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立華劇《我的寶貝四千金》回歸傳統價值並成功創造亮眼電視收視率──我必須特別強調「電視」二字,因為這個高收視率對大部分已不在家中客廳追劇的許多人來說,可能並不如《 16 個夏天》、《出境事務所》或《麻醉風暴》來得有感,即使《我》的單集平均電視收視率,大概是上述三齣單集電視收視率加起來之多。
相對的,接檔《我》的輕熟女劇《好想談戀愛》收視始終平平,亦沒有在社群上引爆話題。這樣的落差,似乎再度印證要提高電視收視率,只能往中高年齡層下手,口味和卡司都必須向長輩及傳統靠攏。於是再接檔的華劇《軍官情人》不但一次請出當年八點檔收視三大台柱:寇世勳、涂善妮、馬之秦,甚至劇情和設定上,看似要讓涂善妮在九○年代經典八點檔《長官好》中對軍人寇世勳的單戀,穿越時空在二十五年後得到完美結局。(不過這點後來因為不明原因並未如預期發展⋯⋯)
一字排開會讓人誤以為這是哪部八○或九○年代八點檔的華麗卡司,尤其寇已經十多年未接台劇,此次回歸令人感受到電視台卯足全力要讓老電視迷全數回歸。雖然這個組合某程度上確實值得老電視迷額手稱慶,卻也默默道盡台灣電視被尼爾森收視率魚肉的殘酷陷阱。
◎ 當《四千金》遇上《長官好》 經典卡司與傳統家庭價值再現
幾乎完全保留了《我的寶貝四千金》的架構,《軍官情人》是以軍人爸爸王大山的幾個女兒愛情線,及與嚴父之間的親情戲為主軸,寶貝四千金有個傳統到不行的嚴母,《軍官情人》裡的四姊弟則有個傳統強硬的軍人嚴父──對,差別大概就是有一個女兒變男的,比較符合機率原則(誤)。
戲中的親情戲一樣充滿兒女與長輩間的拉扯衝突,但最後都會再次體認到親情的偉大於是言歸於好,繼續父(母)慈子孝的天倫享樂,幾乎跟童話故事中「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相比擬。劇中接受軍人老爸嚴格訓練還甘之如飴的正向女孩們,性格跟當年軍教片《長官好》中的幾個女主角亦是相差彷彿。
除了親情劇情走向上如《我的寶貝四千金》一樣全面向傳統價值靠攏,愛情線更加莫名的《軍官情人》甚至與《長官好》、《軍官與淑女》等九○年代經典互文,女兒中有真的愛上軍官的(這⋯⋯我只能說他們真的完全沒有在 CARE 要符合社會現況,只要抓住舊電視迷就好),也有軍人和當年「淑女」涂善妮的對手戲,懷舊氛圍與話題性十足。
寇世勳、涂善妮是九○年代一線小生小旦,馬之秦當年亦是八點檔收視保證,這回三立不再倚賴新人,在八點檔華劇安上三大神柱,顯見他們為了保住電視收視率,已經開始走回頭路,這種請出當年經典卡司的手法,原本是民視的拿手好戲,現在三立連國語劇都反倒走上這路,令人不得不再老話重提一遍:年輕族群不會再回到電視前了,如果電視台和廣告商還繼續活在尼爾森魔咒裡,那台灣電視內容要進步根本是天方夜譚,甚至還會為了帳面上的數字越活越回去。
◎當網路討論度和收視率背道而馳 電視台的選擇是?
另一方面,更有趣的觀察點也許可以比較與網路討論度的落差。這部戲即使收視率非常穩定的高,卻無法延燒成社群熱度,以收視率類似的戲來相比,會發現在年輕族群的知名度或追劇率皆不及《 16 個夏天》或《妹妹》(甚至《妹妹》的電視收視率比起《軍》還偏低),但在 PTT 台劇板的討論度卻確實與收視率一樣熱烈。因為台灣相關論壇的數量並不多,所以只看 PTT 台劇板也許無法反映所有群體,但這樣的現象似乎顯示電視收視率高的台劇,確實打中特定台劇族群,而且非常熟知該族群口味,才能在收視率和特定族群中創造熱烈討論。
三立華劇走到第十三部,似乎已經沒有初期改革的決心,反倒是再度證明帶狀八點檔已經只能隨收視率起舞,牢抓中老年族群收視才能穩固基本盤,因此綁手綁腳。繞了一圈回來,三立的帶狀八點華劇已經徹底八點檔化,週日偶像劇則繼續走越來越窄越特定的真愛無敵、愛情唯美路線(但有趣的是它仍然緊緊抓牢特定族群的口味沒有錯,如《聽見幸福》一樣是收視率和 PTT 台劇板討論度都達到雙贏),最後只剩下週五檔還有一點新題材嘗試的勇氣(最近週日十點檔《愛上哥們》角色設定有突破,但看來大致走向可能還是差不多),僅剩的一點勇氣究竟還能繼續撐多久,恐怕就要看台灣電視何時真能完全擺脫尼爾森魔咒了。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