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影評/《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探討家庭與親情命題,一部張作驥的《2046》

0

先前曾說過今年鍾孟宏和張作驥兩位導演都像是用自己的方式把《一一》的命題再拍了一次,更有意思的是,鍾孟宏的《陽光普照》和張作驥的《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不但在主題上都是以家人之間既親密又疏遠的關係來切入,去描繪那種既想要又得不到的關愛,以及傷痕累累後也還是繼續愛著或者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的日常,甚至在手法與結構上都有一些遙相呼應的地方,包括全片拉得極長的時序與詩意連結的時間流逝感,總總都是用零碎的日常片段試圖拼貼出家庭生活長流的起落。

如果說《陽光普照》是鍾孟宏導演最接近觀眾、最溫暖的一次嘗試,那麼一直都探討家庭與邊緣人的張作驥《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則更像是他個人的《2046》,可說是集他前半生大成之作,裡面看得見《黑暗之光》、《美麗時光》、《暑假作業》、《當愛來的時候》、《醉.生夢死》等片的精髓與神彩,拼湊在一個家庭的各自成員裡。

有趣的是張作驥過去電影裡的粗礪感和非常草根的台味,不知是否隨著國際化的選角—飾演女兒的李夢過去在中國獨立電影中有精彩的表現;飾演父親的張曉雄則是出生於柬埔寨、畢業於廣州暨南大學、現定居於台灣的舞者—而有了新的風格調性出現,整部電影悠緩的敘事節奏仍是張作驥本色,但運鏡風格與視覺卻更有日本電影(甚至部分段落有點是枝裕和)或華語電影的質地,張作驥似乎試圖用這樣更溫柔或更文藝範的語言,把零碎而殘酷的生活碎片拼湊起來。

同樣帶有法國真實電影(cinema verité)意味的《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以更加細碎的片段,拼湊出每個角色的弧線與起落,最後能否讓人覺得足以構成一個整體,可能還是見仁見智,看得出某些角色線略顯突兀或缺了些關鍵。但我個人相當喜愛整體的調性氛圍,尤其對於張作驥在突顯家人關係間想要而不可得的無聲憤怒與日子還是得過下去的無謂或執拗,還是認為做得相當出色,尤其透過大量的飯桌戲,不動聲色地以調度隱喻角色間關係的變化,著實令人印象深刻。

整體而言,張作驥仍在嫻熟的題材與操作上前進,這次並試圖用不同的演員與語言混搭,加上不同視覺風格的設計(包括片中全由特效做出來的海)有了新嘗試,邀請李幼鸚鵡鴳鶉演出的部分看得出有許多自由即興,可以說是張作驥熱愛素人演員的又一全新嘗試境界,對我而言《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既守住既有的命題、保持了應有的水準,也試圖做出新的嘗試,對一個年過半百、作品已超過十部的創作型導演來說實屬不易。

也許《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不是每個角色的嘗試都成功,也因為碎片化的日常意圖,讓它的力道不如前作《醉.生夢死》,但它仍然維持了導演犀利的洞察與應有的調度能力,仍然讓人期待未來的下一步會是什麼。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唸過台大外文、台大台文,都成了逃兵,現為自由寫手,從企劃編劇、影劇評論到採訪紀錄,只要是喜歡的東西無一不能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