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個理由分析,為何《敦克爾克大行動》會打中奧斯卡評審的甜蜜點?

0

自 1998 年超低預算的首部作品《追隨》推出、第 2 部《記憶拼圖》也大獲成功後,英國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平均以每 2 年 1 部的穩定速度,推出票房及評價都十分成功的電影,也讓他迅速成為目前好萊塢最炙手可熱、人氣最高的導演之一。然而不像史蒂芬史匹伯、馬丁史柯西斯、大衛芬奇等人,儘管諾蘭的電影兼具商業及美學價值,執導功力也早就備受推崇,他從來沒有在奧斯卡獲得最佳導演的提名。

現在隨著《敦克爾克大行動》上映,除了擁有壓倒性的正面評論與高分以外,有多家媒體影評稱之為「諾蘭至今最棒的作品」、「今年目前為止最棒的電影」、「數十年來最棒的戰爭片之一」,2017 年儼然已成為他的職涯新高峰。接下來大家期待的是:《敦克爾克大行動》是否能讓諾蘭在奧斯卡得到遲來的肯定呢?以下歸納出 5 個原因,告訴你為什麼本片會是奧斯卡的菜。

1. 真實事件改編

真實事件一向是很好發揮的題材,不管是古代或近代歷史、大事件或小事件。奧斯卡的評審也常鍾情於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翻開過去幾年最佳影片的入圍名單、甚至得獎作品,總有幾部這樣的例子。《敦克爾克大行動》的故事來自於二戰:1940 年的 5 月底,英法兩軍在歐陸戰場節節敗退,而盟軍撤至法國東北部的敦克爾克時,英國動用了軍船及民間船等大小船隻,成功將 33 萬多名盟軍撤回英國本土,其中包括英軍、法軍及比利時軍。

翻開奧斯卡的近年名單,從 2017 年往回推到 2009 年(奧斯卡開放入圍者為5~10部)的最佳影片之間,在 72 部獲得提名的電影中,有 21 部是真人真事改編;以得獎者來看,8 年內則有 5 部:《漫漫回家路》《關鍵少數》《鋼鐵英雄》;《驚爆焦點》《間諜橋》;《逐夢大道》《模仿遊戲》《愛的萬物論》《美國狙擊手》;《自由之心》《藥命俱樂部》《怒海劫》 ;《亞果出任務》《00:30凌晨密令》《林肯》;《魔球》;《王者之聲:宣戰時刻》《社群網戰》《 127小時》;《危機倒數》《攻其不備》。以數字來看,真實事件加上歷史性,的確有頗高的機率出線。(綠色字為當年最佳影片得主)

2. 以戰爭為題材

有不少名導都以戰爭片拿過最佳導演,例如史蒂芬史匹伯、梅爾吉勃遜、奧立佛史東凱薩琳畢格羅麥可西米諾等。戰爭題材容易激起觀影情緒,不管是驚險刺激的場面或是賺人熱淚的情節,都足以吸引大批觀眾;若再傳遞一些訊息,例如愛國主義、永不放棄希望、人性的光輝等等正面價值,更是討喜。

雖然諾蘭的作品都具有深度與娛樂性,然而像《記憶拼圖》《針鋒相對》《頂尖對決》為驚悚片、《全面啟動》《星際效應》為科幻片、《黑暗騎士》系列是漫畫改編的作品,且多數都過於燒腦了點——儘管有大批影迷將這些作品奉為經典,卻不是奧斯卡的口味。不過,這次《敦克爾克大行動》顯然平易近人得多,雖然不走典型戰爭片的暴力煽情路線,也沒有諾蘭過往繁雜的深度,其驚心動魄的場面跟震撼人心的情節,依舊具有十足的感染力。

同樣以過去 8 年間的最佳影片的入圍名單來看,每年約有 1~2 部是戰爭題材:《鋼鐵英雄》《間諜橋》《美國狙擊手》《00:30凌晨密令》 《林肯》 《戰馬》《危機倒數》《惡棍特工》。

3. 堅強的製作團隊

任何熟悉諾蘭的影迷都知道他不喜歡電腦特效,雖然科幻片總無所避免,但他還是盡量以實地實戰拍攝電影;因此其作品也以強大的技術面著稱。過去如《頂尖對決》《黑暗騎士》到《全面啟動》《星際效應》,無不囊括多項技術獎提名、甚至獲獎。這次的《敦克爾克大行動》全片超過 70% 使用 IMAX 大規格攝影機拍攝,且為了呈現戰場的震撼場面,除了二戰的飛機與巡防艦借來了,飾演空軍的兩位演員湯姆哈迪、傑克洛登真的操作著噴火式戰鬥機,而沈船與爆破也樣樣來真的,希望能製造出最逼真的感官體驗,讓觀眾實際體會戰爭的殘酷。

這高難度的拍攝方式非諾蘭一人可掌控的,繼《星際效應》後 2 度擔任攝影師的霍特馬(Hoyte van Hoytema),還有曾以《怒海爭鋒:極地征伐》《黑暗騎士》入圍最佳剪輯的御用剪接師李史密斯(Lee Smith),更別說從 1994 年的《獅子王》就是獎季常客的配樂作曲家漢斯季默,這般硬底子的製作團隊為電影奠定紮實的基礎。《敦克爾克大行動》在全片對白不多、沒有主軸情節的情況下,無論是壯闊無比的優美攝影、令人不安的高壓配樂、各種身歷其境的音效,就足以達到說故事的效果。

4. 導演夠知名+實力派陣容

其實能不能在獎季出頭,除了本身實力要夠堅強以外,知名度也是很重要的事——這也是為什麼片商會將有信心、企圖心的作品訂在 10~12 月時上映,因為要在 1 月決定入圍名單前,卯足全力宣傳。這也是為何金球獎或奧斯卡有時會被戲稱「公關獎」或「人緣獎」,因為評審幾乎是業界人士,若能成功製造出得獎風向,有時候不一定是表現最優秀的入圍者獲獎。

畢竟奧斯卡還是商業電影的場合,默默無聞的導演、演員、幕後團隊即使交出了精彩的成績單,也不一定會被評審看見。在入圍名單有限的情況下,大部分的入圍者都是知名電影的一份子,不然導演跟演員本身實力要超乎堅強。諾蘭從《記憶拼圖》崛起、《黑暗騎士》系列打下成功江山,再經歷《全面啟動》及《星際效應》這 2 部影迷心中的經典作品,到這次《敦克爾克大行動》也被影評人一致肯定,幾乎是聲勢最高的一次,因此才有媒體分析為何諾蘭這次值得獲得最佳導演的提名。

另外,自第 3 部作品《針鋒相對》起,諾蘭總有辦法網羅到各路實力派演員,尤其《黑暗騎士》3部曲、《全面啟動》與《星際效應》。有名的卡司總較能吸引人注意,實力派演員的表演也是電影加分的關鍵;翻開近幾年的獎季名單,也大多都是由知名演員演出的作品。在《敦克爾克大行動》裡,除了有跟他 3 度合作的湯姆哈迪、4 度合作的席尼墨菲外,還有 2016 年拿下奧斯卡男配角的馬克勞倫斯、英國資深演員肯尼斯布萊納等,都是名氣與演技兼具。連英倫人氣團體「一世代」(One Direction)的哈利史戴爾也有演出。

5. 傳遞希望正向能量、流露人性美德

對於沒有上過戰場的年輕一代,再多爆炸與血肉,恐怕也無法真正呈現出戰爭對人類帶來的影響與陰影。而近年的戰爭片不只描述其本身的恐怖,更多的是著重在戰場上的人,以及他們心靈所承受的壓力與傷害:例如《危機倒數》描述的是拆彈小組的中士如何活在炸彈的恐懼中;《美國狙擊手》則以患有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海豹部隊的狙擊手為主。

《敦克爾克大行動》描述的大撤退距離至今 75 年,形塑二戰後期之歐陸戰事的重要關鍵。儘管保住了 33 萬條人命,對某些人來說畏敵而逃並非軍人英勇的表現,對英國而言也並非勝利;然而,有那麼多平民願意自告奮勇前往戰場,並且讓平安返家的人出乎意料地多,人民與軍民團結一心的樣子,的確是整場戰爭中少數的希望片刻。令人不禁想到《王者之聲:宣戰時刻》其實也在傳達英國處於戰時的困境,以一場演講給予人民希望。如此致敬英國、致敬國家英雄,又或者流露戰時人性美德的電影,想必都能打中保守派學院評審(也許這兩年看似有那麼點不保守)的胃口。

馬克勞倫斯所說的「我們逃避不了,孩子。我們有任務在身。」;肯尼斯布萊納與菲昂懷海德掛在口中的「家」;貫穿全片的意念「我們絕不投降」等,皆是《敦克爾克大行動》想向英軍及盟軍致敬的精神,也是讓人動容之處。在撤退行動已被世人皆知的情況下,過程與來龍去脈並非諾蘭想討論的重點,而是能傳遞這種希望——儘管飄渺與艱辛,卻不可以放棄的希望。前面所提過,含有正面訊息的作品一向為獎季寵兒。畢竟這種含有主觀意識的競賽,如果符合大多數評審的價值觀跟胃口,最後就能夠脫穎而出。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