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歌真好聽?其實是耳蟲入侵腦細胞

0

你是否也好奇,為何總有些歌像入侵腦細胞般不停出現在腦海?(又叫做「耳蟲」),或者,總有些歌我們一開始都很討厭(至少稱不上喜歡),直到有一天反而無可救藥被其吸引?Music.Mic的文章告訴我們:因為我們都被洗腦啦。

我們為何會喜歡一首歌?

根據Music Mic的這篇報導,研究顯示,要讓一首歌超流行,除了符合大眾口味,持續播放也有很大的效果。根據 fMRI在2011年的研究,人類大腦中的情感區域,包含回饋區域,對已經聽過的歌曲比較有反應,甚至比聽到符合個人喜好的歌時更有反應。

 

經過不停洗腦播放後,我們一開始對那首歌的想法可能就會改變了(這大概就是PSY的〈江南Style〉或韓流祖師Super Junior會紅的原因?)道理近似斯德哥摩爾症候群患者,被綁架一段時間後,反而對綁匪有一定的好感和依賴。

斯德哥摩爾症候群應用於文化現象,稱為 「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這是1968年心理學家 Robert Zajonc所提出的發現,舉凡照片、形狀、人臉等等;實驗中,受試者第二次聽歌時,會比第一次喜歡,第三次又比第二次更喜歡,顯示人們對熟悉的事物會增加好感,所以當一首歌被烙印在腦海時,你很容易覺得自己其實滿喜歡這首歌。

 


 

而什麼情況下,我們為什麼會不停聽到同一首歌呢?因為那首歌很紅?剛好相反。一首歌會紅其實是因為那首歌無處不在被播放。這種現象稱為Payola(pay付費 +Victrola留聲機),80年代時這種現象最為盛行,現在還是有,但比較不那麼明目張膽,因為付費指定電台播放特定歌曲並不合法,但不代表這不會發生,唱片公司會無所不用其極想辦法增加歌曲曝光率,因為他們相信:當你聽夠多次,你就會喜歡。

另外一個能讓人們喜歡一首歌的方式是:將快樂的情境與那首歌相連結,因此當人們聽越多次,給予那首歌正面評價的機會也愈高。例如你聽到張惠妹的〈跳進來〉時,正跟朋友在開心玩樂,如此一來,每次聽到〈跳進來〉就會勾起許多美好回憶。

唱片公司會決定主打哪些歌手,並想盡辦法推銷,只要我們無形中接受了,策略就成功了。不相信嗎?或許我們都可以試試看(在確定不會受到心理創傷的情況下⋯⋯):找一首真的讓你好討厭或沒感覺的曲子,一直放一直放一直放,會不會有一天就忽然覺得,糟了,怎麼好像有點好聽?(難道這就是「日久生情」的道理?)

延伸閱讀:
為什麼腦中不斷響起「我的字典裡沒有~放棄」?
〈你的歌聲迴盪在我心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Punchline 實習編輯,現為台灣政治大學傳播研究所研究生。 除了睡覺外,迷戀音樂、電影、電影院,人生死穴是數學,有任何大小批評指教意見都歡迎留言。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