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影評/《築地市場:和食之心》:精準的風物詩

0

文/吳岱穎

《築地市場:和食之心》劇照4 (1)

築地市場裡,四處可以見對漁產認真不懈的職人。

我其實不常看記錄片,一方面是因為,台灣一整年能進戲院放映的記錄片寥寥可數;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我先入為主的偏見,總感覺記錄片看起來很是燒腦。尤其當它探究的議題比較沉重的時候,拍攝者為了尋找一個解釋,不辭辛勞遍訪學者專家,綜合諸般說法穿插呈現,再加上歷史文獻或影像的佐證,使得看電影和上課沒兩樣,那就更累了。

但《築地市場:和食之心》很是不同。這部好看極了的紀錄片,甚至成功驅趕了一整天工作所累積的疲倦,讓我在黑暗好眠的電影院裡,持續亢奮了兩個小時,一邊吞嚥著不斷分泌的口水,一邊猛點頭暗自稱讚真有道理。整個影廳裡細碎的聲響此起彼伏,我想,或許坐在這裡的所有人都與我一樣,正在想像中經歷著味蕾上的幸福折磨吧?

《築地市場:和食之心》劇照1

市場中的鮪魚拍賣,已經因為近年美食生活風格的風行,成為世界知名的文化場域。

之所以如此,其實是由於導演對於結構的精準規劃與掌握,使得整部電影幾乎就像是一篇首尾具足的論文,娓娓道來,層層深入,直抵築地市場存在的意義,也就是中文片名所揭示的「和食之心」。從一開始評論家提出「旬」的概念,到影片中段最精彩(最引人食指大動)的,日本超一流名廚如何運用四季不同的漁獲創造「旬料理」的美味,這些都源自於築地市場的「脈動」。那是職人們對於自己的工作始終不肯鬆懈的堅持,以及不同領域的頂尖職人們,相互碰撞所產生的火花。因為「和食」的精神,乃在於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呈現食材本身蘊藏的滋味;而和食哲學的本源,便來自於對於真、善、美無止盡的追求。

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也是電影著墨最多的,便是活躍在築地市場的中盤商們。他們眼光獨到,判價精準,經過漫長時間的磨練,對漁獲擁有豐富的知識,能一眼辨認食材的好壞。電影讓我們看見中盤商們工作的內容,從看貨、競標喊價、處理訂單,乃至於與顧客在生意與人情上的往來,處處都是學問。他們對於工作所懷抱的虔敬之心,令我觀之動容。

《築地市場:和食之心》劇照3 (1)

築地市場面臨遷移議題,是否真的要搬遷,卻又造成爭議。

以上的內容大概佔了全片前三分之二的時間,一氣呵成,精彩極了。在電影後三分之一,導演開始追溯築地市場的歷史,從日本橋的漁市,到原本為配合鐵路運輸所設計的建物本體,藉由哈佛大學希歐多貝克特教授的眼光,讓築地市場的風貌對外人呈現。這個角度很取巧,但也很精準,還隱含著築地市場終將遷變的事實。

遷變的不只是市場的地址,其實整個日本的飲食文化都已發生了改變,外食人口增加,而人們逐漸不識魚鮮的美味。在電影的最後,築地市場的職人們化憂慮為行動,深入校園推廣魚食文化,這也讓整部電影多了一分回顧與展望的意味。

當影片在歲末年終的祈願與祝福裡結束,我走出戲院,西門町人潮洶洶未散,各自抱持著歡快的心情迎向周末的夜晚。我想,我得找個地方坐下來,好好療癒我久受電影折磨的飢腸,安撫我激動的心。

延伸閱讀:

《築地市場:和食之心》是募資與口碑行銷的成功結合:劉思寧談「募資概論」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