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影評/《花甲大人轉男孩》:鄉土幽默與「鄉土喜劇」的混血

0

文/berton

挾著《花甲男孩轉大人》叫好叫座的收視與點擊率,《花甲大人轉男孩》循著當年《犀利人妻》的模式,除了同樣攻春節賀歲檔期,也把偶像劇調性轉成鄉土喜劇,《花甲》把原本的大家族鄉土題材微妙地嫁接到過去由豬哥亮領軍奠定的鄉土喜劇架構套路,表面上題材雷同,實則本質有其差異。最後混血的結果,有著賀歲片的熱鬧,卻失去了《花甲》原本質樸感人的幾分況味。加上不知是否因為製作時程較急迫,劇本和執行都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整體而言勉強算是延續了花甲人物們的特色、給了角色們結局的交代,卻失去了幾分神采,人物和故事顯得雜沓零亂,較為可惜。

《花甲男孩》小說用了非常獨特的語言與聲音去寫鄉土題材,以一種略帶疏離、看盡滄桑的視角,及外冷內熱的筆法寫出了對鄉土的熱愛與理解,成為解嚴後重新觀照本土文化的「新鄉土小說」中極其出色的作品。電視劇將小說中作者熱愛的人物們交織成一個大家族,延續了對親情與愛情的複雜情結討論,成長、諒解與死亡的主旋律。同時也以拍攝手法來對原著作了致敬:以全新的手法與視角,重新講述鄉土題材的故事,從第二集引起討論的一鏡到底手法和盧廣仲這個特別的選角,都看得出電視劇從拍攝到角色上的經營誠意,既突破了一般鄉土劇脫離現實的鬥爭戲碼,也在影像和劇本質感上與一般的長壽劇拉開了距離。


但不曉得是否定位為賀歲片的緣故,《花甲》電影版雖然仍維持住大部分電視劇角色設定和人物關係,在笑點的手法和情緒的舖陳上,卻明顯像先前建立起來較狹義的「鄉土喜劇」靠攏,除了較為刻意及零碎外,有些段落甚至為達笑點有點不擇手段,讓角色做出較為誇張的行徑,還時不時有各種過去賣座片橋段的影子,脫離了電視劇營造出來的自然幽默路線。

長達兩小時的篇幅,卻為了要讓《花甲》所有的角色出場(甚至多出部分角色),變得每條故事線都有些零碎。而佔最重要主線的花甲穿越記及盧廣仲的演出,也沒能在有限的時間把穿越後經歷考驗、獲得成長、面對現在的轉折完整地舖陳出來,也許對忠實粉絲來說仍然顯得可歌可泣,但對其他觀眾來說,恐怕就難以騷到癢處。

在角色和演出的部分,獨撐大局的盧廣仲在大銀幕上的演出顯得力有未逮,龍劭華、蔡振南、柯叔元、林美秀深厚的演技功力則都未能在電影劇本上有所發揮,只有金士傑飾演的阿瑋爸成為電影版的最大亮點,無奈戲分不多,難以回天。絕大部分時候電影仍充斥著片段的笑點與誇張的演出,失了花甲原本較沉、真心感人的部分。在過年期間去體驗一個熱鬧的閤家歡樂,也許不會太失望;但如果想要對花甲的故事有更深的了解,可能較難在電影版看出角色的魅力與人物間複雜的關係,也許電視版是更不錯的選擇。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