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再見,在也不見》監製陳哲藝:「其實我們一直在醜化陳柏霖。」

1

採訪、撰文/Leo Chen ;攝影/卡文;劇照提供/威視電影

再見四

由陳哲藝監製的新作《再見,在也不見》中,陳柏霖(右)挑起大樑,一人分飾三角。

一樁熱議發生在中國影視圈,而且比其產業本身更具娛樂性質的新聞事件,開啟了這次陳哲藝與我們的訪問。5 月 13 日由陳柏霖主演的電影《再見,在也不見》在中國正式上映。於此同時,大陸知名製片人方勵在微博直播中,為其出品的《百鳥朝鳳》排片量過低而下跪磕頭,懇求戲院提高排片量。這一充滿張力的舉動迅速引起熱議,並在後續幾日裡確實明顯提升了戲院排片意願,也刺激了觀眾對這部影片的關注。但晚於該片一周上映,同屬文藝類型的《再見,在也不見》卻成了事件的間接受害者。

再見二

談起《再見,在也不見》,陳哲藝說,身為監製最應該做的事,就是保護導演所拍的每一顆鏡頭。(攝/卡文)

由陳哲藝監製、陳柏霖主演,集結中國、新加玻、泰國三地新銳導演的《再見,在也不見》,13 號首映當天的排片廳數達 1 萬 4 千場,至少 2 千家戲院上映,以一部文藝片來說並不容易,並說明了市場對它的樂觀期待。但方勵在 12 號晚上的驚天一跪,讓早先上映且票房清冷的《百鳥朝鳳》由黑翻紅——這部由中國第四代名導吳天明執導的電影(遺作),講述兩代嗩吶藝人的故事,從題材上看得出不是一般所謂的商業片型。雖然訪談間,陳哲藝也幾度聊到,並不認為有所謂絕對意義上的商業或藝術電影,但他仍坦言《百鳥朝鳳》由原本 0.6% 的排片量,在事件後激增至 5.9%,排擠到的不是那些早立於不敗之地,難以撼動的商業大片,而是類型更為相近的《再見,在也不見》。

一旁的製片黃文鴻補充道,《再見,在也不見》原本 9% 的排片量至少因此挨砍一半,少掉近七千場放映。陳哲藝略帶苦笑說:「我可能下一部電影要拿刀捅自己了」。雖然無從揣測方勵的動機,但觀眾仍可從中窺見中國電影市場的廝殺程度已十分白熱化,即使以往偏安一隅的文藝片也無法倖免,各顯神通的本事從戲裡延伸戲外,甚至更加戲劇化。

怕神化自己 金馬光環冷處理

但論起「戲劇化」,陳哲藝自己也應當不陌生。2013 年他執導的首部長片《爸媽不在家》在第 50 屆金馬獎包辦了最佳新導演、女配角、原著劇本獎,最後還在大師級競爭者王家衛、蔡明亮、賈樟柯和杜琪峰的環伺下,奪得最佳劇情片,意外結果為典禮掀起高潮。伴隨而來的無論喝采或爭議,總之這位來自新加坡、原本默默無聞的年輕導演,自此走上一條自己都未曾預料的道路。「但我根本沒有時間去享受那樣的一種喜悅,因為一直在忙碌狀態下,每次訪問裡我也說我很為電影高興,但那是很客觀的為電影高興,不是為自己。現在回頭看,我希望有更多時間沉澱自己的情緒。」

兩年半過後,陳哲藝帶著監製的電影新作重回大眾視線,面對當時得獎後,對他敞開雙臂歡迎的華語市場,他並未選擇乘勝追擊,反而刻意遠居倫敦,與電影圈保持一點距離。「我很怕有一天把自己神化了。」這位年輕並且深具明星氣質的導演,優雅又艱難的吐出這幾個字。電影這個行業被劃分在娛樂圈內,就難以擺脫同時也是個名利場的事實,眼看過太多無法拒絕誘惑而一去不返的例子,陳哲藝在倫敦堅持過著簡樸生活:每天親自下廚做飯,出門公車太貴所以單車代步,騎上兩小時去開會是常有的事。他樂於像個一般人,從中體察與捕捉各種生活的痕跡與氣味。

「其實我覺得我住在國外是好的,現在亞洲電影環境太浮躁了。在國外誰管你在坎城、在金馬拿了什麼獎。我很多朋友都入圍過奧斯卡、英國金像獎,現在都沒錢繳房租。每天出去看個話劇、芭蕾、音樂會,就會看到好多有才華的人,我喜歡那樣的感覺,你能看得到自己多渺小。」距離使陳哲藝維持著不受多餘的喧嘩與誘惑干擾,得以堅守內心對電影一如既往的初衷與熱情。而「距離」,同時也是這次陳哲藝新作《再見,在也不見》的原始片名。

Q. 這次電影從片名《再見,在也不見》就引起討論,有人說「在」是不是「再」的誤植?觀眾又該如何理解?

片名是團隊一起發想,有人提出「再見,再也不見」,大家討論後覺得把「再」改成「在」會更有層次。「再見」這件事對西方人可能是一個「Bye-Bye」就走了,可是華人說「再見」,除了告別以外還有一種想再見一面的涵義。我們一生中常常說「再見」,但很多我們說過再見的人,其實不會再見的。所以這個詞彙本身就帶著一份憂傷。

回歸到電影裏的人物關係與情感,你會發現兩個人無論當初為何分開,之後是真的需要再見一面嗎?也許兩個人生活在同一個地方,但已經沒見面的必要;又或者你已經在我心裡,沒有再見這一面的意義。總之這個片名可以讓觀眾有很多不同想像與理解,也包含了電影想傳達的某種氣氛。

Q. 這次集合三位導演以三段式結構完成,這想法如何形成?為何決定以同一位主角演員貫穿三段故事?

當初發展整個計畫時,希望用人間三情:親情、友情、愛情來貫穿主題。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培養青年導演的計畫,三個導演來自不同地方,又都很年輕,算是對他們的一種挑戰。我們又想,既然要挑戰導演,那不如也挑戰一下演員。所以還沒確定主角人選前,就設定讓一位演員演出三個不同角色。當然決定時會認為:哇,很好玩。但執行時卻很辛苦,因為三段故事各自獨立,如何在人物造型上、表演上、背景設定上做出差異,卻在影片調性上又能具有一致性。而且你要求觀眾在很短時間內放棄一個角色,再立刻跳進另一個角色,中間如何盡量不著痕跡的銜接,都花了很多心思鋪陳與設計。

偶像丟包袱 醜化陳柏霖

Q. 與《爸媽不在家》不同的地方是,這次多了明星加盟,包括秦沛、蔣雯麗和楊祐寧等,都各自貢獻了一段精彩演出。而戲分最重的是陳柏霖,當初選擇由他出任男主角的原因是?與他的高顏值與知名度能為電影帶來觀眾有關嗎?

一開始構思時,我們已經做好幾個關於主角的設定,如年齡介於 25 到 35 歲,然後是男生。一開始設想主角可能是男生或女生,但因為三個導演都是男生,他們覺得男性主角能比較精準的刻劃。我們看檯面上符合這個年紀的男生,能當演員的人,外型肯定是好的;但對我來說,演員的態度更重要。而且這部電影裡,我跟導演們其實一直在醜化陳柏霖,常常因為情節需要,就說:「這場妝不要化了」「那場白頭髮多上一點吧」。所以我們不會說就是要把一個偶像擺出來,反而如果可以讓他丟下偶像包袱,讓他完全的轉型,這個是讓我更興奮的。

Q. 這次他在電影中,有特別令你印象深刻的表現?

他有好幾段戲的演出都讓我意外,我舉其中一個例子:在第三段故事裡,他與蔣雯麗是一段忘年戀,蔣雯麗曾經是他年輕時的老師與戀人;後來兩人重逢後,有一段在飯店裡親吻擁抱的戲,當時在現場看著 monitor 時,我其實真的被感動了。因為他們接吻的那一剎那,我看到了一個很成熟、很沉穩的男人,在數秒間就化成一個小孩、一個嬰兒,就在那邊需要抱著母親的那種感覺。劇本本身那場戲寫得很好,但是我沒有想到演出時會是這個樣子,所以那時候看了,我自己也掉眼淚。

再見三

陳柏霖在片中分飾三角,表現驚艷監製陳哲藝。

無畏審查制 鏡頭不能砍

Q. 你曾說《再見,在也不見》對你來說沒有票房問題,那麼投資方的態度為何?

坦白說,我原本聽他們說《再見,在也不見》的排片率如何時我都還不懂,也不管。因為一直以來,我參與的每個作品都希望是有情感的,而它跟數字是兩回事。所以合作夥伴很重要,這次的投資方都是熱愛電影的人,當然他們不想賠錢,或賠太多,但他們不會是為了賺錢而去設計一部電影。

電影在中國上映前不是要過審嗎?我跟他們說:你不要砍掉任何一顆鏡頭,一顆都不可以。我是監製,就是來保護導演要的東西。所以過審時因為有青少年抽菸鏡頭,他們直接跟審查局說:算了,陳哲藝不會改的,我們罰款,要罰多少就罰。這是導演他們的成品,身為一個監製我能做的就是這樣,而投資方也理解。我自己的下一部電影,很早就跟團隊還有投資方說:「我不會去妥協,所以就算變成禁片就禁。」不會因為要在中國過審做修改,但是你必須用對的預算去拍,不可能砸了一堆錢,那怎麼回收?所以在這部分,我還是一個很考慮投資方的導演。

Q. 你對華語電影現況與未來的觀察?尤其你做為一個偏向文藝類型的導演,如何面對一個越趨娛樂化的市場?

我覺得其實大家都喜歡把電影劃分為商業片、文藝片,但我對電影其實根本不會套這些標籤。這兩年好多人都問我:「陳哲藝,你什麼時候會開始拍商業片?」我就想,商業片的定義是什麼?就像我拍了一部所謂的文藝片《爸媽不在家》,但這部片賣得很好,也賺了錢,在新加坡是全年度第二高的票房;反觀很多為市場量身訂做的商業片賠了好多錢。所以我寧願不去挑戰這些所謂票房、數字的遊戲,好的作品它本身就是有情感。今年奧斯卡入圍的作品我最喜歡是《瘋狂麥斯》,大家都很意外你怎麼會最喜歡那部。你看一個七十歲的資深導演,但他懂得顛覆故事、人物、鏡頭、顏色,然後拍出來像一個十七歲的年輕人作品,充滿活力。所以它不是藝術嗎?我覺得它是一部很棒的藝術電影,商業電影能夠拍成這樣才是最偉大的傑作啊。

觀眾是觀眾,創作者是創作者。很多時候你還是得對得起自己。中國電影越來越商業化,但你看賈樟柯導演、婁燁導演,他們還是堅持自己的風格,走自己那條路。即使當下票房未盡理想,但是這作品本身就已經留下某些價值。很多西方電影,包括像庫柏力克( Stanley Kubrick ),他的《發條橘子》這些片子當時是沒有票房的,大家都看不懂,可是 20 年後它成了經典的作品。所以我覺得電影永遠都會留下什麼,特別是好的電影,不會因為當下不被理解就沒有價值,因為它是永恆的。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