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影評「裝神弄鬼的《新世紀福爾摩斯:地獄新娘》」一文的批評與建議

0

文/葉子

娛樂重擊日前刊登了一篇「院線影評/裝神弄鬼的《新世紀福爾摩斯:地獄新娘》」。看了這篇充滿偏見的影評後實在不吐不快。因為我認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影評,這部影片一開始前情提要式的開頭以及後段的回到現代,都暗示了這部片其實是電視影集第三季與第四季的銜接。此文作者因為個人的偏見而不想看第三季,在要寫這部影片的評論之前,是不是該盡責地勉強自己把第三季也看完再做評論呢?好像沒聽說有人可以只評論孫悟空大戰牛魔王,卻不知道這隻神通廣大的猴子是怎麼來的吧?這樣硬寫只能以偏概全地講很表面的東西,不是嗎?更甚者,此文作者因個人偏見而沒看完第三季,我個人猜他之所以看不下去是他根本沒看懂,或是單純因為討厭某些角色關係的暗示而放棄了精彩的劇情。在沒看完的情況下,接著要看這部作為劇情銜接功能的特別篇當然就更不知所云了。

福5

《新世紀福爾摩斯:地獄新娘》在心理層次的處理上已經超越了第三季第一集所描述之瀕死歷程

對我來說,這部在心理層次的處理上已經超越了第三季第一集所描述之瀕死歷程。故事的主線同時處理了兩件事:

(1) 福爾摩斯透過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 式一層層的自我探索進入了夢境/故事本身,他在夢中的自言自語或是偶而出現亂入的對話(比如「我必須更深入些」、「他到底是怎麼辦到的?(被華生更正為『她』)」⋯⋯等。似乎也暗示了我們閱讀一個精彩的偵探故事該有的「沉浸感」(嗑藥在戲中只是另一個人稱的手段)。很多人拿這部片跟《全面啟動》(Inception)做比較,我想差別最大的是:《全面啟動》的導演諾蘭在一開始就把進入夢境的技術與規則都解釋得很清楚了,所以觀眾並不須花腦筋想像。但這部片是偵探片,「劇情」本身就是一個需要觀眾動腦去思考的謎。很多影評認為第三季開始解謎的成份就變少了,原因其實是編劇把謎放進戲劇的鋪陳形式本身了。對我來說,看偵探故事的觀眾不能偷懶,有時故事曲折離奇並不在於謎題本身,而在於作者的寫作陳述方式。同樣的看本劇絕不能偷懶,不能不花腦筋等著導演跟你講結局。(「動腦」其實才是看偵探故事真正的樂趣吧?突然想起小時候看克莉絲蒂(英國偵探小說作家,知名作品如《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謀殺案》等)時那種榨乾腦汁的自虐過程 XD)

(2) 莫里亞提的心魔其實是福爾摩斯自己造成的,從第三季第一集他瀕死時就已經暗示了這點。這集的目的不過就是告訴我們:他已經完全「放下了」(另一個可能還沒放下的是他小時候的狗「紅鬍子」,我猜之後會再度出現)。然後最後留一個伏筆說他知道莫里亞提在幹嘛了,這個鉤子會在接下來一整年鉤著觀眾癡癡等待第四季的到來。

The Abominable Bride

劇情雖回到柯南道爾時代的古典福爾摩斯,看到最後竟發現跟原本的故事主軸環環相扣

觀看本片最大的樂趣是:原本以為這部影片只是一個跟原先前三季(以及之後第四季)完全無關的「特別篇」──原班人馬回到柯南道爾時代的古典福爾摩斯,看到最後竟發現跟原本的故事主軸環環相扣,包括地獄新娘令人迷惑的自盡方式。福爾摩斯所做的,是透過一種情境模擬與角色扮演式地解答這一個案子,來求得解答原本困擾自己案子──莫里亞提的自盡──的可能。在劇情回到 21 世紀的同時,前面所有的恍神、自言自語、亂入,完全被合理地解答了,這樣的安排讓我不禁拍案叫絕啊! 

這部片子在此時於台灣播出正是時候,因為內容牽涉到了十九世紀英國女權運動的興起,她們為了爭取民主投票權不惜犧牲生命來成就事業,華生太太也與第三季超越其丈夫的特務角色相互呼應。讓這部片子於今日觀來,更顯民主自由與人權之得來不易。

既然本片提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英國女權運動,就不得不去了解一下到底片中的觀點是否「政治正確」?事實上,或許本片最後對於女權運動的觀點正確,但對於劇情的呈現方式──使用血腥暴力的恐嚇謀殺、以及暗示採用美國種族主義 3K 黨秘密殺人的裝扮與神秘儀式,的確招致了英國本地不小的反彈聲浪。有幾篇「有料」的影評、報導、與整理,可參見後面列表。

福3

內容牽涉到了十九世紀英國女權運動的興起,華生太太也與第三季超越丈夫的特務角色相互呼應

我一直在想著如果我是編劇,在戲開拍以前,就猜想得到這樣的劇情安排會遭到如此大的批評時,我會怎麼改?這齣戲在文化符碼應用在劇情上大致有兩個目的:

(a) 透過鬼魅殺人 + 美國 3K 黨的恐怖血腥手段對那些不忠的男人下手

(b) 透過最後在廢棄教堂中,火光下的神秘儀式與「類 3K 黨」的尖頭套

這兩者最大的目的:讓那個時代的男人以及螢幕前的觀眾產生一種「不寒而慄」的鬼魅效果。但爭議也由此而生:為什麼要把「恐怖血腥殺人」和 3K 黨那種進行有色人種排除的「種族恐怖主義」套個帽子一樣套在女權運動上?即使班奈狄克·康柏拜區(以下簡稱 BC)最後的陳述給予了這群「隱形軍團」行動的正當性,但我對此有兩個問題:

(1) 如果那個橋段不被莫里亞提打斷,BC 會將這群進行暗殺行動的女權運動者繩之以法交給蘇格蘭警場或他哥哥嗎?

(2) 如果我是導演與編劇,想要避免爭議,有沒有既可以保留劇情、甚至可以更增效果的調整方向?

福6

透過地獄來的新娘不斷地把負心漢逼瘋,來加大恐怖張力

第一點我想我沒答案,因為這樣演就破壞了原本的劇情結構。第二點的話,針對一開始目的 (a),我想到了黑澤明的《蜘蛛巢城》,男主角夫妻因為貪戀權位暗殺了其王上取而代之。殺人之後,男主角與妻子一直活在罪惡的陰影中,慫恿丈夫殺人的妻子甚至幻想不斷看到血漬而瘋狂地不停洗手。那一幕,黑澤明真的把觀眾搞到全身起雞皮疙瘩!我就在想:有什麼比起復仇式的恐嚇與暗殺更令人顫慄的呢?有!就是一樣用地獄來的新娘不斷地把那些負心漢逼瘋。畫面呈現上可以讓那些負心漢不斷歇斯底里地求饒,眼前閃過一幕幕過去自己的惡行惡狀。這樣子的劇情修改是不是同樣保留了地獄新娘的主軸,把恐怖的面向從「地獄新娘」本身轉移到負心漢們「發瘋」後的歇斯底里上,同時又讓恐怖的張力與行動更具正當性一些?

達文西密碼

在廢棄教堂中,火光下的神秘儀式與「類 3K 黨」的尖頭套讓人想到《達文西密碼》

目的 (b) 的話我想到了《達文西密碼》。《達文西密碼》裡頭有進行秘密儀式的宗教組織──主業會,他們在整體呈現的氛圍也是讓人覺得害怕的,但卻因為《達文西密碼》的秘密組織在故事的最後已被證實是光明正大保護基督教聖杯的目的,而使得觀眾普遍認定這樣在烏漆抹黑昏暗火光中的秘密儀式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還記得我在英國念書時,曾經參訪不少文藝復興甚至中古時代的古教堂,其地下密室的氛圍對我來說其實還蠻恐怖的,但在英國人的文化裡,這樣的東西他們算是常接觸,因此他們應該是可以接受的。若我是編劇,我會跟《達文西密碼》中的主業會秘密結社情節借用一下視覺符號,包含場景、服裝、儀式。一方面可以保留本劇的視覺效果;二方面,總比用 3K 黨的符號好吧?記得當年《達文西密碼》正紅的時候,我和朋友還參加過英國當地教會包下電影院辦的觀影以及之後的座談會,他們很認真地找了宗教學者以及教會領袖來座談,討論《達文西密碼》劇情的合理性。所以借用一個前人用過的視覺與儀式符號──「在《達文西密碼》中已賦予了此秘密結社與行動一種正當性」、「以及《達文西密碼》講的聖杯根本就是一名女性」,而非使用「惡貫滿盈充滿歧視的 3K 黨的暗殺手法、裝扮與儀式」來呈現秘密詭異的份圍,是不是更聰明一些?

當然我還不及細想,或許這樣子做仍有爭議,也還有調整的空間,就有待討論了。

推薦參考資料:

劇評:Sherlock: The Abominable Bride Needs a History Lesson

獨立報:Sherlock ‘mansplaining feminism to feminists dressed in KKK hoods’ in The Abominable Bride has annoyed viewers

每日電報毒舌指出──沒有最糟,只有更糟:Sherlock’s ‘mansplaining’ wasn’t the worst thing about The Abominable Bride

最後是這幾年受歡迎的新興媒體 BuzzFeed 的「Twitter 不爽」總整理:People Are Pissed Off That “Sherlock” Mansplained Feminism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