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陣營一定要臉對臉:為什麼電影海報都長一樣?

0
左至右:《美國隊長 3:英雄內戰》、《惡棍英雄:死侍》、《絕地救援》

左至右:《美國隊長 3:英雄內戰》、《惡棍英雄:死侍》、《絕地救援》

電影海報往往不僅能代表電影的精神、影響觀眾對電影的觀感,更是行銷宣傳的視覺代表,一部好的電影,若沒有吸睛的海報恐怕也很容易乏人問津。不過,不知道愛看電影的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幾年的電影海報⋯⋯好像每張都長一樣?近期 The Hollywood Reporter (THR)就發表了一則探討好萊塢電影海報「為什麼越來越像」的報導,並請來福斯探照燈影業的高層、導演 Steven Soderbergh 現身說法:原來在商業導向的好萊塢,要兼顧創意真的不容易啊⋯⋯。

在戲院放眼望去,每張海報都有極高的相似度,背後原因不外乎是影業高層對於不願冒風險的直接表現,既然這樣的海報構圖夠吸睛,何必不回收再利用就好?比起設計得漂亮,能在同檔院線片排列的多張海報中脫穎而出才是最重要的,畢竟在意海報美感的觀眾實屬少數。THR 形容這些一成不變的海報就像是星巴克賣的咖啡一樣,讓人「可以接受」味道又「容易預測」,但就是缺少驚喜。

THR 選出如今最常見的海報類型如以下幾種:

 

角色臉對臉

2

《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惡鄰纏身2》

大 LOGO

3

《惡棍英雄:死侍》/《魔鬼剋星3》

臉部特寫

4

《絕地救援》/《神鬼獵人》

以兩大對立陣營的角色臉對臉,讓觀眾能一眼看出電影是在描述「某場大戰」;還有以單一主角的臉部特寫預告「這是部有很多內心戲的劇情片」;而在這個鮮少原創劇本、改編經典或重開機電影居多的時代,以單一經典 LOGO 配黑底、走懷舊風的海報也非常多。

《蝙蝠俠對超人》、《英雄內戰》兩部電影海報之相似,想必應該讓許多沒在 follow 超英片的觀眾感到混淆。

《蝙蝠俠對超人》、《英雄內戰》兩部電影海報之相似,想必應該讓許多沒在 follow 超英片的觀眾感到混淆。

福斯探照燈的行銷副總監 Larry Baldauf :「做生意需要有很多考量,如果你回顧 70 年代的電影海報,你會發現那時候的海報也都長很像,因為當時就是流行手繪風,於是這成為了一個循環,一個流行成為成功基準後,在下一個成功突破的設計出現前,所有的海報都會長很像。」Larry Baldauf 舉例近年由《飢餓遊戲:星火燎原》帶起流行的動態海報,2013 年這部電影推出一系列 5 秒長的海報十分受歡迎,續集《自由幻夢》更採用角色動態海報,讓粉絲爭相收藏。隨後探照燈影業推出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就有跟進風潮,採用此視覺效果。

《一個國家的誕生》30 秒動態海報

《飢餓遊戲:自由幻夢》動態海報

《一個國家的誕生》最後設計出的海報,你會被這張海報吸引嗎?

《一個國家的誕生》最後設計出的海報,你會被這張海報吸引嗎?

「所幸我們還是有足夠的資源來做設計,例如像《一個國家的誕生》這樣情緒渲染強烈的電影值得配上一個同樣厲害的海報,來表達其想傳達的訊息。」Larry Baldauf 解釋。跟任何產業一樣,好萊塢也做販賣的工作,賣的是電影,有時候還是系列作,有鑒於太過藝術的視覺會誤導觀眾,好萊塢在視覺宣傳上往往較一致化,不能與賣車、賣鞋那樣的廣告相比,此外還有一個重要考量,那就是與藝人的合約:「如果一張電影海報上有四位演員,而且每張臉還必須一樣大,那你根本毀了。」

執導過《瞞天過海》、《性、謊言、錄影帶》的導演 Steven Soderbergh 如此說道:「就美學考量來看,四張一模一樣大的臉同時出現在海報上,那構圖根本不好看,畫面都被塞滿了,與藝人的合約使得設計在做的時候更綁手綁腳。」畢竟對於演員的經紀公司而言,出現在海報上也是一種重要宣傳。不過 Soderbergh 也表示,其實大部份的演員經過溝通後都會願意採用更適合電影意境的海報,比較難搞的其實是經紀公司;另外,就算演員在海報設計上好喬,要設計出獨具美感又特別、同時又能吸引觀眾的海報還是很難。Larry Baldauf 最後解釋:「讓觀眾一眼就能知道這是一張電影海報,並且會想掏錢進戲院觀賞,才是最重要的。」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一個勵志以宅為業的電影愛好者,正努力經營一個充滿自嗨的粉專,以及很多肺片的YouTube頻道。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