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參加本屆電視金鐘頒獎典禮製作電視台「中視」,和承製典禮的製作人之一焦志方,共同邀請媒體同業的「典禮前說明記者會」餐宴,整個餐會過程,看得出焦哥戰戰兢兢,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謹慎,盡量滿足記者的提問,飽餐之後媒體紛紛離席趕截稿去,臨行前我客套的說了句:「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焦哥提出了個請求,問能不能在典禮前先幫忙打預防針,把一些可能到時怎麼也解釋不清的問題,先給個標準答案。
原來焦哥最擔心的是「聲音」,不明白台灣的三金轉播,為什麼年年都會受困於「聲音」的表現?然後因為牽涉的技術層面有一點廣,永遠也解釋不清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即將舉行的典禮四組表演都是以音樂為主,更讓製作人寢食難安。
也許透過把節目「聲音」可能牽涉到的所有關係解釋一遍,問題出在哪裡就很容易判別。
◎ 表演部分
包括歌聲和伴奏,伴奏以兩種方式呈現,現場樂隊演奏或事先製作好伴唱帶,前者收音相對複雜,每一個發聲點都需要一個麥克風收音,譬如爵士鼓,幾個點就要收幾個音,除了交響樂團因為整體聲音平衡,可以只用比較少的麥克風用大區域的方式收音外,一般來說就是只要有發聲點就要收音。
所有的聲音會收到兩組控制台作混音,混好的聲音,一組是監聽系統提供給歌手、伴奏者參考,以前大多使用面向舞台、演出者的喇叭,近年都被耳機取代,這個過程如有任何一方出錯:唱錯、奏錯、監聽出狀況、混音沒混好都有可能,但就算歌手沒唱好,也可能錯不在表演者而是受到監聽干擾,然後混好的聲音透過公共廣播系統(public address system)的揚聲喇叭送到現場觀眾的耳朵,目前大型電視現場表演或演唱會,都會由同一個音響專業公司承包,所以在表演部分如果發生問題,錯誤的責任就很容易釐清。
▲呂薔(1 分 52 秒開始)於 2013 年金曲獎的演唱,堪稱是近年三金典禮最囧的成音狀況之一。
◎ 轉播部分
音響公司收到的所有聲音會提供給負責轉播的電視台,因為現場揚聲和電視播出的效果不太一樣,前者可能要加強低頻,後者可能要更強調人聲,所以各自負責各自需要的聲音, 電視台自行混音、成音然後放送,通常會出問題的都在這個環節,成音工程師出錯、傳輸的過程出錯都有可能,整個節目從表演場地把節目訊號送回電視台,再從電視台分配,傳到你家天線、或透過有線第四台、網路平台、MOD、或其他 OTT 裝置到你觀看的設備,訊號可能經過無線電波、衛星、光纖、同軸電纜⋯⋯最後到了觀眾的眼前耳底,所以上述的每一種收看方式都可能出錯,但不見得是電視台的錯,除非兩種途徑的聲音結果相同,才能推斷是更上游出了錯。
以今年金曲獎為例,不論用任何設備收聽,新人獎得主 BOXING 樂團演唱的部分就是有問題,但小巨蛋現場聽並沒有問題,可以合理推測是轉播台出錯,至於為什麼每次都會有聲音不好的結果傳出呢?
◎ 接收端工程問題
排除掉前面說的收音、成音到傳輸的過程,還有一個最可能的問題就是出在立體聲,因為標案規格規定,還有影視科技都進步到這麼高端的時代,三金轉播也同時提供海外許多直播服務,如果不用雙聲道立體聲播出實在說不過去。
但台灣的觀眾知道嗎?你家的第四台有很多都是很不專業的供應商,最可能的原因是第四台的聲音工程接線錯誤造成的「左右聲道相位反向」(請參閱擴聲系統條目),表現在聲音的效果上就是「達不到應有的音量、力度變差、低音渾濁、聲源位置飄忽不定、立體聲效果完全被破壞⋯⋯」也就是大多數人會直覺的反應「聲音聽起來悶悶的」。
而台灣的電視台,為了播出的聲音品質不要被第四台破壞,很多節目播出至今還是不敢用立體聲,而是用單聲道播出。焦哥因為太怕出錯,甚至努力想要說服文化部接受非立體聲播出的習慣,只是限於規格還是得冒險用立體聲播出,看到這裡會不會想哭?
▲蔡依林 2013 年的開場表演,聲音悶、飄忽、音量忽大忽小也招致諸多批評。
當然不希望馬上要舉行的金鐘獎聲音「又」出問題,但台灣電視播出的每個環節,專業程度落差太大,是年年總要出點狀況的主要原因,有的部分是出錯的人不敢坦承,每一次混過檢討,就失去一次矯正錯誤的機會,還有一部分是不專業到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錯,也許今年來不及,下屆可以考慮號召全國網友就地監聽檢查回報,把線接錯的第四台都給找出來,敦促他們改善工程技術。
最後補充:我只是節目製作專業,對於聲音也只到配合作業的常識程度,文中專業部分的說明,如果有錯誤歡迎音響工程專業人士批評指正,也祝福本屆金鐘獎頒獎典禮順利成功。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