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人》:精湛璀璨的走鋼索特技

1

1

兼容並蓄又尖酸刻薄,看似溫情實際砲火猛烈,就很多面向來說,《鳥人》是部不斷衝擊碰撞以創造出更多火花、更不可思議高潮的電影。無論故事或電影拍攝,它的野心皆讓人捏把冷汗,叫好之餘暗自擔心電影是否能安然降落?還是在半空便氣力放盡,失控墜毀?如果說去年同為奧斯卡大熱門的《地心引力》像是一班高潮迭起的雲霄飛車,《鳥人》便像是讓人忘記呼吸的高空鋼索表演:正因一失敗便是萬丈深淵,堅定踏出的每一步才如此刺激。

技術上,今年少有電影能與《鳥人》比肩。一如扣除少數(神妙的)古典音樂選曲幾乎全由爵士鼓敲擊所構成的配樂,《鳥人》從銀幕亮起的瞬間便一路向前狂奔,題材雖是略嫌小眾的劇場與電影路線之爭,在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的鏡頭下卻精彩刺激絕無冷場,兩個小時呼嘯而過渾然不覺。

2

許多人已盛讚過去年奧斯卡最佳攝影得主(今年有望連莊)艾曼紐爾盧貝茲基在本片的表現,但不管多少好評,都很難形容第一次體驗本片(偽)一鏡到底所帶來的視覺震撼,觀眾完全與主角合而為一,透過鏡頭親身體驗劇場的封閉、慌張、緊繃、壓迫感,以及主角桀傲不馴、拒絕接受現實人生的張狂和自滿。一段介於幻想與現實間的城市光景,是今年技術與內涵互補下最感人的畫面。附帶一提:先有去年的《地心引力》,今年則是《鳥人》,墨西哥三傑裡頭的阿方索柯朗伊納利圖顯然已先後交出了漂亮的一鏡到底作品(讓人想起布萊恩狄帕瑪與馬丁史柯西斯在《鐵面無私》和《四海好傢伙》的攝影競賽),也讓人更期待吉勒摩戴托羅新作的表現。

除了炫技,《鳥人》劇本也相當可觀。2010年的《最後的美麗》(Biutiful)雖有不少震撼人心的段落,但過於悲慘陷溺,調性難以親近,讓人擔心伊納利圖是否少了編劇搭檔吉勒莫亞瑞格便難以再起?意想不到是,《鳥人》不僅在故事上把一位過氣演員的最後一搏刻畫得絲絲入扣,電影時而莞爾時而令人捧腹大笑的飽滿黑色幽默更一掃伊納利圖過往的沉重,大量的虛實交錯手法,遊走於妄想與超現實的微妙界線,一方面影射了演員膨脹混淆的內在,一方面也為電影的魔力做下絕佳註腳。

3

即使如此,伊納利圖仍維持一貫對現實的觀察與對人性的關懷,針對體制虛偽與盲目空虛「藝術高度」的批判亦毫不留情,甚至納入不少楚浮《日以作夜》式的演員幕後窺探,有著脫胎換骨的敘事高度。演員精彩表現也幫了不少忙。無論愛德華諾頓自我嘲諷意味濃厚的方法派演員(與主角打成一團的段落應該是全片最好笑)、艾瑪史東飾演看似苛薄但內心溫柔的女兒(片尾那顆醫院的鏡頭可說是電影的精髓),甚至是少有人提及,但表現一如以往出色的艾米瑞恩(與主角的互動充滿著電影少有的溫情),不分主角配角,無論戲份多寡,每個人都有一兩段發光的機會,一同推升了本片的高度。

但,片名既是《鳥人》,這終究還是要算米高基頓的電影。他一個人戲份佔了全片幾乎四分之三的時間,把那份自卑和張狂詮釋得淋漓盡致,角色雖不可親,但能量極強,搭配本身即演過超級英雄的眾多後設細節,便塑造出如此一個對演員來說可遇不可求、一生難有一次的完美角色。

4

當然比起電影裡的過氣超級英雄男主角,現實中的米高基頓無疑幸運成功許多。米高基頓因《鳥人》重新拉抬知名度,許多人看做是如《藥命俱樂部》之於馬修麥康納、《力挽狂瀾》之於米基洛克的回春之筆,但事實上這位第一任大銀幕蝙蝠俠(當初還被嘲諷太過奶油小生)從未真正消失或過氣過,始終演著自己喜歡的有趣角色(如《B咖戰警》裡頭的警隊隊長),勇於做出不一樣的嘗試(如溫暖動人又帶點陰影的導演處女作《The Merry Gentleman》),葷素不忌地演出各式商業或獨立作品(他已預定要接演《金剛》前傳)。《鳥人》讓人重新想起《陰間大法師》裡的他:深不可測,帶點黑色幽默,帶點危險。費茲傑羅曾說過:「美國的人生沒有第二幕。」這句話用在米高基頓身上格外貼切,倒不是說他東山再起成功(事實上這也不是費茲傑羅的原意),而是他本來就不需要第二幕,只是剛好過去二十多年的耕耘開花結果罷了。

比起格局宏大而溫暖自然的《年少時代》,相對尖銳且對於娛樂圈多有批判的《鳥人》,無疑較為小眾(雖然它真的非常好笑),但片中一連串一鏡到底鏡頭所構成的身歷其境感,各別細節又相當優異,結合在一起,便形成一部無與倫比的傑作。正因電影冒了絕大的風險,得到的結果才如此甜美,如此獨一無二。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生活環繞電影、影集、古典樂與吃喝存在的不務正業上班族。努力做一個假文青,但每每淪為不甚好笑的脫口秀藝人。經營有 P is for Picture 。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