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追片計畫:那些年,我們錯過的美國獨立電影(一)

1

做為一名長年熱愛美國獨立電影的觀眾,Netflix 登台完全是天降甘霖。除了看不完的原創影集與商業大片之外,Netflix 的出現也意味著,許多過往只能靠破爛英聽或谷歌翻譯字幕的美國獨立電影,終於迎來在台灣的春天,讓太多被奧斯卡或台灣院線忽略的優異作品,有被看見的機會。以下便先選出 3 部題材彼此可以搭配互補、手法上皆有可觀的獨立小品:

《賤民》

片名容易讓人混淆錯過的《賤民》,既非恐怖片也不是 B 級片(除了在萌萌眼中之外),它描繪一名年輕的布魯克林區黑人女性,努力在自己的家庭背景、宗教環境、性向與種族中尋找一席之地,過程中所經歷的挫折、恐懼與掙扎。

image02

《食人魚》混入種族、性別、家庭、性啟蒙等議題。

同時混入黑人、家庭失和、青春成長、同志、女性性啟蒙等熱門主題,《賤民》表面上有如日舞影展得獎電影的逆向工程作品,但新銳導演迪里斯( Dee Rees )拒絕以熟悉的框架與故事走向定義她的角色,反而選擇用最誠實的筆觸,照實描繪出女主角的困難與抉擇。

加上阿德普波奧杜耶( Adepero Oduye )深刻的演出,以及布拉德福德楊( Bradford Young )超凡入聖的光影,讓《賤民》莫名有種由內而外的自信勇敢,被選為影史最佳的前 50 大 LGBT 電影絕對是實至名歸。

《親愛的白人》

image01

種族議題題材電影還具有娛樂與幽默感。

講到這兩年美國吵得沸沸揚揚的種族議題,第一時間浮現腦海的,多半不是《自由之心》《奧斯卡的一天》,就是《逐夢大道》等嚴肅、緊繃,充滿各種歧視與苦難的悲劇作品。但一如《決殺令》把西部片與剝削片融入種族議題裡,處理如此燙手題材不代表不能有幽默感、戲謔或娛樂性,《親愛的白人》便是一部尖銳、犀利,直視歧視偏見又句句致命的黑色喜劇佳作。

如同帶點挑釁意味的片名,《親愛的白人》把種族問題帶入一間彷彿是惠特史蒂曼遇上魏斯安德森的上流學府,透過一群與過往印象截然不同的黑人角色,講述一個之前難以與類似議題連結的故事。探討根深蒂固但形式截然不同的歧視,逐漸堆積到爆炸性的結局,過程中順道捧紅近期逐漸受到矚目的泰莎湯普森,第一部電影便讓人看見自編自導的賈斯汀西米恩滿滿的才華。

《女孩愛愛日記》

image03

本片書寫青少女性啟蒙的成長歷程。

有日舞影展背書的青春成長故事,重點總是既平凡又不平凡。《女孩愛愛日記》挑戰青少女性啟蒙的成長歷程,看似平實的拍攝,加上關鍵時刻充滿異想的瑰麗動畫,把主角面對愛情、欲望、成長時的複雜渴望與自卑,演繹得既真切又深刻。那些早熟而被壓抑的慾望、渴望被愛與被接納的心情,誠實直白又恰到好處地被捕捉下來,讓《女孩愛愛日記》在女性成長電影中,顯得格外令人印象深刻。

充滿奇想的手繪動畫風格,完美地呈現出女主角充滿孤絕、自卑與豐富想像力的異想世界。滿熟鮮艷的慾望與變形扭曲的線條,幻化為她的恐懼自卑,又充滿少女獨有的浪漫奇想,有種在絕望中也要開出花來的豐盛生命力。想知道導演如何讓電影充滿直接的裸露,卻又絲毫不感到色情,正面勇敢而直接地處理身體的慾望,又不失情感面的探討,那你一定不能錯過《女孩愛愛日記》。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生活環繞電影、影集、古典樂與吃喝存在的不務正業上班族。努力做一個假文青,但每每淪為不甚好笑的脫口秀藝人。經營有 P is for Picture 。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