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TT 系列】不只聽還要「好」看,KKTV複製 KKBOX經驗 關鍵在技術!

2

攝影/林東亮

七月開始正式試營運的 KKTV,首播主打播出韓劇《任意依戀》。

上半年熱鬧開打的 OTT 影音串流市場,年中要加入新的競爭者,台灣最知名線上音樂串流服務 KKBOX 近日成立集團控股公司「KKBOX Group」,並推出新的 OTT 服務 KKTV,七月將開始試營運,主打正版韓劇及日劇。除了 7 月 6 日與韓國同步首播今夏的話題韓劇《任意依戀》,及囊括超過 500 集的優質電視劇,如超高人氣的《Signal》(信號)、《又,吳海英》這些率先披露的熱門韓劇名單外,KKTV 比較特別的是在影音服務上線前,先行在三月成立了一家專攻影音串流服務(Video Streaming)的技術公司「KKStream」,並與 KKTV 統整為「KKV」,由原 KKBOX 技術長蔡怡仁擔任總裁。

GG組圖

KKbox Group旗下有KKbox、KKTV、KKTIX、KKTOWN、KKStream、UTA PASS。

從技術面看 OTT 服務發展

為什麼會先成立技術公司?主要是 OTT 購買影片版權佔了投資很大的比例,因為版權費真的又貴數量又大,所以很多業者一開始對技術的投資會被相對壓縮,加上盜版平台、Youtube 這種免費的 UGC 平台、中國 PPTV 之類的影音平台發展了這麼多年,非技術出身的投資者很容易朝「工程應該不會太困難」去想像。以內容為導向的服務商軟體工程通常都是委外,一個開發商如果吃不下所有的工程,可能還要再轉包,碰到功能需要修改時,還要從提計畫、報價到執行走一輪,通常最後都因為時效延宕而放棄。

但如果只是把 OTT 看成升級的盜版視頻網站,投資下去才會知道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版權保護、收費機制、加上維持商用影音品質的串流,需要的流量是非常昂貴的。OTT 服務最基本要做到順暢的播放影片,中間不斷訊 loading,才能和過去長期收看電視的觀影品質競爭。碰到網速弱時需要用降低畫質來處理等等,維持最基本的服務品質是和盜版平台最大的區別,投資於是又要再添一筆,加上要不要開發電視盒和 smart TV,技術投資看起來沒有盡頭。

但這也是 Netflix 成功的法門之一,且員工工程師比例超過一半,原因是,OTT 要在每一個不同的載具上提供服務,皆是很複雜的工程。既然 KKTV 進入市場採取技術先行的策略,與其他靠外購劇的 OTT 服務明顯不同,娛樂重擊的專訪於是也先從搞懂技術入手,採訪 KKStream 的技術總監官順暉。

官順暉看起來更像學者而不是工程師,問及對音樂和影像的串流在技術上最大的差異是什麼?他立刻給了直覺的回答:「size。」概括的計算,一部電影是一首歌幾千幾萬倍的大小,極大的倍數差就意味著更大的困難,兩種串流的技術也不相同,加上還要做 DRM(Digital Right Management)數位版權保護,這個出自好萊塢的協定標準本身就有非常嚴格的技術門檻,而 KKStream 就是集團內一個因應新業務成立的新技術部門。

說起串流技術,官順暉說:「要做出來很容易,但要做好很不容易。」

官順暉是資訊工程本科,之前在國內知名的動畫公司「太極」工作了九年,因為同時還在台大讀博士班,四年前在某個學程裡巧遇十年不見的直屬學長 KKBOX 技術長蔡怡仁,相遇半年後,因為董事會決定要在台灣投資影音串流服務而進入了 KKBOX,更好的機緣是,KKBOX 最大股東日本第二大電信商 KDDI,對他們原來發包的英國廠商 Saffron Digital 不滿意,打算換人做,一點經驗都沒有的 KKBOX 用音樂串流的成功,很有勇氣的說服母公司爭取接手,從兩年前開始自行研發,直到去年七月正式替換掉英國系統,今年三月成立 KKStream,成為有能力承接國際級串流技術服務的公司。所以 KKTV 進入台灣市場雖然看起來「後發」,但集團計畫投入產業其實早已醞釀多年,技術更是「先至」,並通過日本市場嚴格實測的考驗。

與日本 KDDI 合作的挑戰

提到日本市場,官順暉表示,面臨的第一個困難就是溝通。台灣一群平均年齡大約三十歲的年輕技術人員,要學習怎麼跟日本人合作,先要搞清楚日本客戶的喜好,KDDI 是電信商,核心業務是電信服務,其他外加的都只是電信商的加值服務。

而 KKStream 幫 KDDI 完成了兩項服務,一個是提供影視內容的 Video Pass ,目前有百萬個付費會員,另一個是動漫內容的 Anime Pass,各系統的手機、平板還有機上盒一次上線,後來還加上連網的 smart TV,本來只提供隨選 VOD ,接下來也要開發以音樂表演為主的直播內容,加上 KDDI 其他如新聞、電子書、音樂串流、迪士尼專屬頻道等加值服務,統合稱為「Smart Pass」。

當時的台灣團隊成員約 30 人規模非常小,不只要建立各平台的系統,還要對接 KDDI 的金流、會員與搜尋系統,對品質要求很高的日本人,會故意提出困難的測試來確認系統能不能正常運作,譬如要求影片在跨天的秒差(時鐘從  23:59:59 到 00:00:01 )瞬間上下架,相關測試要求高達七八千個項目, 因為工程複雜很容易產生 bug, 整個團隊有整整三個月都在除 bug,日復一日希望能修正解決讓系統完善。理論上 bug 的數量應該要隨時間線性減少,但過程一直起起伏伏,後來才逐漸認知到團隊擅長的是技術開發而不是測試,最後決定將測試委外來解決問題。

第二個困難的挑戰,是該如何從原來英國系統「無痛」、「無接縫」換軌到台灣人的系統,以符合日方高規格的要求。因為即將要被解約的英方不願好好配合交接,工程師務實的特質再一次決定尋求外援,重金援引 Amazon 的雲端服務「AWS」,經過這次的合作,官順暉也學習到 Amazon 的競爭優勢,雖然是技術公司出身但以服務為導向,對客戶的緊急需求迅速在第一時間回應。官順暉非常推崇 Amazon:「技術其實大家都差不多,但服務的品質卻差別很大。」 也因為信任 AWS 的服務, KKStream 從第一天開始建置就全面雲端化, CD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也因此選擇了 Amazon 和韓國的服務。

KKStream 影音串流技術的特色

官順暉進入團隊完成的第一個任務,設計建立了一套 content platform(內容平台)能將匯入的影片、圖片、字幕等所有素材,進入類似工廠自動作業的流程,影片該輸出成什麼規格、聲音該轉成哪些檔,正片要加密、預告片不需要…內容可以持續匯入然後自動分流、自動作業、自動輸出庫存,這項工作非常的困難,有賴他在動畫公司的經驗,因為這跟動畫算圖(render)的邏輯很類似,動畫的各種物件、人物、動作和背景都是分開 render 的自動流程,於是把這套在動畫界成熟的系統概念,搬來處理影音內容,觀念對了系統開發就順利了。這項聽起來能標準化大量工作流程的系統,似乎應該申請專利,官順暉笑稱娛樂重擊是第三個提出這樣的建議,或許他真的應該認真考慮。

這套可以在相對短的時間內處理大量影片上架的系統,解決了 KDDI 又一次困難的任務要求,因為 KDDI 在黃金長假前購買了超過一萬部影片的 library,時間又僅僅只有兩個工作天,上架如果太慢錯過假期的流量將是很大的損失,所以一次在雲端上開了八百個轉檔的工作區,以 24 小時處理 3000 部影片的速度,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工作,而這個過程只需要一名工程師輪班監督雲端作業,也因為八百個已經是東京 AWS 的服務上限,否則處理速度還能更快,也看得出來官順暉對自行研發系統的表現感到非常驕傲。

KKbox音樂串流平台透過版權保護的方式,贏得不少唱片公司信任,進而創造使用者付費的成功模式,杜絕盜版。

合法業者對付「盜版」的方法

提到合法業者最大的痛「盜版」,KKBOX 在音樂串流的成功可為借鏡:在那個違法下載、侵權盜版橫行的年代,KKBOX 創辦人兼 CEO 林冠羣第一天就確定要做版權保護,因為當時雖然到處都是侵權內容,但法律保護的介入遲早會發生,當那個時間一旦到來,大量要從非法轉換到合法的轉捩點於是發生,加上消費者因為無法忍受盜版品質的低落會加速這個轉換,如果業者不在一開始就做合法版權,等到時勢改變轉換一定來不及,最終會被市場淘汰。

現在看影音市場,正在重演音樂市場曾經走過的路, KKTV 選擇這時候投入市場也是看到即將進入法律介入的階段,之後會進入一個客戶的暴增期。音樂的經驗是來自手機等行動設備升級的帶動,影像的可能是什麼?官順暉預估是頻寬技術的突破,當網速更快透過大電視收看合法的 OTT 和非法的盜版影片,在品質上達到一個無法忍受的落差時,客戶就會瞬間成長,也就是「引爆趨勢」的關鍵點。北美已經發生了,台灣遲早也會跟進,加上目前大部分視聽者都還是行動或 web 看 OTT ,轉換到電視螢幕收看更高畫質的習慣也需要時間養成。

官02

想做好OTT平台,掌握技術是關鍵。官順暉提到KKStream組織內高達八成是技術人員出身,雖然步伐緩慢,但穩扎穩打。

KKStream 從草創時期的三十人,成長到目前約五十人,年底會擴充到八十人,維持八成左右的技術人員比。從開始營運就維持獲利,集團對 KKStream 未來的獲利能力評估也很樂觀, 除了會繼續開發下一代的技術運用,以服務 KDDI、KKTV 這些集團內部的客戶外,也會對外開發新客戶,目標是東南亞和東北亞需要串流技術支援的電信內容商,擴大技術輸出複製 KDDI 的成功經驗, 也希望可以成為 OTT 技術開發商中的 AWS,目前已經有包括台灣在內的幾個客戶在接觸中。

「技術導向 人性出發」

本土誕生走向國際,KKBOX 算是台灣少數真正成功的科技網路新創產業,從一個新加入成員的視角,怎麼看這個集團的企業文化,官順暉給出這樣的答案:

「第一、我們不想要賺比較投機取巧的錢,因為要賺實在的營收,就會建立起好的基礎,技術也是從最基本做起,基礎打好就會有好的發展機會,除了自己的系統,成長的過程中包括中華電信的 Hami TV、Yahoo、HTC 都曾經是客戶,也可以很靈活的在開發新客戶或穩固自家的服務間主動取捨,給予營運更大的發展空間。

特色圖片

KKTV以技術為後盾,正式加入市場。

第二、CEO 林冠羣做產品出身,不像商人看事情的角度,產品要做到好是最基本的原則, CEO 成為最挑剔自家商品的人,不時會對產品的缺失提出抱怨,而且是在 Facebook 的群組裡公開指責,身為員工怎能不被嚇到,一開始也許還會找理由,久了就會自我意識到與其找理由不如儘快解決問題,自然形成一個良性解決問題的企業文化。

第三、集團創辦團隊內超過一半是技術出身,整家公司非常技術導向,從音樂串流服務開始就體認到,技術的開發必須要掌握在內部,比起非技術導向的公司,步伐雖然比較緩慢,但只要準備好了,就是穩穩真正的好,至於缺點,也因為工程師個性,往往一個問題可能會有三、、四十個人都有意見,解決問題難免比較混亂(笑)。」

延伸閱讀

【OTT】系列報導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資深媒體人。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