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妳)有多久沒在大銀幕上,看到讓人害怕或噁心或印象深刻,甚至敬佩的反派了?
如果說當代超高成本商業鉅片的興盛,企圖一再突破並超越觀眾的想像,政治意識的興起也促成更多元、更另類、更能反映當代社會的英雄;唯一未能與時俱進、反而日漸彆扭退步的,便是敵人/反派本身。當然,這不是說近年便沒有好的反派角色——至少已經有了《黑暗騎士》的小丑、《險路勿近》的安東奇哥、《惡棍特工》的漢斯蘭達、《雷神索爾》的洛基等人。但即便這些角色比《終極警探》的漢斯葛魯伯或《魔鬼終結者2》T-1000 不至於遜色太多,整體而言,進入 21世紀後,商業大片往往缺乏好的敵人是不爭的事實,借用一下《黑暗騎士》裡的小丑名言:「這個世代需要更高級的反派」。光看過去兩三年的賣座商業片,有誰記得《野蠻遊戲:瘋狂叢林》、《神力女超人》、《雷神索爾 3》、《死侍》、《玩命關頭 7》、《羅根》或《007:惡魔四伏》的反派是誰或想幹嘛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uTO31B1R2c
這有一部份原因當然得歸咎好萊塢片廠重點選擇的改變。同樣是賣座電影,現代片廠在渴望收益極大化的前提下,電影以四象限賣座(Four-Quadrant Movie)為唯一依歸,限制了尺度(特別是要賣座便不能超過 PG-13 這個迷思),也限制了創作上的可能性,以安全牌或熟悉感為最保險的選擇。用無止盡的特效奇觀轟炸觀眾,而非用創意或出奇制勝讓觀眾感到驚喜,似乎是更好的做法:另一方面,政治正確也相當諷刺地成為動作片最大的敵人。
不可否認,80 或 90 年代的好萊塢也的確充斥著各種動機單薄、形象刻板、由其他國家演員——不管怎樣都不會是美國——演出的恐怖組織、敵國間諜(如蘇俄、中東等)與幫派份子。但進入 21 世紀,模糊的道德疆界對比電影裡的善惡二元,這樣的角色要不讓人感覺老套陳腐(《全面攻佔》或《即刻救援》便是明顯案例),連帶讓電影顯得老氣橫秋,要不引起爭議或抵制或政治不正確的批判,牽動國際票房的敏感神經。只是,縱使消滅了過往電影裡頭政治不正確的反派形象,新世代商業大片裡的反派又該如何處理?
作為近年票房與口碑最穩定(一定程度上也最成功)的片廠,漫威電影一直面臨著上述問題的挑戰。一般來說,漫威的反派大該分成三種:敵對的商業鉅子(基本上整個《鋼鐵人》系列、《蟻人》),一心想統治或征服全世界/宇宙的瘋子(《美國隊長》、《雷神索爾 2》、《星際異攻隊》),以及洛基。回想起來,不管從票房或評價表現上,漫威電影或許在觀眾心中一直有著不錯的印象,但要說出哪部電影的哪位反派想要幹嘛,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從《美國隊長 2:酷寒戰士》開始,這個現象開始微微有了轉變。某種程度上,《酷寒戰士》還是很典型的善惡對立結構:永遠都站在對的一方的美國隊長,對抗絕對邪惡的納粹勢力(畢竟在這個宇宙裡,九頭蛇等於納粹)。但在這其中,開始出現了意識形態的探討,對手不再是單純想要摧毀征服世界的魔頭,而是更隱微模糊的敵人:強調個人隱私的自由意志,對抗以安全為名的監控世界(Surveillance State)。而當漫威電影宇宙結束第二階段進入第三階段,從《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到《蜘蛛人:返校》,再到近期的《黑豹》,漫威反派開始從善惡對立,轉往社會議題移動,無形之中似乎也點出了動作片反派的未來。
(以下涉及《美國隊長3》、《蜘蛛人》與《黑豹》反派設計的劇情雷,若不想影響觀影樂趣請斟酌閱讀)
比起前述的漫威起手式,前面提到的這 3 部電影皆有著與過往經典設計類似,但意義截然不同的反派。在《蜘蛛人:返校日》裡頭,反派雖然是小偷強盜,但不同於漢斯葛魯伯等穿著手工西裝的天才神偷,《蜘蛛人》裡的禿鷹卻是一名撿破爛的回收商,行竊或販賣軍火純粹為了養家活口;在《英雄內戰》裡,實質上的敵人的確是操著外國口音的特務(還是由德國人丹尼爾布爾演出),但卻是為了報復所謂「英雄」造成無謂死傷,而用計試圖復仇的好丈夫好兒子。
進入 2018 年的《黑豹》,反派是殺人機器、是另一種「外國特務」,是某種程度上英雄的反面,卻也是在理解黑人數百年來被奴役、剝削、屠殺之後,決心挺身而出的激進派革命領袖——當一般觀眾因為本片表面上再傳統也不過的「王子復仇記」而抱怨,實質上,本片的反派或許更接近《國家的誕生》裡的奈特透納(導演應該有看過並喜歡這部電影,許多橋段頗有《國家的誕生》的影子),也更接近過去黑豹黨的精神。
而若將三者進一步延伸,《英雄內戰》的齊默可視為擴張主義與純粹英雄主義下,無力反抗的人民的反撲;《返校日》的禿鷹可以是在財富持續集中,貧富日漸不均的前提下,努力在富人餐桌旁中撿些菜渣的平凡人;《黑豹》的齊爾蒙格更是因其理想性、悲劇性和複雜性博取了觀眾的淚水,甚至比主角黑豹本身更值得同情與理解。
到了此時此刻,漫威似乎已經發展出了一種新形態的動作鉅片反派:眼前英雄的敵人已不再能夠以全然的好壞做區分,不再能以純粹的意圖(不管是搶銀行、殺人狂、或意圖征服世界的自大狂)做定義,而是某種社會議題/氛圍所自然衍伸出的副產品,一種主旋律的反面。反派不僅可以自然而然與主角產生永恆對立的關係,可以貼近時代脈絡、讓人提心吊膽同時,有著能夠認同或理解的動機與行為。就算這裡頭不見得會有下一個小丑或下一個 T-1000,至少不會是電影的永恆軟肋。
當然,這不代表每部漫威電影都會採用此一模式。事實上,不久前的《雷神索爾 3:諸神黃昏》便又是找來另一位演技派,飾演另一位意圖征服全宇宙的免洗反派的案例。同時,這也不代表此模式就一定能保證成功,或者過往動機私人而以破壞為目的的敵人便不能讓人留下印象(《空降危機》的席爾瓦或許老梗且讓人熟悉,熟悉到基本上跟《黃金眼》的 006 一模一樣,但至少已經是系列近年最好的反派)。只是在這個國際政治與善惡邊界都日漸複雜的時代,越能夠呈現灰色地帶的反派,似乎越容易為電影爭取到分數。進入 21 世紀,商業電影需要有著 21 世紀的面貌,而創造符合新世紀面貌的反派,肯定是勢在必行的結果。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