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媽咪》:等比例的當代風景,等比例的現實

0

1

文/雀雀(電影部落客,經營雀雀看電影部落格)

如果你想測試母愛的極限、以及「親情之愛」的臨界點,那麼來自加拿大魁北克的年輕導演札維耶多藍最新作品《親愛媽咪》,必看。

本片描述單親媽媽「黛」(Die)和小孩史蒂夫(Steve)面臨被拆散的命運。這個兒子16歲,有暴力過動傾向、到處惹是生非、正因過失傷害其他年輕人而被少年局收押中,作為一個單親媽媽,黛的經濟不穩定,政府預設她無法控制與照顧好自己的小孩,試圖介入進行保護管束與治療,然而這對母子感情深厚,想要住在一起。所以社會局給他們最後一次機會:如果情況無法改善,史蒂夫就得坐牢。

《親愛媽咪》不是母慈子孝的親情關係,媽媽黛是時髦愛漂亮又不拘小節的悍婦、兒子史蒂夫則在失去父親之後變成重度狂躁的不定時炸彈。兩人總是在無法控制環境或無法控制自己之中互相傷害,傷之後又抱在一起互舔傷口。在這濃烈的親情之外,操弄他們的是現實的殘酷。儘管黛付出了所有時間精神與金錢,外加善心鄰居大力幫忙,這些努力仍被兒子史蒂夫年輕躁鬱的一時衝動全數毀掉。兒子很明白自己將讓母親陷入絕境,道歉的方式卻是割腕自殺⋯⋯你很難在市面上找到一部片可以淋漓盡致地刻畫這種飽滿暴烈,愛而無法互相理解的親子關係。

6

導演札維耶多藍的戀母傾向眾所周知,他的第一部電影《聽媽媽的話》與第五號作品《親愛媽咪》很像是多藍的「母親雙部曲」(其實大家較熟知的是他前三部片《聽媽媽的話》、《幻想戀愛》、《雙面勞倫斯》,這被視為「不可能實現之愛三部曲」)。某種程度上我認為《親愛媽咪》是多藍向母親告解、示愛的作品,當然《聽媽媽的話》也有類似的功能,但是《聽》片是兒子對母親恨裡有愛,而《親愛媽咪》是愛中生恨,雖是一體兩面,但《親愛媽咪》中,母親的視角更完整,顯示出身為兒子對母親徹底的理解。

而你將會訝異於多藍竟是如此了解女人。女人懷孕生子的經驗也是關於分離的痛苦過程,一次是生產:孩子離開你的身體,另一次就是孩子的成長或離別,親子之愛有多深,分開就有多痛苦,多藍非常明白,早在他第一部電影《聽媽媽的話》片頭就引用過與自己成長背景類似的法國作家莫泊桑之語:「我們愛自己的母親而不自知,唯有終極分離之際,才能明瞭這份愛的根扎得有多深。

1:1的畫面,1:1的現實

如此而言,《親愛媽咪》應該是劇情通俗、具戲劇張力,商業性強烈的作品,但如果僅止於此,它恐怕不會和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高達的作品《告別語言》並列,共同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獎。一個是老扣扣你以為他玩不起3D電影的高達,一個是年輕到你以為他不碰老派親情題材的多藍,這個決定是意在言外地同時認定了經典大師的新潮嘗試,以及新潮導演創造經典的兼容並蓄。而在電影語彙的嘗試上,不論是逼人窒息的3D視覺,或者是創新全片的1:1畫面,他們都能量無窮。

多藍從第一部電影就懂得運用畫面比例的變化來說故事,在《聽媽媽的話》裡面,有一段兒子小時候和母親相處的時光,就使用窄畫面來做過去與現在的區別;《湯姆在農莊》使用類似手法表達驚悚的情緒聚焦,然而《親愛媽咪》裡幾乎全片1:1,大膽不怕觀眾嫌怪。觀影之初你會立刻強烈感受到這個讓人不習慣的螢幕比例。但我們是真的不習慣嗎?就像分享照片影片的 instagram 只讓人上傳1:1的照片和影片,也不是真的有那麼不習慣吧?

1:1 是當代影像風景的顯學之一,多藍勇於將它運用在電影裡,畫面縮小了,卻放大了臉部表情, 所有情緒更明顯;若要把兩個人甚至三個人放進畫面,他們就必須靠得很近、很親密,就像電影裡面兩個媽媽和一個小孩要抱在一起才能自拍一樣。強烈塑造出角色之間緊密共生的關係。

3

劇中只有兩次用到了電影院的全螢幕寬度(沒有浪費!),但第一次螢幕展開只有三分鐘、第二次螢幕展開也僅是四分鐘,第一次是為了表達兒子的心理狀態:在他一度覺得自己狀況好轉、情緒穩定,未來充滿希望的時刻,窄窄的螢幕推開,背景是母親角色騎腳踏車滑過他的身後,他露出孩子被保護又有後盾的踏實笑容;第二次則是母親的視角,媽媽在把小孩送走之前,想像兒子正常健康地長大、求學、畢業、結婚、生子,擁有美好人生⋯⋯這一幕幻想走馬燈其實和現實完全相反,嚮往平凡幸福而不可得的無奈,在多藍華麗的旋轉影像中逼出觀眾的淚水。可以說寬螢幕的時刻更接近電影本格派的夢幻本質;而1:1的視覺效果,則表達出不多不少、等比例的現實。

年輕作為一種風格

多藍是當代年輕影迷最迷戀的創作者,風格多變,作品中時見大師降臨的身影,卻又不愛被說自己像誰,他對於流行音樂的運用更到了出神入化地步:就算你以前已經聽過那首歌,一旦被多藍使用在作品裡,你會驚覺這首聽到熟爛的歌原來這麼有靈魂!例如《親愛媽咪》裡曾出現席琳狄翁的《On Ne Change Pas》如此搭調、如此催動情感,而片尾拉娜德芮的《Born To Die》更是一語雙關把史蒂夫為愛而生的生命動能催化到極致,你甚至會以為《Born To Die》是專為《親愛媽咪》量身打造的電影歌曲。

5

此外,多藍捕捉演員臉部特寫、生活瑣事影像紀錄的方式,在在表現出當代的視覺感。呼應全民自拍年代的拍攝習慣,何況多藍這麼帥又這麼年輕,迷戀人的臉部之美(甚至自戀自拍)也是正常的。影評人聞天祥曾說,多藍能把青少年的故事拍得這麼生猛,很大的原因應該是他的年紀本來就離那種狀態最近,因此特別擅長將親情或愛情的紋理抽絲剝繭,用最複雜的語彙與最激烈的方式進行論述,但你又不能說他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他重現年少輕狂的原汁原味。

年輕也是一種風格,但在年輕之外,從貝托魯奇、阿莫多瓦、楚浮、葛斯范桑、伍迪艾倫、王家衛⋯⋯今日很少能有一個導演像多蘭這樣,洋溢著多位電影大師的優點,更可貴的是他從不落於俗套,不論故事是自編、改編,不論角色是同性戀、雙性戀、異性戀、同性戀或是母子之戀,多藍總能創造出花樣永不重複的煙火,既絢爛又充滿爆炸性,成為當代電影最大的期待與驚喜之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