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 誰是被害者 》劇評:用扎實技術向國際展現台灣影視能量,開創台灣「類型劇」的國際合作新局

0

國際串流平台頂級玩家 Netflix,在去年推出了三部華語劇《罪夢者》、《極道千金》、《彼岸之嫁》後,大家都很關心 Netflix 在華語地區會怎麼做佈局,而《誰是被害者》作為第四部 Netflix 華語原創劇當然備受注目。這次Netflix雖非前期就投入開發,但不只掛上原創,為了搶下全球獨家所開出的版權金更是一點也不手軟,創下台劇版權新高。而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產業環境與局勢裡,《誰是被害者》的成與敗,或將影響台灣戲劇跟國際接軌,以及是否有更進一步佈局的可能性。

《誰是被害者》試圖對標美劇架構與故事開展模式,若說公視與瀚草製作的《麻醉風暴》是台灣最靠近美劇(所謂影集)的「最好」與「最近」,是台劇近代史的重要分水嶺,瀚草這次做出了新格局。接續《通靈少女》、《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們與惡的距離》各自於國際市場邁出了巨大一步,再到《想見你》錦上添花擦亮台劇品牌,2019年可以說是台灣以台劇重新奪回華語流行文化詮釋權的關鍵年。2020年則可說是由《誰是被害者》打頭陣,在版權、題材、影片水準等方面都是突破,再創與國際平台進一步的合作可能性。同時,隨後也即將上映的《做工的人》更是完全不一樣的里程碑,兩者皆好,都開出了不同可能。

《誰是被害者》本身執行上難度非常高,也有著台灣罕見的題材類型與劇集結構,加上編劇徐瑞良是直接從短片跳級處理影集,導演莊絢維與陳冠仲都是第一次拍長劇,要扛住的壓力難以想像。雖說《誰是被害者》是成是敗要交由觀眾決定,但我認為光是《第四名被害者》這個優質且接地氣的IP(故事好、彈性大且潛力無限)能夠被影視化,讓優秀的技術人員登上國際舞台,這件事的產業意義已經無庸置疑,也理當成為台劇史上的典範之一

有別於原著小說以推理與媒體線為核心,《誰是被害者》放進了更多刑偵、動作、冒險、人性和解的元素。劇集故事分別由方毅任(鑑識員)、徐海茵(記者)、趙承寬(刑警)三大主線來推進劇情,光是題材與卡司就足以吸睛,更甚本劇繳出了上國際舞台的影像品質。

《誰是被害者》的國際水準首先來自劇本結構與拍攝,由徐瑞良、梁舒婷這對編劇搭檔主導,其中將徐瑞良之前在福斯工作坊學習到的美劇編劇方法,包含所謂角色曲線、trick、hook、角色的欲求(want)與需求(need)等國際語言內化、輸出並紮實呈現,多線關係與結構完整且出色。加上雙導演莊絢維與陳冠仲優秀執行與調度,以及攝影、剪接、特效、音效設計上精銳盡出的安排,把台灣最好的技術人才一次梭哈,見證台灣類型劇往成熟邁了更大一步。

在技術面上,攝影、剪接、音效、特效都頗有可觀。攝影師劉至桓交出生涯巔峰之作,從構圖、景深層次、攝影機運動面面俱到,證明其實力與過人的天份,展現出大師級的攝影才華。解孟儒的剪接手法流暢俐落,對劇集節奏的掌握度之高,堪稱業內「神手」,他用作品將自己寫進史冊。高偉晏傑出的音效設計(不是錄音收音而已),視複雜與高難度聲音層次如無物,複雜到位的聲音層次飽滿又貼合敘事。特效和特殊化妝找來《返校》郭憲聰、《紅衣小女孩》的儲榢逸坐鎮,雙雙交出台劇史上數一數二的特效與特化水準。

然而《誰是被害者》明顯在拍攝上出了不少狀況,看得出表演和敘事上的漏洞與參差。這也反映了此類型確實還在起步,未來需要更多琢磨。從劇本設定和大方向來看,三個主要角色都設計得頗完整。不過在實際執行上,很可惜在中後段的轉折曲線和情感細節都不夠完整。這也導致在八集整體結構中,前兩集開展最優秀,但從第三集開始漸趨鬆散,最後幾條線及大結局收法絕非最理想狀態,甚至到最後兩集,劇情與角色的轉折觀眾是否能買單接受,可能見仁見智。

整體而言,《誰是被害者》拉出了過去台灣未有的類型劇格局高度,挑戰的難度相當高,也用技術面來展現出台灣影視的產業能量,但在學習美劇劇本開展的過程中,架構先做到、角色的內裡則還有一段進步的空間。無論如何,《誰是被害者》都是值得鼓勵的嘗試,也令人期待它帶來的國際能見度,未來是否有機會進一步改變台劇的樣貌、讓題材更加大膽多元。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泛科知識副總編輯,也是娛樂重擊主編。大學就讀中國文學系,主修現當代文學。以大量電影,英美影集,國內外音樂填飽自己。熱衷閱讀、思考與嘗試新鮮事。偶爾作風老派,被歸類為學院派。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