒聊。因為聽見鄧麗君歌裡的台詞唱著「我的愛比海還深,比天還藍」,老人家脫口而出說自己未曾有過比海還深的愛,但這樣的態度卻才是讓她能和老伴幸福過一輩子的關鍵。反之,良多依舊深愛著前妻,而且從兒子口中猜測到前妻依然愛著良多,只是「那麼久以前的事,忘記了」。至於為何會「忘記」?不就是女人想要過幸福的生活(就只好忘記他)?所以她在前夫質疑自己與男友之間的感情關係「不是愛」時告訴他:「成年人光有愛是吃不飽的」。畢竟總要吃飽,才有空可以去感受幸福。
既然愛著老婆小孩,為何「當初不努力一點?」要搞到離婚、失去後,才想到要去珍惜?這一點也不像在意賞味期限的男人該有的樣子。其實良多心裡有個非常巨大的夢想,那就是成為出色小說家、功成名就,並與妻小全家幸福在一起,可惜作家之路在一本小說得過獎、曇花一現成功之後就從此一蹶不振,繼續堅持寫作、想再放手一搏的結果就是妻離子散,最後得到前妻對自己的評價是「不適合走進家庭」。
這就是男人與女人之間最大的誤會。
成功是夢想,失敗才是現實
夢想,人人會有;愛情,人人想有。但愛情與麵包,或說夢想與麵包之間,在擁有家庭後,女人和男人的取捨變得不同。實質作為上,樹木希林所飾演的婆婆和真木陽子所飾演的媳婦,都是為了小孩而選擇和「沒有愛得比海還深的男人」在一起。反觀男主角良多和前妻男友,一個在「社會底層」連房租和贍養費都付不出來,另一個則是在「上流社會」搭遊船吃大餐,但這兩個男人「想先追求成功再來談好好照顧妻子小孩」的想法並無不同,只是一個成功了、一個(良多)失敗了。(良多爸爸何嘗不是這樣?在時不我予忘記關照家人的情緒中抑鬱一生。)
所以良多兒子最怕的就是「像爸爸」(失敗),一如良多以前最不想變成他那失敗的老爸一樣。如果可以成功,誰想要失敗?追逐夢想的籌碼和代價,不是任何人都負擔得起,男人的誤會在於覺得女人應該要等他,卻不敢面對自己失敗的話該怎麼辦?就像自己的媽媽被老爸耽誤一生,這樣有比較好嗎?女人的誤會,在於覺得男人有了家庭小孩就應該要踏實養家,不要再想夢想(當初吸引自己深愛的男人,不就是因為擁有夢想才那麼帥氣嗎?),最後終於認清,如果愛情和家庭只能選一個,只好乖乖選擇後者。
鏡頭下的平凡與深刻
面對這個大家都盡力了,爸媽最終還是離婚的結局,兒子變得畏懼冒險,只想過著保送上壘的人生。但他卻在颱風天彩券掉了的時候,還願意冒著風雨出去撿,撿的其實是一份無能為力的垂死堅持。只因他的夢想很小很簡單卻不可得,只好寄託在彩券上,想著「如果彩券中獎了就可以全家人再一起住,連阿嬤一起」。
不想如爸爸的兒子,最後還是和爸爸一樣想賭一場;不想如阿公的爸爸,最後還是和阿公一樣想偷阿嬤的私房錢,這些看似不值一提的平凡事,都在是枝裕和的《比海還深》裡,變得揪心而惹人嘆息憐惜。
是的,平凡但深刻的電影最難拍,是枝裕和用電影如是說。
《比海還深》預告片。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