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雀雀
今年奧斯卡入圍名單中,《驚爆焦點》(Spotlight)共入 圍 6 個項目,可以說是除了入圍 12 項的《神鬼獵人》、入圍 10 項 的《瘋狂麥斯:憤怒道》和入圍 7 項的《絕地救援》以外,與《間諜橋》和《因為愛你》並列為第四名的年度重點必看電影。
《驚爆焦點》根據普立茲新聞獎真實事件改編,講述《波士頓環球報》焦點小組成員,在 2001年 開啟調查天主教會系統長年縱容神職人員性侵小孩的真相,調查期間耗費多人多時,經歷 911、當年聖誕節;而在 2002 年,事實終於水落石出,教會內惡習瞬間被全世界看見,醜聞至今仍在國際間餘波蕩漾,甚至電影界也陸續針對教會世界規範的種種弊端,發展出驚人的宗教批判電影,鞭笞力常常大到讓虔誠信徒們不敢逼視的地步(反倒是教廷對於這部片的評價是持正面回應的)。不過奇妙的是,《驚爆焦點》講這整件事情的方式,低調安靜得不可思議,同樣是記者的故事,此片恰恰能與凱特布蘭琪所主演的爭議新聞事件翻拍電影《真相急先鋒》,裡頭的急躁姿態做一對望與對比。
《驚爆焦點》與一般好萊塢電影熱愛將角色英雄化、事件渲染化的編劇習慣不同,行影過程中避開了煽情的性侵受害者先前被逼受害、之後被咄咄訪問的情緒轟炸(或者是以受害者起伏的情緒來轟炸觀眾),也淡化教會介入社區與社會各方強勢打壓受害者的描述——看似還宗教本身一個中性立場,卻也象徵無形魔爪暗藏深處不可抓取的狡猾。
《驚爆焦點 》只專心聚焦於新聞從業人員認真謹慎的模樣,其中馬克魯法洛與瑞秋麥亞當斯所飾演的記者角色,都因工作而影響到家庭關係,但不至於掉入「英雄無家庭」的悲情描述,電影只是淺淺描述角色的身家背景,做到人物稜線塑造之功能地步。《驚爆焦點》幾乎沒有激昂地提及,這幾個只悶著頭做事的記者們為世界奉獻的功績面,僅是把這天大事件處理成:我們只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好份內該做的事情,如此而已。
然而事後眾所皆知,這一年的調查,換來全世界的寒蟬發聲,聲量之巨大在於電影外的真實人間,電影裡頭則是毫無敲鑼打鼓之歡騰情節。《驚爆焦點》本身可謂毫無電影炫技手法,沒有設計犀利對白來引導觀眾去認知,所謂演員演技和劇情高潮的亮點之處;也沒有以緊湊敘事和繁複剪接企圖呈現多面向視角,供閱聽者去全面理解事件。這部片只有四平八穩的線性敘事,乍看之下安靜沈悶至極,卻有讓你毛骨悚然到無法打瞌睡的能耐。
暗忖這片的醒腦效果在於,電影中諸多違和的人、事、物與場景的互映呈現與安排,例如當瑞秋麥亞當斯所飾演的記者訪問性侵受害者時,兩人走在祥和美好的教堂公園外,談論的卻是教會裡混亂見不得光的醜事; 例如小組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自家社區竟有一間住有具性侵紀錄教士的門戶緊閉房屋,而自家小孩每天就在附近玩耍;又例如米高基頓所飾演的驚爆小組組長,最終雖是揭弊成功,但數年前也曾數度錯過各方爆料情報,而在無意中被當成無良記者看待。
此外,米高基頓所威脅的,看似為教會包庇罪犯的波士頓無良律師(比利庫達普飾),事實上早在數年前就做過爆料投書的有良情事;至於新官上任的《波士頓環球報》主編(李佛薛伯飾),一開始被認為是個孤僻且好大喜功的上司,從片頭被質疑到片尾被下屬信服,都不改一貫難以捉摸的冷淡態度,亦是刺激觀眾腦細胞不斷活化的謎樣存在。
面對 21 世紀紙媒的逐漸凋零,網路即時新聞求速食、求點閱率,「一年的調查換來一次全世界的揭秘震撼彈」這種事漸不可得,像《驚爆焦點》這樣的電影讓人更焦慮於:以後沒有報紙可看該怎麼辦?!
所以,當奧斯卡在最佳影片和最佳原著劇本獎項上讓《驚爆焦點》入圍之際(另還入圍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我們可說奧斯卡慧眼獨具。同樣入圍最佳影片的還有《神鬼獵人》及《大賣空》,但《驚爆焦點》電影形式和這兩部精算至極的片子比起來,顯得既樸素又老派,然其內裡全然不輸 ,能夠入圍絕對理直氣壯。
可是再轉頭看看金球獎最佳劇本得獎片《史帝夫賈伯斯》,在奧斯卡卻只入圍男主角(麥可法斯賓達)與女配角 (凱特溫絲蕾)2 項,該給肯定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原著劇本 2 個獎項卻連入圍名份都沒有;這就又顯得近年來不斷招募年輕投票會員、企圖擺脫成員老化,並被詬病太好猜測結果的奧斯卡獎,是盲目甚至是( 懂得欣賞傳統有深度,卻看不懂聰明有靈魂之編劇的)無知了。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