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采薇
在《甄嬛傳》原班人馬製作的《羋月傳》口碑躺槍後,《琅琊榜》便妥妥地坐上「劇王」寶座:從一開始收視不給力,到中期佳評如潮,終於靠著病毒行銷,毫無疑義成為中國大陸 2015 年最具影響力的現象級電視劇。
事實上,《琅琊榜》並非一齣挑不出缺點的電視劇。除了幾場鋪陳已久,該精采絕倫的關鍵橋段被輕描淡寫地帶過,最為人挑刺的,便是正反兩方極不對等的能力值。主角方的梅長蘇出場自帶神力,江湖第一大派宗主,不僅智商近乎妖,運氣還好到可以中樂透:只是看座宅子,都能無心插柳發現足以扳倒戶部尚書的驚天大祕密,更令人艷羨的是身旁各路美男簇擁英豪聚集,認識神醫也認識藥王,貼身護衛還是位武功深不可測,笑起來卻萌帥到足以把人融化的傲嬌美少年,反派們面對這樣開了外掛的對手只能一路且戰且敗,10 年來的苦心經營最後被一頭大水牛整碗端走。
但這些雞蛋裡的骨頭都不能阻擋它前進的步伐:收官已經兩個月,討論熱度不減,各產業搶搭《琅琊榜》熱的廣告文案在網上多不勝數;安徽省滁州、南京、山東爭當「琅琊山」所在地,其中,滁州琅琊山管委會還自行將景區裡的「雲峰閣」改名為「琅琊閣」,期待吸引更多遊客。在知名影視評論社群「豆瓣」上,《琅琊榜》獲得網友高達 9.3 的評分,這個分數,已經追平央視 1986 年版的《西遊記》,直逼一代文藝青年中的經典──央視 1987 年版的《紅樓夢》。
眾口鑠金,眾志成城。3 個月內,中國大陸網民以好口碑重新堆起一座「現象級好劇」的標竿之城。可這座城,究竟是如何被堆起來的?
《琅琊榜》的成功可謂多點開花。被形容犯了「處女座症候群發作」的劇組衣飾、禮節考究,情節鋪陳綿裡藏針,亮出一則足以推動劇情的橋段之前,可能要先埋下三次伏筆,讓戲迷抱著「大家來找碴」的心情不斷按下重播鍵,生怕遺漏任何一個小細節;幾位主角賞心悅目,不但有顏值還有演技,配角們更是個個狠辣,飆起戲來十分過癮:飾演寧國侯謝玉的劉奕君、飾演言侯的王勁松和梁王扮演者丁勇岱均為圈內資歷豐富的老戲骨,為了讓表演拳拳到肉,《琅琊榜》導演組紛紛下海,跨刀演繹血性江湖英傑;更別提幾可媲美電影的畫面,兩位導演孔笙、李雪均為攝影出身,有自成一派影像美學,定焦鏡頭、淺景深、大光圈、等比分割、黃金螺旋,沉鬱卻不失靈動的古樸色調,讓電視機前的觀眾隨機按下定格鍵,就是一張意境悠遠的漂亮明信片。
就如梅宗主說的,江湖有江湖的規矩,《琅琊榜》的出線的其背後邏輯,可能未必比故事本身來得失色。
一次逆境求生、劃破「次元壁」的轉型啟示錄
《琅琊榜》開播前的一個月,製片侯鴻亮在一次專訪中直言中國電視劇「已經到了谷底」,以至於大半年過去了,2015 年不僅還沒出現現象級的劇目,下半年好幾齣開機的劇組甚至找不到演員。
聽起來似乎相當不可思議,但如果將侯鴻亮這句話加上如下註解,就不難理解了:不是演員真的難找,而是「能演戲,又有人氣」的演員,越來越難得。近兩年除了網路劇風起雲湧,以真人秀領銜的綜藝節目更是來勢洶洶,除了可能在短時間內攫取眼球,達到曝光最大化,祭出的價碼更是令人咋舌。在一個名氣能夠迅速轉換成金流的時代,如果參加綜藝節目能夠短時間增加知名度、粉絲數,還可能賺到比電視劇更多的錢,棄劇組而奔向節目組的懷抱,本是太正常的事情。
除了競爭者增加,資金運用比例也開始失衡。「粉絲經濟」時代,主演片酬佔總投資 50 %以上電視劇多不勝數,更有比例高達 70 %的先例,去年底,影視圈繪聲繪影地傳出消息,大陸廣電總局內部已經開始徵求意見,或將出台「明星限薪令」,這項違背自由市場的政策居然引來一片叫好。雖然傳言最後沒有成真,但從「點讚」和響應聲浪看來,高片酬擠壓製作經費的扭曲情況已經讓業內天怒人怨。
讓情況雪上加霜的,是 IP 的大肆熱炒。「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中文一般譯為「智慧產權」,沒有固定形式,也許是一部漫畫、一本小說或一款遊戲,近年中國影視圈將 IP 改編成電視劇的熱潮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從《古劍奇譚》到《何以笙蕭默》,《花千骨》到《雲中歌》,IP 有話題又有固定人氣,水漲船高的價格進一步擠壓製作團隊的預算空間,這種情形若遇到更需要考究的古裝戲尤其捉襟見肘,被譏為只花「五毛錢」打發的劣等特效、毫無質感的「淘寶同款」服飾、張冠李戴的歷史錯誤,和拖沓、邏輯不通的劇情走向,被稱為是古裝劇四大殺手。
侯鴻亮和他的團隊卻不願意妥協。《琅琊榜》同樣改編自網路小說,該堅守的底線,卻絲毫不下放。他自陳「挑演員非常嚴格」,拒絕熱衷參加綜藝節目、真人秀而耽誤工作的演員,同時業內都知道,他擔任製作人的電視劇演員片酬從來沒有超過總投資的 5 成,他會壓演員的價碼,將壓出來的經費用於製作上,並堅信精良製作有助於演員表演。
面對網路力量以及粉絲經濟的崛起,侯鴻亮和團隊以多元跨界來應對。以往他製作電視劇的男一號多半是陳寶國、郭濤、李幼斌等「正劇臉」的中堅演員,近兩年除了正午陽光和合作夥伴山影集團的老班底外,更多了幾位在年輕觀眾群裡頗具號召力的明星,例如《北平無戰事》裡的劉燁、《戰長沙》當中的霍建華、《琅琊榜》的胡歌,後兩位通常被歸類為青春偶像。除此以外,向來擅長男人戲、年代劇的山影團隊除了第一次涉足古裝、拍攝熱門 IP《琅琊榜》,同樣由霍建華主演、目前正播映中的《他來了,請閉眼》已經開始加入言情元素,還沒上檔的《歡樂頌》更破天荒地號稱是一部為女性服務的都市愛情喜劇。
《琅琊榜》大熱後,中國大陸媒體稱胡歌是「打破了正劇和偶像劇的次元壁的男人」,除了是讓粉絲聽了酥麻受用的恭維,《琅琊榜》將架空歷史的小說拍出了高質感,又何嘗不是恰如其分地為侯鴻亮和正午陽光團隊險中求勝的華麗轉身,做了精準註解?
一回「匡正三觀」的觀影經驗
生於文革結束那一年,攝影出身的侯鴻亮談起戲劇,頗有「文以載道」式的知識份子情懷。在他看來,製作方式不只分是非,還關乎存亡:電視劇如果不能傳達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未來電視劇這個行業可能都會消失。
綜合多方影評,《琅琊榜》劇迷們給出的關鍵字,恐怕「良心」不下於「走心」(中國大陸網路用語,代表讓人感動),「精品」多過於「精彩」。「良心」和「精品」如此被強調,背後潛台詞也許正說明了在觀眾眼裡,近年來這兩者竟如此稀缺。
都說大環境差,但近年來,大陸並不是全然沒有拍出令人稱道的古裝劇,幾年前的《大秦帝國》、《大清鹽商》都積攢了一定的好口碑,但討論熱度說什麼都起不來,反觀新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幾齣作品,話題往往都不在於「戲」本身:陳曉、陳妍希版的《神鵰俠侶》端出了位「比本尊還美」的小龍女替身付柔美琦,讓陳妍希從「小龍女本尊」慘變「小籠包真身」,好長段時間成為中國網民 Kuso 的對象;而《武媚娘傳奇》主演范冰冰則拿出「我就是豪門」的氣魄,同劇演員的緋聞從李治廷炒到李晨,幾乎遮蓋了穿幫頻頻、史實錯置的尷尬,大陸廣電總局祭出「封胸」運動,更是「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正劇缺乏關注,熱門古裝劇目卻品質堪憂,如此壁壘分明,讓多數遙控器不經意轉到陸劇的觀眾都有如下經驗:不是被螢幕上花俏卻不合時代的人物裝束亮瞎雙眼,就是被主角時不時智商掉線的愚蠢行為,氣到想吞下半打烏金丸。
沒人規定三觀端正才是好劇,但槍林彈雨中,《琅琊榜》的節制之美令人耳目一新。宣傳上,不妄言、不大肆炒作,靜靜等待口碑發酵;就如中國著名媒體人李多珏所言,意識形態上,它少見地在政治鬥爭中提出了「底線」的概念,在陰詭與暗算齊飛,欲望共權謀一色的宮廷鬥爭當中,依舊看得到理想、嗅得出情懷。
它或許也是近兩年最具古典風範的熱門古裝劇,至少,它符合多數人心目中的古風遺韻。林殊和穆霓凰之間,或許更貼近千年以前男女互相傾心的模樣:情真意切,未必需要海誓山盟,痛徹心扉,未必要吼出聲嘶力竭,既然要成全畢生的理想,當然得做最大幅度的隱忍和退讓,而最真摯的承諾,可能就真的只能留待來世相守。
《琅琊榜》在 2015 年造成的回響,很難讓人不想起 2011 年首播的宮鬥劇經典《甄嬛傳》。何者為優難以論斷,但可以確定的是,少了如「賤人就是矯情」、「容不容得下是娘娘的氣度,能不能讓娘娘容下是嬪妾的本事」這些酸狠帶勁、流傳甚廣的金句,《琅琊榜》留給戲迷的並非空白:這除了是一部以情與義書寫的電視劇,我們還見證一位偶像演員終於破繭成蝶、一個創作團隊在不友善大環境裡,如何堅守美學底線。
《琅琊榜》的小說原著兼電視劇編劇海晏自陳「是個溫情脈脈的理想主義者,畢生理想是建構和諧社會」,退一萬步想,也許在經濟正飛躍、人心正躁動的中國,多數人潛意識裡還是作著一個海晏河清的夢,期盼世事清明,修文偃武,歲月靜好,吾輩安康。從沒想過,電視劇除了看華服聽配樂,對著滿螢幕帥哥靓女發花痴的具體功能外,還是一場值得回味的療癒之旅,一碗自帶調羹的心靈雞湯。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