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屍速列車》導演延尚昊:「就是去觀察、去拍吧!」・2016 臺中國際動畫影展現場

0
起源:首爾車站_導演/延尚昊_製片/李東河

延尚昊導演來台參與「台中國際動畫影展」,右為製片李東河。(圖片由台中國際動畫影展提供)

編按:不僅在台灣,也在世界各國橫掃票房的《屍速列車》,導演延尚昊受 2016 臺中國際動畫影展之邀,帶他的動畫片《起源:首爾車站》來台。娛樂重擊特別專訪延尚昊導演,希望能夠將他的成功經驗跟大家分享。

以首部劇情長片《屍速列車》驚艷全球的延尚昊,不但坎城首映時,便與韓國名導朴贊郁的《下女的誘惑》與羅泓軫的《哭聲》齊首並進,《屍速列車》在全亞洲上映後,幾乎以橫掃千軍之勢獲得評價與票房的雙贏,不僅在台灣打破韓國電影院線票房紀錄,在香港、馬來西亞等地一樣引起轟動。

開著這趟顛覆世界的列車,導演延尚昊現在帶來他自己的首部動畫電影《起源:首爾車站》回來,兩部喪屍(zombie)類型電影彼此間有什麼關聯,導演對於喪屍這個題材為何又似乎有如此的執著呢?

seoul_station_still_h_2016

延尚昊的動畫長片《起源:首爾車站》,是他所執導電影《屍速列車》的前導。

意外的大賣 驚人的冷靜

完全沒有架子的延尚昊提起《屍速列車》意外的輕鬆寫意,他直說:「真的完全沒有預料到會大賣。不過至於為什麼會大賣,我想我自己也不了解,雖然很感謝有這麼多的支持和好評,但我並不會特別因為這樣而去重複題材,或覺得我一定要部部賣座什麼的。」雖然現在成為炙手可熱的票房導演,延尚昊非常冷靜看待,他睿智地理解市場根本無法預測,與其去想這個為什麼會賣,不如繼續做自己,繼續拍自己有興趣的題材,好好拍電影。

事實上延尚昊本來就是從動畫電影開始,完成《起源:首爾車站》後,在韓國動畫市場佔市場分額很小的狀況下,非常多片商覺得這個故事相當有潛力,想把它拍成真人版。說起這些邀請,延尚昊表示:「事實上他們原本是希望我就直接拍一模一樣的故事,但我覺得做同樣的東西實在沒什麼意思。所以就把故事往後推,《起源:首爾車站》是疫情爆發時首爾車站的狀況,而《屍速列車》則是開往釜山的列車。」

「與其說《起源:首爾車站》是《屍速列車》的前傳,事實上他們的關係可能更像前後誕生、個性迥異的異卵雙胞胎。」延尚昊自己這樣看待這兩部片的異同:「雖然兩部作品都是以喪屍( zombie )和家庭當題材,但《屍速列車》是關於家庭關係的修補、片中的角色是重視家庭關係的。相反的,《起源:首爾車站》講的卻是首爾車站週邊的流浪漢等社會底層角色,他們往往是根本連家人都沒有,不可能有機會恢復家庭關係。這樣的角色劃分,也註定《起源:首爾車站》是比較絕望、黑暗的調性。」

《屍速列車》在台灣獲得一面倒的正面評價。

《屍速列車》是關於家庭關係的修補,對親情的描述動人。

從光影兩面的兩部作品,事實上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都是延尚昊一邊透過普世( universal )架構說故事,一邊又描繪出具有獨特韓國色彩的人性面貌。說起他作品中的人性描繪,再次印證延尚昊完全沒有預設這個題材會賣,因為他本來覺得:「殭屍畢竟是虛擬的概念,如果劇情是純虛幻的話,觀眾接受度一定無法那麼高,所以我確實有刻意加入寫實的社會面貌,讓觀眾更能進入電影情境。」對他來說,「每樣東西都有雙重性,也包括人性。每個人作為一個個體時都是軟弱的,我覺得我可以觀察得到軟弱的一面,但軟弱的反面也是存在的。而在電影裡面我讓觀眾去看到軟弱和其他不同的面向,我相信雙重性是會讓人非常感興趣的。」

而雙重性也是他選擇喪屍的原因,他對於超現實題材都有著相當的熱愛:「我相信世界上是有超越的存在的,像是狼人、吸血鬼、殭屍等等。而對我來說殭屍是特別奇特的存在,因為它不像狼人或吸血鬼擁有超越人類的力量,事實上存在狀況跟一般人是差不多的。」

就因為殭屍和人類更像是一體兩面的存在,所以延尚昊自己在拍攝《屍速列車》的時候,「畫面裡可以看到車廂有很多玻璃,玻璃的兩面一邊是人類、一邊是殭屍的時候,其實也像是我們看見鏡子裡面的自己,自己的另一面。」除了用畫面呈現出他所想挖掘的雙重性,劇本上也讓電影中的殭屍具有另一層精彩的雙重性,「這部電影裡面的殭屍,上個瞬間還是跟自己一起戰鬥的受害者,下一瞬間可能又變成加害者。」對延尚昊來說,殭屍所代表的意義可以是非常多元的。

16-01(795)

雙重性是延尚昊選擇喪屍的原因之一,展現他對超現實題材有相當的熱愛。

從動畫到真人電影 電影啟蒙全靠自己

延尚昊自己本身是動畫導演出身,但因為環境使然,韓國動畫產業規模相當有限。他自己其實從做完《豬儸之王》之後,就不斷受到片商邀請,要他去拍攝真人版的電影。所以他自己在做完《偽善者》之後,就和製片開始認真討論是否要投入(相較於動畫)超級大規模的真人版電影。他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深刻體會到動畫跟真人電影的差別,「主要還是規模差異真的很大,真人版電影必須動用到非常不同團隊的專業,而動畫的規模是非常小的。」

說起韓國動畫產業,其實和台灣有一樣的困境,因為市場佔額小,產業也很小,但有著一群充滿熱情、堅持下去的從業人員。延尚昊坦承:「韓國動畫產業真的很小,我的想法一直是在思考要如何把整個產業變得更大,這是我考慮很久的問題,也是跟其他導演、業界人員一直在討論的方向。不過坦白說,這問題真的很難,我自己也還沒有確切的答案。」延尚昊可以確定的是,「我自己是一定會做下去、不會放棄的。未來也許會繞過電影院,從其他的播放管道去發展。」事實上延尚昊不但未來會繼續做,日前也擔任《小凱:鏡之湖傳說》的製片,亦正在討論下一部動畫的方向。

起源:首爾車站_導演/延尚昊_製片/李東河02

延尚昊表示未來還會繼續製作動畫片,右為製片李東河。(圖片由台中國際動畫影展提供)

而《屍速列車》在亞洲掀起的票房熱潮,也讓台灣開始質問自己「為什麼做不到」?許多人回歸到國家電影政策,但真是如此嗎?延尚昊笑說:「我相信韓國過去的螢幕配額制非常重要,對於整個國家電影產業確實有很大的幫助。不過就我個人創作來說,好像都沒有受過什麼惠!」事實上南韓振興電影委員會的作為,在韓國電影界亦有不同的聲音,褒眨不一。

延尚昊笑言:「我自己不但沒有受過國家補助,也沒有接受什麼特別的電影教育,甚至我最近會開始覺得自己是不是該多接觸一點正式的教育。」說到這製片李東河也笑了,特別補充說:「其實我自己覺得,如果延尚昊是正式科班出身,他的想像力可能會受限,我們可能也看不到像《豬儸之王》這樣的作品了。」兩人輕鬆的對話裡,其實我們可以感受到韓國和台灣的先天政策也許沒有那麼大的差異,終究還是回到如何讓產業面做大、產業鏈完整,才能讓所有具有創意、導演才能的人才得以進入良好的體系,大展身手。

既然電影啟蒙全靠自己,影響延尚昊走上導演之路的還是精彩的導演與作品。就真人電影來說,他還是受韓國前輩影響頗大,從李滄東的《生死邊緣》( Green Fish )、奉俊昊的《殺人回憶》與《駭人怪物》、朴贊郁的《原罪犯》,都是讓他「只能用震驚」來形容的作品。而在動畫作品上,他特別喜歡《 AKIRA 》和今敏,其實今敏作品裡敏銳黑暗中又帶有一絲希望的人性觀察,和延尚昊非常互通聲氣,問起他會不會考慮把今敏經典動畫如《藍色恐懼》拍成真人版電影,他眼睛都亮了,連連說:「啊!有的、有的,我非常有興趣…」不過半晌後他又補充:「但也要這樣做也有一個疑問跟恐懼,就是因為原作太棒了,能否超越會是最大的挑戰。」是的,延尚昊就是一個這麼熱情又務實的導演,沒有自我標榜的自我膨脹,只是不斷思考創作上的實務。對於想法他說的並不特別多,但一回到創作本質就進入非常認真的思考與操作,相信未來不管是動畫或真人電影,他的創作熱情和審慎,都能讓他繼續創造出精彩的作品。

延伸閱讀:

可能沒有下一部片的導演們:台灣動畫產業何去何從?

從賣座韓片《哭聲》《屍速列車》,看國際市場的行銷策略(上)

從賣座韓片《哭聲》《屍速列車》,看國際市場行銷與策略(下)

馬欣專欄/文化才真能賺大錢!韓國影業實力已經兵臨好萊塢,台灣電影不能坐以待斃。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唸過台大外文、台大台文,都成了逃兵,現為自由寫手,從企劃編劇、影劇評論到採訪紀錄,只要是喜歡的東西無一不能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