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柏專欄/流量載舟,也能覆舟:即時新聞之殤

1

台灣媒體生態從本世紀初開始產生劇烈變化,壹傳媒進軍台灣可算是繼上世紀有線電視崛起後的第二波革命,剛入行時,我們胸懷壯志,也還能感受到外界所稱「作為記者的些許威風」。而這威風,沒多久就消風。曾有圈內前輩對我說:「當記者吃香喝辣的時代已經過去。」其實,吃香喝辣這事兒,似乎未在我輩遇過。

原本,當記者這事還算相對單純,報社記者每天三條稿起跳,比獨家、拚文筆、有版面及影響力,或許可視為媒體中最具重量的形態;新聞台生動的影音表現,SNG現場實時播報大幅增加新聞傳遞的速度,水乳交融,也算互利生態。重點是,在這時期,「守門人」的功能還算存在,媒體功能依然具備去無存菁及議題設定。

7697183522_0435fcaa3c_b

傳統媒體敘事,已跟不上人群與眼球移動速度。(Photo by Alexander Rentsch

2008-2012年,網路科技快速發展,台灣網路媒體試圖創造新局,但傳統媒體經營者思維無法即時轉換是硬傷,有時甚至將新媒體視為傳統媒體的衍生物,缺乏「互聯網思維」,只是將新聞內容換一個平台及載體承載,骨子裡還是老媒體套路,過去成功權威的媒體光環,不知不覺間成為媒體轉型最大絆腳石。此時彼岸早已完成海量、快速、全面的新媒體戰隊隊型,對於處理「即時重大新聞」(這裡指的是真正的新聞事件),已建立一套SOP。

然後突然有一天,台灣平面媒體意識到必須與新媒體、移動裝置走到一起,「即時新聞」正式成為媒體看重的區塊,過去新聞台為人所詬病的「芝麻綠豆小事」也能成新聞的情況,毫無意外移轉到網路「即時新聞」區塊。

在經驗值尚待累積,屬於台灣即時新聞的SOP及網絡生態圈尚未穩固之下,由於搶時效,守門人功能日漸薄弱,文字要求不斷下修,需求人力給不到位,要求產出新聞則數不斷上加,能產出怎樣的即時新聞內容,不言自明,同時累死跑線記者及在家找新聞的「即時新聞記者」。微博、FB、IG及各大型入口網站,或許成為急需米下鍋的台灣即時新聞部門另一種救贖。

紙本見捐並不等於全面放棄倫理價值-除非當事者原本就沒有這東西。

紙本見捐並不等於全面放棄倫理價值-除非當事者原本就沒有這東西。(Photo by by CJS*64 A man with a camera

姑且不論即時新聞的出現,增加了多少報社記者的工作loading,在當前台灣網站KPI以流量及點擊率掛帥,未找出結合電商、結合主流傳媒、社群媒體及自媒體生態系的商業化模式前,自然演化出獵奇般的內容。別懷念五個W一個H的標準格式,確實查證及平衡報導能否完全做到位,都可能讓人苦笑,最可怕的是對於新聞基本的判斷,甚至對於做為文明人應有的水平,竟在主管或報社的要求下,喪失殆盡。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李艷秋事件不會是單一特例,或許我們只能阿Q地認為,至少因為這事,讓一些麻木不仁的主管有了些許知覺;沒想到,二十四小時內,自由時報網路即時新聞中,一條關於舒淇在坎城影展大喊「我來自台灣」的熱門新聞卻又遭駁斥,據查該事件乃子虛烏有,或許又得慶幸,科技與網路的進步,可以讓重大新聞事件現場透過即時轉播,將真貌送到每一個人面前,不再受地域時空的限制,也透過攝影及科技,讓一切有、無發生,都能留下痕跡。

台灣傳統媒體轉型新媒體之路,當前遇上幾個最根本的問題:找不到同時擅長操作新媒體及歷經傳統媒體洗禮的高手,Google、Yahoo高端人才的薪資傳統媒體付不出,或人才外流到對岸,或自行創業startup公司。另一種情況則是媒體老闆將傳統媒體表現優秀的資深員工,轉調管理新媒體部門,但如何定義新媒體的功能及獲利模式,仍然處於摸石過河階段。很想問問致力發展即時新聞的報老闆及報主管,追求點擊率及流量的同時,如何轉化為獲利模式,及建立桌機、移動裝置和周邊配套的生態系統,您思考了嗎?在KPI導向的考核機制中,是否加入了至少百分之十五的人文關懷這項關鍵目標內容?不論新媒體或傳統媒體,不變的是必須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及是非判別能力,這影響將不只是一個世代,更是台灣的未來。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碩士。 現任新浪娛樂台灣事務暨記者站總監、News98電台主持人、電影製片人。歷任報社影劇記者、電視台娛樂新聞總策劃、電影製片。擅跨領域整合行銷、華語傳媒及新媒體產業觀察,近年積極投入電影攝製及行銷領域。專欄及評論文章散見各大華語媒體。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