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就是爛?收視率無效?爛劇淹沒好劇的怪現狀

4

電視台及媒體忽略現在為多屏時代,只根據尼爾森收視率製作戲劇,最後導致一般人普遍有著台劇很爛的現象。(左:《我和我的十七歲》,右:《狼王子》)

說起台劇,大家好像第一個浮現的就是「台劇就是爛」,刻板印象包括了又是「高富帥加平凡女」、「小情小愛」、「粗製濫造」、「永遠演不完的鄉土劇」、「灑狗血」、「演來演去都一樣」、「不重視細節把觀眾當白癡」。很有趣的是,不少抱持這種想法的人,可能好幾年都沒看過一部台劇了,早已擁抱美劇、日劇、韓劇、中劇,但為什麼還是敢很大聲的說「台劇就是爛」?

事實上,台劇不是一塊鐵板,我們一樣有去年的《麻醉風暴》、《出境事務所》及延續到今年的《一把青》、《我和我的十七歲》、《1989 一念間》和《遺憾拼圖》。但為什麼我們對於台劇的整體想像,仍然停留在上述的刻板印象?為什麼大家接收到的訊息,總是同期的爛戲如《狼王子》曝光率遠高過好劇《我和我的十七歲》或《遺憾拼圖》?我罵《狼王子》的文章流量,只用了短短三天,就遠超我去年寫的《出境事務所》劇評推薦文,更別說我此前不久推《1989 一念間》和《我和我的十七歲》的文章幾乎沒人看,我自己好無奈⋯⋯

《狼王子》逆向行銷,雖然口碑不好但收視率卻很穩健。

難道真的是觀眾不爭氣,就是「愛看爛劇」所以讓爛劇永遠佔據版面嗎?就算觀眾曾經不爭氣,難道十年、二十年來的觀眾結構沒有世代改變嗎?怎可能口味二十年如一日?

被尼爾森電視收視率綁架的 不只電視台還有主流媒體

敗犬女王

以「誰說單身就是敗犬?在我心裡,你是女王」為 slogan,《敗犬女王》打入熟齡女子的心。

若撇開觀眾群設定在中老年長輩、家庭收視率的台灣鄉土劇,一般會認為台劇的最後一個高峰,大約落在 2008-2010 年之間。這三年間接連有《命中注定我愛你》、《敗犬女王》、《下一站幸福》、《犀利人妻》等超高收視且口碑亦正面的偶像劇,所謂的「高收視率」動不動就是破 8、破 10的。

大家都知道尼爾森的電視收視率是抽樣調查,抽樣調查必然有誤差,當時高收視率的偶像劇基本盤就破 5,跟始終在 0-2 之間徘徊的其他劇相較,就算扣除誤差的影響,也還明顯有抽樣上的高低之分。也因此這些劇其實不但電視收視率漂亮,就算是盜版影音上了 Youtube 成績照樣開紅盤,身邊的看的人確實也多。這段期間似乎也讓電視台和主流媒體更對「電視收視率」深信不疑,堅信尼爾森的電視收視率高低不只代表電視觀眾的心聲,而且還能擴及一般論,代表戲好不好看、整體而言觀眾喜愛度有多高。

事實上攤開這些劇來看,確實題材和架構也許相類,但老梗其實是個假議題,不少好戲都充斥老梗,只要老梗玩得好、製作用心,仍然不失為好劇。所以這幾部即使都是愛情家庭劇,仍然獲得好口碑,《下一站幸福》的陳慧翎導演更是同時以《那年,雨不停國》拿下多項金鐘殊榮,以實力證明她確實是好導演、能把戲拍得好。《敗犬女王》、《犀利人妻》的製作水準也是努力向日劇靠攏,從拍攝到製作都看得出用心,即使有老梗的地方,也因為導演和演員的優秀成績,讓戲立於不敗之地。

犀利人妻

《犀利人妻》當年引發熱潮,甚至將結局拍成電影。

時空若回到 2010 年,說當時可以以尼爾森收視率高來檢視一部戲的成敗,我雖然不能完全同意,但也絕對不會否認當時收視率高的戲確實都拍得不錯,而且能打中觀眾口味,說它們是台劇代表作絕不為過。事實上後來韓國甚至像還買了《命中注定我愛你》的版權改編,確實是台劇之光。

然而那是 2010 年。台灣的電視台和主流媒體似乎對於短短五年間、因行動裝置普及帶來的收視習慣變化及戲劇市場翻天覆地的改變,毫無所悉(或者裝聾作啞)。以致於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在 2015 年還只在意尼爾森電視收視率,已經使他們和主流民意/觀眾間,產生了史上「最遙遠的距離」。

16個夏天

《16 個夏天》以報復性上床行動為開始,開始轉動每個人的命運之輪。

從電視收視率的下降角度看來,以 2010 年的失敗作《國民英雄》和 2014 年的成功作《16個夏天》來比較,2010 年被罵翻、戲也真的爛到看不下去的《國民英雄》收視在 0.72-1.5 之間,平均還有 1.10。而 2014 被大讚、形成現象級話題,金鐘和收視率全拿的《16  個夏天》,收視卻是在 0.46-2.3 之間,平均 1.19。只看尼爾森收視率,完全無法反映這兩部戲實際受歡迎的程度,和觀看的群眾多寡。

前面是用跨時間的方式去比較,反映電視收視率在多螢時代的快速破產。其次再以現在上檔中的戲之尼爾森電視率去互相比較,會發現所謂「高收視」的國語劇《狼王子》(1.66)與「低收視」的國語劇《遺憾拼圖》(0.81),之間的差異根本只有零點幾個百分點,根本早已小於抽樣誤差,數字本身可能根本完全沒有效力。但差異可能小於抽樣誤差,導致數字本身已失去效力,卻好像成了電視台與主流媒體都絕口不提的「不能說的秘密」。

遺憾拼圖

以「生前告別式」為題材,《遺憾拼圖》角色之間從修補關係的過程中,找到人生的新方向。

另一方面隨著授權影音平台去年正式崛起,我們可以透過影音平台提供的點擊率和尼爾森收視率直接交叉比對,來看電視收視率是否還能代表「主流民意」。就差不多同期來看,偏老梗、製作普通的《後菜鳥的燦爛時代》收視率一路在 2 以上,後期破 3;有新意也有老梗、整體製作相當不錯又用心的《1989 一念間》後期也一路維持在 2 以上,更因為最後一集收視爆衝而引來主流媒體大幅報導。對照組《我和我的十七歲》、《聶小倩》和《遺憾拼圖》等題材有新意製作也不錯的戲,則始終苦苦徘徊在 0.6-0.9 左右,即使是聲勢驚人、討論熱烈的的《一把青》,最多只能維持1點多的成績。如果仍然以為尼爾森無效的數字,可以推得整個市場普遍口味,以為觀眾「都」愛看老梗戲,此時已然大錯特錯,為什麼?因為影音平台的點擊數已經風雲變色。

一把青

改編自白先勇作品的《一把青》,透過三段愛情故事描繪出對日抗戰剛結束的年代。

礙於目前影音平台以 LINE TV 的台劇量最大,我們只好先控制變因,以 LINE TV 上的台劇點擊數與尼爾森收視率做對照。隨著未來更多台劇同步上更多影音平台,屆時能對照的數據就會更多也更精準。就會發現網路族群已經用身體力行,證明他們的喜好與口味正式與電視收視率「斷開魂結」,更證明已經無效的收視率真的不代表台灣觀眾「只愛爛戲」,更不該成為電視台只願繼續用同樣邏輯開拍同樣題材的藉口。

網路點擊率比較-01

台劇網路點擊率表格

高電視收視率組(以下數字為 LINE TV 點擊數)

《1989 一念間》首集(EP1-1)76 萬,後面每段約落在 11-20 萬之間。
《後菜鳥的燦爛時代》首集(EP1-1)破百萬,後面每段約落在 20-40 萬之間。

網路口碑好、討論度高,電視收視率卻「低迷」的劇

《一把青》首集(EP1-1)約 65 萬,後面每段大多落在 8-15 萬之間。
《聶小倩》首集(EP1-1)近 30 萬,後面每段大多落在 5-10 萬之間。
《遺憾拼圖》首集(EP1-1)約 25 萬,後面每段大多落在 4-11 萬之間。
《我與我的十七歲》首集(EP1-1)破百萬,後面每段大多落在 20-70 萬之間。

從上面的數據來看,可以看到高收視率的劇不見得網路族群不愛,甚至一樣可以吸引特定群眾。但年輕、網路族群愛的戲,卻已經不是從尼爾森收視率看得出來了。若純以網路點擊量來看,《我與我的十七歲》支持者比《後菜鳥的燦爛時代》多,從電視收視率來看卻完全看不出來;而《1989 一念間》與《一把青》的收視人口,差異也不如隨尼爾森起舞的電視台和主流媒體所想像的巨大。

17

《我和我的十七歲》以「人生如果錯過了,還能重來嗎?」為核心命題,吸引不少年輕人收看。

更何況,擁有高電視收視率的戲有主流媒體盲從,它們會擁有遠比收視率不佳,實際上觀看人口與討論度較高的戲更多的篇幅與新聞。即使挾帶先天媒體優勢,點閱量仍未能輕鬆贏過沒有主流媒體「撐腰」的其他戲劇,甚至有些會出現遠不如預期的落後態勢,證明尼爾森收視率實質的失效,以及其指標已然與新興倚賴網路多屏之觀眾口味出現斷裂的事實。

所以這些年來,因為電視台與主流媒體上下交相賊,一味跟隨已失效的尼爾森收視率,把取得電視高收視的劇名拼命放送給大眾知道,不常自己關心並挑選台劇的觀眾可能因為聽見了這些劇名而去觀看,然後就發現「台灣受歡迎的劇」居然都只有老梗!製作還不怎樣,真是爛!

尼爾森抽樣調查的收視率結果,仍是現今許多電視及主流媒體挑選題材的標準。

事實上因為多屏時代來臨,還在用電視的族群正在高齡化、家庭化(只有為了跟家人一起看才會看電視)、被動化(主動的觀眾會自行挑選,不會再受限於電視時間),所以大部分會主動「追劇」的族群,大部分都絕不會是透過尼爾森傳統「電視監測」數字所能捕捉到的人。

所以現況更糟的是變成,會主動追劇的族群因為「印象中紅的台劇都是老梗」,長期以來對於台劇已經有了強烈的刻板印象,不愛這種台灣電視主流口味的劇迷,早已透過正崛起的全球化網路影音平台,隨自身的口味與喜好,流失到美劇、日劇、韓劇、陸劇去。

現在的台劇若還要把這些觀眾「追」回來,只做出不錯的劇是很難起效用的,必須像《麻醉風暴》一般,同時展現出超技的決心和執行,既肅清台劇不重視細節的印象,又從題材到執行都展現出完全「不台」的國際水準。瀚草拍出《麻醉風暴》後國際資金不斷湧入,剛好證明好劇絕不孤單,更證明台灣戲劇已經面臨兵臨城下的國際浪潮。

如果台灣電視台與戲劇製作方繼續躲在尼爾森失效數字所編織出來的「台灣電視觀眾固定口味」想像中,不主動出來看世界現在在發生什麼?觀眾更關心的到底是什麼?電視倒了之後新的戲劇布局與資金來源管道可以是什麼?繼續萎縮直到被徹底殲滅的那天很快就會來臨。

延伸閱讀:

《狼王子》低智無下限 三立台劇地位岌岌可危

從台劇成功的負面行銷案例 看《狼王子》是否會越罵越紅?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唸過台大外文、台大台文,都成了逃兵,現為自由寫手,從企劃編劇、影劇評論到採訪紀錄,只要是喜歡的東西無一不能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