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影評/《Cars 3:閃電再起》:老車變得出新把戲

0

相信多數讀者都同意,純就創作面而言,《Cars》從來都不是皮克斯的旗艦系列。在皮克斯的續集電影裡,《玩具總動員》在每一集都找到不同的故事方向,多年後終於與觀眾見面的《海底總動員》續集《多莉去哪兒》則在相對風趣輕鬆的包裝下,維持首集的情感核心,並暗渡陳倉精神疾病等沈重議題。相較起來,《Cars》系列得以延續更讓人困惑:首集像是一部再傳統也不過的老好萊塢電影(某位友人曾一針見血地形容本片為《好萊塢醫生》的動畫汽車版),續集則是皮克斯至今唯一一部爛番茄低於 50% 的電影,幾乎純粹是為了週邊玩具商品(以及皮克斯高層約翰拉薩特對汽車的著迷)而存在,讓人實在對《Cars 3:閃電再起》(以下簡稱《Cars 3》)一整個提不起勁。

但這也讓《Cars 3》成為皮克斯最大的驚喜之一。接在首集的保守、續集的幼稚之後,《Cars 3》反而為系列找到了全新敘事方向。本片以系列主角閃電麥坤的年華老去為起點,描述麥坤為了對抗更年輕、更高科技、更具侵略性也更傲慢的對手,逼著自己開始魔鬼訓練,進而重新思考自己的優勢、定位與價值,同時與自己的訓練員建立起一段獨特而美好的友誼。

新加入系列的三名編劇基爾莫瑞、鮑伯彼得森與麥克瑞契巧妙地藉著劇情框架,將焦點從運動電影一般的「讓自己更好而脫穎而出」,轉為「世代的傳承與歲月帶來的智慧」,找來克里斯庫柏瑪果麥汀達爾等老牌演員,加上保羅紐曼在第一集的配音,讓《Cars 3》與首集建立起美好又略帶感傷的連結(雖然首集角色在此多半只是客串),讓電影中後段的美國南方風情莫名甜美,也有一個無比動人的結局--事實上,本片最後半小時做出了皮克斯一貫讓人滿意的高水準,也算是為《Cars》這個皮克斯的痛腳,達到了某種程度的昇華,可惜電影前半段明顯在為了後半部的故事走向鋪陳,功能性大過實質意義,雖然還是時不時有笑點,整體還是較為鬆散,算是明顯的美中不足。

前面已提過本片新加入的高水準配音陣容(雖然用上庫柏與麥汀達爾有些勝之不武),前作的歐文威爾森等也還是與角色完美契合,其自然的的聲音表情為本集較為情緒化的故事線加分不少;動畫部分倒是延續這系列較為俏皮逗趣的風格,雖然高潮的賽車戲緊湊刺激,整體還是相對偏向較低的年齡層,至於汽車的年齡、飲食、音樂演奏(?)等細節… 只能說有些東西還是改不了的。

皮克斯向來以自己的故事劇本為傲,本片相較過去兩部的修正之明確、有效且精準,便是此一口碑的最佳證明。除了想帶小孩進戲院看可愛車車的家長,或許多數觀眾對本系列早已不期不待,但《Cars 3》成功地讓焦點從表面的世界觀設定或動畫效果,轉為更深沈的立體角色與豐富故事,成就不容小覷。老狗或許變不出新把戲,但很高興老車還可以。

延伸閱讀:

做出一部《Cars 3:閃電再起》是什麼概念?從 5 個幕後製作故事窺探皮克斯

你心中的第一名是?外電欽選皮克斯歷年佳片前十名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生活環繞電影、影集、古典樂與吃喝存在的不務正業上班族。努力做一個假文青,但每每淪為不甚好笑的脫口秀藝人。經營有 P is for Picture 。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