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通靈少女》製片陳薇如:新加坡 IFA 如何成為美劇與台劇的接點

0

採訪、撰文/Maple

陳薇如是參與《通靈少女》的製片之一

在《通靈少女》各式宣傳品上,都清晰可見 HBO Asia 和公視的品牌,但忠實觀眾必然會在每集的結尾看到畫面上的 IFA 動態 LOGO。究竟這個隱身在影片中的 IFA 是何方神聖,為什麼從 HBO Asia 副總陳威聖、導演陳和榆到公視國際部的經理施悅文,都一再強調 IFA 在《通靈少女》中的重要性呢?本篇作為《通靈少女》幕後專訪的最後解謎,就要來告訴大家,這家全名為新加坡稜聚傳播公司的 IFA(In Focus Asia)如何成為《通靈少女》「學貫東西」的接點。

《通靈少女》的 IFA 製片陳薇如 台灣新加坡的道地「混血」

見到陳薇如之初,一直以為她是在新加坡商打拼的台灣女孩,因為從外型、口音、說話用語,實在都像極了台灣人。直到低頭看她的名片,發現她的英文姓氏是陳的福建讀音「Tan」而非台灣常見的「Chen」,我這才驚覺她當真是道地的新加坡華人。陳薇如雖然在新加坡出生長大,卻有位台灣母親,所以不但她的母語更接近台灣腔國語,對常年在台灣與新加坡間往來的她而言,連台灣偶像劇都是她成長過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笑說:「我看的台劇,可能比很多台灣人還要多!」

最右為 IFA 製作公司監製 Frank Smith。

在新加坡一路從劇組打雜做起的陳薇如,零星跟過各種電視劇、影劇組,也曾參與過新加坡國寶級導演梁智強的電影。後來進入 IFA 擔任全職製片,不久後就被派到台灣分公司,她坦言:「因為新加坡真的中英都精通的人沒有那麼多,蠻多人中文會講不會寫,我本身是都還可以,所以當公司決定要設立台灣辦公室,我就過來了,已經待了一年多。」

她談起 IFA 的源起,兩位創始人都是 BBC 戰地記者,可以說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公司設立 12 年以來,一直都是以紀錄片為主,與 BBC、國家地理頻道、HBO 等美國電視頻道都有合作。同時,IFA 也一直跟公視有紀錄片的國際合製合作案,陳薇如回溯:「我們公司跟公視的合作從《黑面琵鷺》《司馬庫斯》開始,直到近期的《戰浪》,慢慢地也摻雜了一些戲劇重現的段落,我自己則是參與了一點《戰浪》,也因此一直跟公視的 Jessie(施悅文)有保持聯絡。」

紀錄片《戰浪》。

一方面 IFA 和公視是長期合作夥伴,另方面陳薇如也談到 IFA 和美國電視的合作開始有了改變:「原本我們是純做紀錄片,開始有摻雜一些戲劇之後, 後來接了 HBO ASIA 的驚悚類型迷你影集《詭戀》,完全在新加坡拍,就是我自己擔任製片,當時也找了台灣演員紀培慧來合作。《詭戀》雖然完全在新加坡製作,仍是全英文影集,但已是 HBO 原創影集在亞洲的新合作方式嘗試。」

IFA 在製作《詭戀》時便留下對台灣團隊與演員的好印象,後來也在公視的推薦下看了許多公視學生劇展短片,陳薇如興奮地說:「當時我老闆 Frank 和我真的非常特別地喜歡《神算》,也是機緣巧合,本來我們跟 HBO 是在談別的案子,還沒有打算立刻要做中文原創影集,但把《神算》推過去之後,HBO 那邊也非常喜歡,同時我們也聊到台灣的人才與題材都相當不錯,所以就啟動了這個三方合資案。」

HBO ASIA的驚悚類型迷你影集《詭戀》

在公視和 HBO Asia 聯名的《通靈少女》中,陳薇如表示:「IFA 就是居中擔任監製與製片方的角色。」而在聯結中文方的台灣團隊與英文方的 HBO 與 IFA 之間,陳薇如就如同現實中的小真,要為雙方建立暢通的溝通管道。

陳薇如解釋:「因為 HBO 其實是看翻譯成英文的劇本,在實際製作的過程中,IFA 才能擔任整體管理。因為 IFA 有跟美國電視合作的經驗,知道如何遵守 HBO 從腳本到製作的流程,另一方面也有中文能力不斷去跟台灣團隊及編導討論,取得雙方的平衡點。」而她也坦言:「雖然大家都喜歡這個題材,但畢竟立場還是不同,除了保留台灣特色外,也必須思考怎麼讓它更國際化,讓它同時在 23 個國家都可以收看,且能讓國外的人即使不知道習俗,也可以受劇情和角色的吸引。」

作為製作過程的把關者,陳薇如提到《通靈少女》最困難的幾道關卡:「最初是編劇過程,這個題材其實很難抓調性,因為它又有奇幻元素、又有少女成長、又帶有社會寫實,所以我們在定調的時候花了很長的時間。其二當然就是宮廟的比重問題,本來編導確實希望一些宮廟細節可以寫得更清楚、甚至加入解釋,但考慮到其他國家可能看不懂,所以中間就需要抓到那個平衡點,如何維持宮廟的一些特色,在 6 集內可以一定程度上讓觀眾理解,但又不會深入到不懂民間信仰的人會看不懂。」

製片團隊很努力爭取保留台語的部分。

她繼續補充:「的確為了國際化,會有一些限制,中間最困難的一個折衝重點是語言,原本新加坡是完全不能有閩南語、台語的出現,HBO 是不希望有台語的。事實上我們也曾經試著做成 HBO 想要的全國語版本,但 IFA 作為製片的角色,其實很重要的是我們要維持作品的品質,當我們也發現並認同拿掉台語其實對戲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我們就去協助編導向 HBO 爭取保留台語的部分。所以最後只有新加坡版本還是得全配成國語,但其他區域都將以原版播出。」

在故事定調上,陳薇如也談到公視和 HBO 的切入視角確實有所不同:「因為《神算》雖然也是以少女視角去看宮廟,但宮廟元素比較重,HBO 所著眼的是『少女視角』,所以跟 HBO、公視雙方都討論非常久,怎麼去抓戲份比重與敘事方式。像最後決定片頭尾都以女主角的旁白來敘述,坦白說導演本來不太想要加,但試了幾次找到平衡點後,就成為現在的版本。」

除了前置與拍攝,這次《通靈少女》的剪接也是完全拉回新加坡 IFA 去做,主要還是因為要確保風格更加 HBO,陳薇如解釋道:「一般台劇的做法,剪接上愛用交叉漸變(crossfade),節奏會比較緩,劇情也比較不緊湊。但《通靈少女》在節奏上是比較美劇的,一集裡面就會發生超多事件,所以我們會以先前製作美劇的經驗,讓它節奏和剪接更快更俐落。當然陳和榆導演也都在剪接室裡,他的可塑性很高,雖然有些美劇的剪接方式他比較不熟,但討論過後很可以接受能讓戲更好的新方式。而且畢竟《通靈少女》還是保留很多台劇特色,要完全用美劇的方式剪也不一定是最好,所以在剪接時都反覆試過很多不同種的走法,最後再找出一個最好的剪接手法。」她也笑著補充說:「所以我們這齣戲真的是從劇本到後製都很花時間!」

從IFA製片的前置到現場參與 折射出台灣影視環境的失落環節

作為長期與歐美電視頻道合作的製作公司,IFA 在跟台灣團隊合作的過程中免不了一些習慣上的落差,陳薇如笑說:「有些地方確實對台灣團隊來說很新鮮!」第一件事她就提到:「在製作過程中,我一開始就把劇本期程拉得長一點,因為台灣特別喜歡邊拍邊改、邊寫邊拍,甚至有些導演還會現場改本。而這對我們來說,不行就是不行!我們前半段就是堅持一定要完全定好劇本之後,再開始拍攝。」

World War Weird 劇照。

定調的過程,對台灣團隊也是相對陌生的環節。陳薇如強調,「定調是美劇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在正式拍攝前一定要先知道拍的風格方向,包括色調、遠鏡、近鏡等等,所以每一場設計的鏡頭,都是先過過公視和 HBO 的。宮廟的部分我們雖然大部分是手持拍攝,但也都會先找影像的參考(reference)先提供,才能確保風格調性的一致。

從劇本、視覺定調、拍攝到剪接一路參與的新加坡製片陳薇如,其實正好折射出台灣影視的「失落環節」。在台灣的影視拍攝,長期以來都是唯導演獨尊,陳薇如坦言:「我特別開心的就是《通靈少女》團隊的台灣製片劉瑜萱和導演陳和榆,都跟我們的理念一致,所以在溝通執行上非常順暢,尤其我要特別謝謝瑜萱,很多執行都是她協助我去落實。從拍攝到後製,我們一路的參與非常多,甚至我們在片場有時會被戲稱為『背後靈』,因為部分的台灣團隊成員原本並不習慣。一般台灣電視劇拍片現場,就是導演最大,但拍攝現場其實導演會需要一些人去幫他掌握全局。導演負責去把當下戲的細節處得到非常好,但製片要以全局觀去看拍攝,思考有沒有什麼作法可以更好。」

陳薇如認為:「製片就是 producer,要站在全局去協助導演、讓作品更好,而不是台灣團隊一般認知中的執行製片(line producer),只是負責庶務。」

製作過程中,公視和 HBO 都盡量不直接干涉,讓導演專心創作,所有的溝通樞紐就是 IFA 的陳薇如。她提起拍攝過程中,「我們大概每拍一週,都要把素材整理好然後傳回HBO,每集的素材整理好也會送回 HBO 交給總監看。有時候他們可能會給一些建議,讓我們補一些鏡頭,讓作品更好。我們也是邊拍就邊有初剪出來,所以可以在拍攝期間把一些不夠好或有缺的鏡頭再作補完。」

陳薇如直言:「我們公司就是非常美式的作風,製片就是 producer,要站在全局去協助導演、讓作品更好,而不是台灣團隊一般認知中的執行製片(line producer),只是負責庶務。在台灣的拍攝習慣中,是非常不習慣現場還有一個可以給導演意見的製片的,所以我們在開拍前都有跟劇組坐下來聊過,非常明確地跟大家解釋這次案子跟一般台灣的拍攝方式會有所不同,在現場會看到製片方的參與。事實上對我們而言,這是非常正常的合作流程,製片並不是要干擾或否定導演,而是製片通常也是投入籌備最久、最深入的角色,一定會有一些意見,都是為了讓作品更好,我們是真的要去管控整個方向,管流程也管故事的人。」

長期接觸台灣影視幕前作品與幕後製作的陳薇如,也略帶感慨地說:「其實我認為,製片這一塊對台灣來說真的很重要。我剛開始跟劇組合作時,他們或多或少會有既有的想法,覺得為什麼製片竟然會管這管那。但慢慢到後來都可以理解,製片是真的有能力去幫忙作品變得更好。我認為台灣影視的先天條件其實是有的,包括攝影、美術等等技術面都很好,但為什麼這些年來台劇卻被其他國家壓著打?我認為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在製片角色的缺席,這是非常可惜的,有先天的技術,卻沒有夠強的製片去統合。」

而本身非常喜歡台灣的故事與文化的陳薇如,最後更強調:「希望《通靈少女》不只讓一般觀眾感受到不同,也希望給產業人員一些刺激,並不是一定要拍愛情偶像劇,拍台灣文化的東西還是可以站上國際平台。只要在創意上面,可以開拓一些想法、換一個角色視野去看它,台灣文化一定可以上國際舞台。」

《通靈少女》第一季本周完結篇。

另一方面陳薇如也特別提到:「其實《通靈少女》的預算跟一般台劇並沒有差很多,但透過更細緻的前置、鏡頭設計等等,我們做出與一般台劇不同的質感。而為什麼我們一開始就決定要用與一般台劇相差不遠的預算去做呢?其實我們也是希望讓台灣的市場看到說,一樣是小預算只要用心也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台灣太多人一直抱怨預算少、環境差,雖然這是事實,但不能變成藉口,我們就是要證明即使一樣是小預算,只要認真拍攝,質感還是可以做出差異的,而在這個過程中製片也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要知道怎麼用巧思、怎麼把錢花在刀口上,知道什麼可以省、什麼不能省。我非常希望《通靈少女》能夠帶來更多台灣團隊這方面的啟發,也許我們沒有做到我心目中的 100 分,但它的整體性真的比我現在看到的台劇高,主要的差異就是故事的完整性和執行的品質。」

延伸閱讀: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