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賣座韓片《哭聲》《屍速列車》,看國際市場的行銷策略(上)

5

文/廖佩玲

2016 年的韓國影視圈「好威」,不讓電視劇《太陽的後裔》專美於前,韓國電影《下女的誘惑》《哭聲》《屍速列車》今年 5 月高調參加第 69 屆坎城影展,分別入圍正式競賽長片、正式觀摩長片和午夜展映單元,雖然在獎項上並無特殊的表現,但貼近觀眾的商業批判表現手法,讓三部電影全都躍升為票房、口碑兼具的大熱片,到底韓片有什麼魅力及過人之處,能同時在藝術與商業間取得平衡?又採取什麼宣傳策略在票房上屢創紀錄呢?

《屍速列車》劇照1-孔劉(左)、金秀安(右)

《屍速列車》在韓國打破不少票房紀錄,台灣即將在 9/2 上映。

國際知名大導演李安曾說:「電影,不是把大家帶到黑暗裡面,而是把大家帶過黑暗,去黑暗裡檢驗一遍,這樣回到陽光底下,你會明白應該如何去面對生活。」將這段話套在《下女的誘惑》《哭聲》《屍速列車》這三部韓片身上,就會得到恍然大悟的印證。在觀眾對好萊塢說故事方式習以為常的氛圍中,韓國電影端出了一盤盤仿好萊塢的敘事手法,卻在骨子裡包藏了韓國人專屬的強烈民族意識與社會批判性,在觀影完得到滿足感之餘,會進而檢討反省、面對自己的生活,這也是韓國電影近幾年展現的過人氣度與魅力。

韓國有個台詞叫「386 世代」,泛指目前在韓國政商界和娛樂圈舉足輕重的一批人,目前在國際間享有知名度的奉俊昊、朴贊郁、金知雲、洪尚秀、金基德五位導演,就是「386 世代」最具代表性的電影人,他們改寫了韓國電影的美學地圖;《哭聲》的羅泓軫導演和《屍速列車》的延尚浩導演,則是深受影響的 70 後新興導演,他們接棒讓韓國電影持續在各大國際影展發光發熱,也努力讓電影「接地氣」更貼近觀眾。

看完讓人全身癱軟的《下女的誘惑》,光是製作便已無比誘人。

《下女的誘惑》在台灣票房非常持久,已連續播放超過兩個月。

前進今年坎城影展的《下女的誘惑》《哭聲》《屍速列車》,分別有著情色驚悚、犯罪懸疑、恐怖災難等淺顯易懂的商業包裝。朴贊郁導演四度入圍坎城、三次獲選主競賽長片,以他已進軍好萊塢拍片及享譽國際的高知名度來說,《下女的誘惑》除了照例在服裝、美術、攝影、音效都達高標外,他以近乎變態殘忍的暴力美學來陳述人性善惡的敘事風格,在鏡頭前依然強烈而純熟流暢,憑藉口碑在韓國拿下逾 420 萬觀影人次,在台灣也因口耳相傳推薦,自 6 月底上映以來已擁有逾 630 萬票房,榮登近 2 年韓片在台票房冠軍;至於《哭聲》《屍速列車》能否再刷新韓片在台上映票房紀錄,其實頗值得期待。

不同於朴贊郁擁有的高知名度,羅泓軫導演近 10 年來雖只產出三部電影,但都受坎城影展青睞而成為「坎城寵兒」。《追擊者》《黃海》將「羅泓軫」的名字打造成了韓國驚悚類型片的一個品牌,他善於製造懸念、張力、駭人氛圍的超凡天賦,讓籌備 6 年的《哭聲》順利獲得二十世紀福斯韓國分公司 100 億韓元的投資製作,無形中也等於讓他拿到了「完勝」的入場券。

the-chaser

羅泓軫以《追擊者》享譽國際,同時也榮獲大鐘獎最佳導演等五項大獎。

《哭聲》描述在韓國山村的谷城(谷城與哭聲的韓語同音),村民一個個因不明原因死亡,眾人紛紛將禍源指向神秘的日本人搞鬼下蠱,追查真相的刑警和幫助他的道士一起試圖揭開謎底,沒想到自己的女兒也開始出現異狀。羅導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谷城過去曾發生過大規模的迫害天主教徒事件,自己也在接連失去了兩位摯友,對死亡進行深刻思考後,才決定對這一鬼神之說進行取材。

其實,韓國主要有兩種信仰,一種是深受中國影響的傳統儒釋道,一種是深受美國影響的基督教。縱觀好萊塢有不少與基督教相關的驚悚驅魔電影如《大法師》《厲陰宅》《安娜貝爾》《厲陰宅 2》等,都在全球票房上大有斬獲,去年由姜棟元金允錫主演的驅魔電影《黑祭司們》也在韓國締造了近 550 萬觀影人次。

the-priests_2

《黑祭司們》突破韓國11月票房紀錄,累積超過 500 萬人觀看。

而作為一部懸疑驚悚片,《哭聲》融合了鬼神靈異、血腥、邪術、殭屍、社會議題等元素,因為難以定義反倒更加迷人,每當觀眾以為就此結束時,故事卻總往更刺激極端的方向發展,這對向來習慣重口味的外國影迷來說,無疑是種極致的「感官享受」,超脫框架的結局與實力派演員的大集合,都成為這部電影贏得票房與口碑的魅力所在。

事實上,幾乎一半的人看完《哭聲》都是一知半解,想破腦袋可能都猜不透真兇,但這部電影其實完全彰顯了羅泓軫導演的宗教理念。電影開場的字幕:「你們看我的手和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摸摸我,看,因為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路加福音》24 章 37-39 節),恰好呼應電影結尾男主角摸到的手;神祕日本人一出場的「釣魚」特寫,則隱喻了《馬太福音》4 章 19 節耶穌對眾人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也成為貫穿全片的最大關鍵詞;《路加福音》24 章 41-43 節中,耶穌在復活後最先吃到的食物是烤魚,片中著魔小女孩病好後大口大口吃了以前從不碰的烤魚,則暗喻了「重生」;而片子的最高潮,巫師要男主角立刻回家,但無名女子警告他得等雞鳴三次後再走,但男主角不聽勸告導致慘案發生,則印證了《馬太福音》26 章 34 節耶穌說:「今夜雞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

哭聲_女兒著魔郭度沅焦急

雖然宗教意味甚濃,但《哭聲》真正批判的,是無法拋開固有思想的偏見,是憑藉懷疑裁定一切的人心。憑藉歐美市場偏好的宗教驅魔題材,「韓國」對大多外國觀眾來說也存在著一定的神秘好奇感,以及電影中暗藏的社會批判,讓《哭聲》順利在海外市場打出名號,爛番茄影評網站正面評價高達 100%,IMDb 也高達 7.9 分,還被法國媒體譽為年度佳作,今年最好的韓國電影。

籠罩著宗教氣氛的《哭聲》,與應用了標準動作片公式《屍速列車》,看似完全不同的兩部作品,除以父親與女兒間的愛作為主要劇情外,還有著不少相似的共同點:兩片都邀請了現代舞蹈家朴在仁、電影音樂作曲家兼演奏者張英奎擔任動作編導及配樂,而兩部電影的成功似乎也都有賴另類的宣傳話題。與過去不斷強調「請勿劇透」不同,《哭聲》《屍速列車》在坎城公開放映後,影迷透過媒體報導而對內容略知一二,《哭聲》以影評與導演訪談為輔助,讓不少看過的觀眾再次進戲院二刷、甚至三刷,並靠著 SNS(社群)的散播不斷製造出新的討論話題。(下篇將討論《屍速列車》的行銷策略)

延伸閱讀:
院線影評/《哭聲》:三種願望,一次滿足
院線影評/《下女的誘惑》:嗨到荼蘼的感官饗宴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