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台灣電影年中回顧專題(一):一篇看清 1-6 月國片表現,孰可圈可點孰差強人意?

0

2018 年默默來到 9 月,經過前半年的蟄伏,7-8 月 竟有每週至少一部新上映台灣電影之盛況,究竟這波台灣電影來勢如何?其成敗又應如何看待,本專題將試圖從題材、類型、執行到票房來綜觀目前台灣電影的題材走向及面對市場的實際狀態。下篇討論暑期台灣電影表現。(本專題預計四篇文章,固定每週五出刊,訂閱重擊電子報可搶先 3 天閱讀)

作為專題文的篇首,將先回顧本年度 1 至 6 月上檔分布顯得較為平均的台灣劇情長片,再作綜觀,並附上票房資料以供參考。本篇討論的將包括一月的《幸福路上》,二月賀歲檔的《花甲男孩轉大人》、《角頭2》、三月的《上岸的魚》、《有一種喜歡》,四月的《盛情款待》、《嬲》,五月的《市長夫人的秘密》,六月的《只有大海知道》。(荷蘭導演王洪飛拍攝的《小玩意》是台灣、荷蘭、克羅埃西亞合資之國際製作影片,不如其他完全是「台灣製造」,暫且不列入討論。)

《幸福路上》

從題材上來看,《幸福路上》無疑打破了台灣電影「小」的格局,以動畫片獨有的自由,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片中的六年級生女主角小琪如何歷經了童年到成年,經歷了政治歷史的巨變,也經歷了成績、價傎觀與美國夢的破滅等等。

也許就因格局太大,想碰觸的議題太多,也許「小琪」自己(如同經歷變革的台灣)亦尚未能從洪大的命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作為歷史元素加個人感懷的《幸福路上》,在敘事上和角色的能動性顯得薄弱而零碎,捕捉到非常多細微的台灣政經細節,卻未能織出完整的花紋與圖像。而主角小琪缺乏自省與成長,她人生的錯誤似乎都是錯誤的教育、國家、家庭甚至外國丈夫而導致。儘管我們看不到小琪努力了什麼,最後她仍得到了來自家鄉和父母的無限支持。但這對觀眾來說很難去認同或信服,由於故事和角色轉折的完整度都顯得付之闕如,宏大的歷史很可惜地變得有點流水帳。

台北票房:604 萬元(資料來源:開眼電影網)

全國票房:12,905,209 元 (資料來源:國家電影中心全國票房 04/09-04/15 統計資訊累積票房)

《花甲大人轉男孩》

這是本年度首部挾電視人氣 IP 拍成電影 SP 的作品,趕在電視劇下檔後的賀歲檔上片,因電視劇的高人氣,電影資金迅速到位開拍,但在電影版的改編上選擇了鄉土喜劇的走向,原本電視劇中自然的幽默詼諧變成鄉土喜劇式的刻意笑點,讓原本以溫情感人見長的花甲有些失了味。

加上電視劇角色眾多,每個各有精彩,電影版中似乎難以割捨,讓更多支線變得驚鴻一瞥,有些沒頭沒尾,電影版雖有 IP 強大人氣支撐,卻因調性不對、敘事破碎,最後仍然只能以堪堪破億作結,相當可惜。

台北票房:2110萬元(資料來源:開眼電影網)

全國票房:101,696,977元(資料來源:國家電影中心全國票房0326-04/01統計資訊累積票房)

《角頭2:王者再起》

相較於前作仿《艋舺》想在黑道與偶像劇中取得平衡,《角頭2》直接往寫實黑道的路線走,雖然江湖險惡、沒有永遠的朋友等主旋律略顯老梗,但在整齊優秀的演出,請來姚宏易大師掌鏡塑造出的攝影美學加持下,雖然劇本仍顯得稍弱些,卻因為角色、演出、氛圍,還有動作戲的到位,讓它成為少數達標的商業片,賣出更勝第一集的成績可說名副其實。

若「角頭宇宙」繼續延續、持續累積 know how,未來想必會愈加成熟,進一步在黑幫寫實與劇情性之間取得平衡。

台北票房:3,040萬(資料來源:開眼電影網)

全國票房:127,046,157元(資料來源:國家電影中心全國票房04/16-04/22統計資訊累積票房)

《上岸的魚》

帶點奇幻色彩設定的家庭劇,設定概念頗為令人驚喜,用奇幻概念實則實指現代家庭的疏離和孩子的孤獨,也用得十分巧妙。不過整體拍攝執行大部分顯得中規中矩,只有少數部分拍出電影神彩,所幸鄭人碩在本片中仍成為演技扛壩子,讓不少戲撐了起來。

整體而言是部介於電影與電視電影間的作品,成品不錯,可惜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部分沒有那麼多,就容易淹沒在家庭劇的類型中,畢竟這個題材實在太常見。(就本片的核心概念來評估,也許拍成短片會更緊湊好看。)

台北票房:42萬元(資料來源:開眼電影網)

全國票房:770,902元(資料來源:國家電影中心全國票房0402-0408統計資訊累積票房)

《有一種喜歡》

星泰明顯想複製《我的少女時代》之成功,請來《我的少女時代》男配角李玉璽再搭配當紅偶像畢書盡,再來一場平凡少女愛上帥氣浪子的校園浪漫愛情史詩。可惜的是,《有一種喜歡》不知是劇本還是製作上出了問題,最後成品不少地方顯得沒頭沒尾,劇情接不在一起,兩位男主角的演技也略顯青澀,以華麗的姿態出擊,落地卻站立不穩。

《有一種喜歡》再次提醒所有想「跟風」的投資者或製作方,想學別人的成功,也要先確保自己知道別人成功在哪裡、觀眾必須被說服的關鍵點又在哪裡,公式人人有,成功的少、失敗的卻多,中間的醍醐味並沒有那麼容易掌握。

台北票房:269萬元(資料來源:開眼電影網)

全國票房:8,856,106元(資料來源:國家電影中心全國票房04/30-05/06統計資訊累積票房)

《盛情款待》

這部台日合資的影片有來自松竹的資金,卻由台灣導演陳鈺杰拍攝,有著松竹在背後,日本演員都是一時之選,再搭配上台灣的王柏傑、楊烈、呂雪鳳等人,主要拍攝場景則都落在日本。《盛情款待》從主題到風格都明顯與陳鈺杰過去的作品迥異,美國學成歸來的陳鈺杰以犀利節奏的短片《小偷》成名,究竟為什麼第一部院線長片會是如此壓抑溫婉的《盛情款待》呢?松竹長期投資侯孝賢、向來對台灣友好,原來松竹那幾年一直有個想做台日合製的劇本案在開發,又看到陳鈺杰的《小偷》大為驚艷,便找陳鈺杰來當導演。過去多半身兼編導之職的陳鈺杰這次可說是第一次接到「純委託案」。

基本功出色的陳鈺杰仍拍出了一定的質感和日式風味,但畢竟不是他原本的美式作風,韻味上總有一些細節顯得稍不對味,不能說是劇本案有問題,也不能說是導演有問題,只是雙方就是不適合,雖然努力在一起,仍然常起小衝突,大概是這部電影的寫照。

台北票房:186萬元(資料來源:開眼電影網)

全國票房:2,675,544元(資料來源:國家電影中心全國票房0625-0701統計資訊累積票房)

《嫐》

電影界的老前輩余為彥以通俗劇「劈腿」元素為題,想把情慾、暴力、道德等實驗電影鍾愛的主題推向極點,以一部帶有實驗電影精神的獨立製片來看,拍小的題材卻拍深入,策略上是對的。

但從執行面上來看,相較於題材切入點類似且到位的《白蟻》,《嫐》的拍攝卻顯得生嫩跳 TONE,演員的演出也普遍不佳,風格和想探討的深度都沒有營造出來,只剩下狗血的人物關係,甚至有點像是情慾版的《台北物語》。

台北票房:32,090元(資料來源:開眼電影網)

全國票房:69,240元(資料來源:國家電影中心全國票房04/23-04/29統計資訊累積票房)

《市長夫人的秘密》

改編自優良劇本,連奕琦繼《癡情男子漢》後再次挑戰瘋狂喜劇,這次題材從純純的愛變成權謀之愛,像是以政治隱喻愛情、又以愛情隱喻政治。製作水平和連奕琦的基本敘事功力都不在話下,但演員們的演出調性不一,連奕琦本身掌握笑點與節奏亦仍有待加強。

整體而言就是以拍劇情片的方式硬上瘋狂喜劇,調性不時衝突而讓人出戲,最後不管是用政治隱喻愛情、或用愛情隱喻政治,都已經不太重要,因為最讓人記得的恐怕是笑點和對戲的尷尬感。

台北票房:189萬元(資料來源:開眼電影網)

全國票房:4,596,790元(資料來源:國家電影中心全國票房06/11-06/17統計資訊累積票房)

《只有大海知道》

雖然這是部由導演獨力田野多年最後促成的小成本獨立製片,卻延續了台灣文藝片小而美的精神,也和前年在台北電影節拿下三大獎的《只要我長大》互相呼應,以紮實田調呈現的蘭嶼在地精神與困境,又帶點勵志溫情的調性去談真實的原住民家庭、社會、環境關係。

男主角從對偏鄉的厭惡到改觀,加上素人演員的真摯,可說延續了台灣小成本獨立製作以溫情故事探討議題的傳統。雖然敘事和角色並非盡善盡美,但比較真誠實在地捕捉到了在地的某些精神,仍然值得嘉許。

台北票房:412萬元(資料來源:開眼電影網)

全國票房:8,384,462元(資料來源:國家電影中心全國票房0820-0826統計資訊累積票房)

上半年的台灣電影能看出哪些趨勢與現況?

縱觀前六個月共九部台灣電影,以小成本獨立製片清新風的《上岸的魚》和《只有大海知道》整體完成度較高,延續小而美的本土溫情小品路線;而小成本實驗風格的《嫐》卻抓不住想碰觸的命題,甚至手法和演出都沒能得分,令人好奇實驗電影這一路子是否已漸趨邊緣。

走社會議題、大膽嘗試大格局的《幸福路上》可惜未能成功將歷史社會議題融鑄在故事與角色中,議題先行但故事角色尚未成立,多半在關心議題的同溫層發酵,因為故事薄弱、主角能動性低,無法觸及更多大眾。縱觀近兩年的台灣影視作品,《幸福路上》似乎不是特例,台灣愈來愈多重視議題的作品常有了議題卻沒有足夠完整的故事和角色推進,這種「議題病」從電影到電視劇都有日益嚴重的現象,值得影視創作者及製作方深思。

國際合製的《盛情款待》為了要讓故事及角色扣連日本與台灣,似乎就已經顯得精疲力盡,在角色動機與發展上都差了那麼一點。作為一個美國長大的華裔導演,陳鈺杰已是盡力揣摩日本特有的風格情調,卻稍顯力不從心。像是導演的創作特質(sensibility)和劇本製作案本身談了一場不適合的戀愛,跟劇中的王柏傑和田中麗奈相同,雖是一對俊男美女,看來賞心悅目,漂漂亮亮禮禮貌貌地談談心說話,卻什麼回憶也很難留下。

上半前的商業偏向台灣電影,哪些可圈可點,哪些可惜?

以商業片規模與卡司操作的則包括《花甲》、《角頭2》、《有一種喜歡》、《市長夫人的秘密》,可喜的是四部片走的都是不同類型,分別是鄉土喜劇、黑幫動作、青春校園、瘋狂喜劇。

雖然鄉土喜劇和青春片都是「台灣特有種」,但延續本土強項並不是壞事,真正可惜的是《花甲》和《有一種喜歡》不但沒能吸取前人養分更上層樓,反而有些倒退,執行成果不盡人意,十分可惜—當然,相較起來《花甲》還是比《有一種喜歡》成熟得多,部分場面還是誠意十足,演出也好得多,只是可能趕著上檔,角色又多,整體顯得凌亂了些。

《角頭2》則記取了《角頭》的教訓,專心把黑幫動作片的氛圍呈現出來,在姚宏易的掌鏡和鄭人碩精彩的演出加持下,成為一部瑕不掩瑜的商業片,也讓人期許未來的「角頭宇宙」能不斷進化。《市長夫人的秘密》和過去想走瘋狂喜劇路線的《五星級魚干女》或《痴情男子漢》類似,進入市場後雷聲大雨點小,幾乎已經無關乎執行面的成敗,而是台灣觀眾對於本土瘋狂喜劇就是顯得相當冷感、難以取悅,溫情喜劇、生活幽默相當受歡迎,但是劇情跳 tone、充狂想的瘋狂喜劇,似乎還是只能交給日本導演或周星馳來了。

給你最實在的影評與產業真心話!
訂閱電子報:https://goo.gl/forms/IbMtHxvGhOpQL49E2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唸過台大外文、台大台文,都成了逃兵,現為自由寫手,從企劃編劇、影劇評論到採訪紀錄,只要是喜歡的東西無一不能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