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胤:寫給電影新鮮人的四件事

2

文/趙德胤(華裔電影導演,曾以《冰毒》一片獲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一、找到要傳達的故事核心

MIDI_Z_director

導演趙德胤

歸鄉三部曲上映後,不斷有想要在電影這個行業裡實現理想的人問我,是否可以像我一樣,用很低的成本開始拍片?

對於我個人的從影經歷,奇妙地成為一個有勵志性質的模範,我必須坦誠地說,這樣以低成本、打游擊的方式拍電影不應該是常態。

我是受命運和情勢所迫,才會採取這樣的製作方式,幸運地得到一個意外的好結果,但這樣的模式是不能複製的,也不應該是電影正規的拍攝方法。

一直以來,美國好萊塢都是全球電影工業的中心,它從電影的籌劃製拍,乃至於成品發行全世界,皆由一套縝密完善的產銷體系運作。

即使數十年來,好萊塢體系以外的獨立製片逐漸發展,但因為獨立製片沒有好萊塢電影強大的行銷管道,多半得透過參加影展,才能爭取露出的機會,歸鄉三部曲也是。

那麼,這是不是代表低成品無法拍出好電影?這麼說也不對。

電影的核心,也就是故事的本質,其實是極其私人的,觀眾的感受也是私密的,這兩個部分可以不受電影工業和資金所影響,而是與創作者/導演的表達欲望緊密相關,這也是為什麼資源有限的獨立製片,仍然具有發揮的空間。

以電影的表現方法為例,它能夠簡化到一個人的獨白就構築出一部電影。這是電影藝術的創作自由與想像,外在條件的各種限制,並不是必然的禁錮。但低成本拍片也不是值得鼓吹的方式。喜歡電影,或是想要從事電影工作的人,首先要做的是廣納各家流派,從技法、從故事想傳達的精神去理解與觀摩。

例如看美國的主流電影,可以吸收到塑造議題與包裝能力,了解大眾流行的喜好;歐洲的非主流電影雖然不熱鬧,氣氛上卻常具文學性;獨立製片電影可以瞭解主流國家以外人類社群的處境及文化。

以不同的角度看電影,然後找到你要傳達的故事核心,用最適切、可行性最高的方式表達出來。因為成就一部電影的關鍵,還是在於故事本身,還有在拍攝限制下,你去呈現故事的方式與誠意。

二、突破專業器材的限制

數位科技的發展,對於想要從事電影的人來說,是一個新機會。

以往拍電影需要一台三十五釐米的攝影機,底片加上耗材費用,每拍一分鐘成本大約是新台幣五千元;換成數位攝影機之後,器材幾萬元就可以入手,單靠一張記憶卡就能充分紀錄影像,也沒有沖洗底片與耗材等成本。現在甚至一台智慧型手機,所具備的錄影功能幾乎已達到可供電影院放映的畫質,大大降低了影像的創作門檻。但是當每個人都可以拿著數位相機和手機拍出影像,就可以拍出一部好電影嗎?或許,多數人可以成為拍攝者,卻不見得能成為一位導演。

要成為導演,我認為最關鍵的是「思想」,以及你要如何思考影像。

電影是一種以影音寫作的方式,你所「書寫」的故事,是否反映出你對社會的觀察?你所信仰的價值?這才是一個導演應該思考的議題。至於攝影技術是否高超,或者使用哪種器材,現在已經不是那麼具有影響力的條件了。

從學生時代,我就使用類比DV拍東西,之後也操作過八釐米的攝影機。

2010年研究所畢業時,我買了一台價格不到三萬元台幣的非專業數位相機,以此拍了七、八個廣告紀錄片,再加上畢業製作的短片《白鴿》、劇情短片《摩托車伕》,還有《歸來的人》《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冰毒》三部劇情片等。拜數位科技所賜,我利用這些低成本的器材,就可以表達出我要說的故事。

但這是不是代表器材不重要?

其實也不是。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的獨立製片電影,幾乎都是日戲,鮮少夜戲的主要原因。

趙德胤的《白鴿》:

   

三、培養電影感

電影感該怎麼培養呢?我的方法是大量閱讀、嘗試寫作,加上廣泛地看各類電影、接觸各種藝術,還有盡情體驗人生。

從小大哥教我唐詩宋詞,成長過程中跟著兄姊讀武俠和言情小說,到台灣念書後,我在圖書館裡閱讀高行健、巴爾札克、杜斯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張愛玲、哈金等作家的作品。

後來,我在大學畢業時躊躇歸鄉與否的期間,遁逃到世界名導的電影世界裡,這些點點滴滴累積的電影感,無形中都成為我日後拍片的養分與能量。

前面說過,我認為電影是以影響書寫、記事,而劇本正是電影的根源。

要撰寫出好劇本,除了養成閱讀寫作的習慣,也要關注時事,對周邊環境與所接觸的一切保持好奇與敏感。到現在我都有寫日記的習慣,我的日記不見得是完整的文章,只是把所見、所聞、所感記下來,日積月累就可以組合成一個故事。另外,我也上網抓取歷屆奧斯卡入圍影片的劇本,加以研讀,從觀摩出色的故事裡,學習說故事的方法。

四、演繹不同的影片類型

早期美國的電影學校,會要求修讀導演戲的學生,畢業前必須拍齊四種類型的電影;分別是音樂片默片紀錄片劇情片,目的在於從音樂、影像、紀實、和綜合的角度去做練習。

學生時代我拍的短片《家書》,影像設定為主角騎著摩托車走訪幾個景點,後製旁白是我自己口說的書信內容;這部片形式有點像默片,感情與影像都是真實的,只有畫面經過設計。

                                                       

畢業製作《白鴿》也是採取拍攝影像,後製配口白的手法。至於《摩托車伕》、《歸來的人》、《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幾部片,則是帶有紀錄片的味道,到了《冰毒》則是一部完整的劇情片。

我從拍攝的幾部電影中,邊拍邊學,恰好演繹了幾種電影的類型。

目前全球電影市場仍是好萊塢的天下,包括說故事的方式,電影呈現的模式,這種方式被稱為第一電影語言。歐洲或是第三世界國家,如高達楚浮這類獨立製片人,按直覺去拍片,對好萊塢產業模式充滿反省,便稱為第二電影語言。

20

電影《冰毒》

第三種電影語言屬於公民運動,由勞動者或一般小民發起,多用於向當權者抗議當前政策。不同的電影語言,對電影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當然也評價不一。例如,《冰毒》很多鏡頭是靜止不動的,美國好萊塢會說這是沒錢打光,歐洲觀點會說,定點的鏡頭著重在表達一種觀點。此外,美國電影習慣劇情說什麼,就得拍出具體的場景,但歐洲電影會認為,主角說什麼就拍什麼畫面,一點想像空間都沒有,多無聊。我無意評論哪一種電影語言的好或壞,而是想要強調電影的類型有很多可能性,觀眾的評價也會有很多種面向。重點是,這些都只是檢驗電影的其中一部分,真正的電影創作者還是應該盡情解放思想,自由地以你原創的方式,去呈現你心裡那份想訴說的欲望。

票房和觀眾很重要,即使許多獨立製片的創作者,抵押房子、借錢拍片,但辛辛苦苦拍出來的電影卻沒有票房,甚至有的在影展拿了獎,回國後仍然看不到觀眾。但票房和觀眾,不是拍電影的唯一考量,有沒有好好地把心中的故事表達出來,才是我認為一個電影工作者該有的認知。


 

105冰毒_立體書封

本文節錄自《聚。離。冰毒》·天下雜誌出版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