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斧專欄/人生如戲──米基‧洛克的決定?

0

2008 年,布魯斯‧史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替電影《力挽狂瀾》(The Wrestler)寫了同名主題曲〈The Wrestler〉。

這首曲子得到極高評價,很多人認為它有機會再為史普林斯汀拿下第二座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座──史普林斯汀在 1993 年就曾因替電影《費城》(Philadelphia)寫的主題曲〈費城大街〉(Streets of Philadelphia)拿過這個獎。

跌破大家眼鏡的是,〈The Wrestler〉那年不但沒能拿獎,甚至沒有被提名入圍。

這部電影的男主角 Randy Robinson 由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飾演,他的運氣比史普林斯汀好一點、成為當年的五個最佳男主角入圍者之一,但最後也與影帝獎座擦身而過。那年的最佳男主角是演出《自由大道》(Milk)的西恩‧潘(Sean Penn),他在上臺領獎時還向坐在臺下的洛克致意,直言洛克演得非常好。

奧斯卡獎(甚或大多數的不管什麼獎)比的常常不只是實力。以奧斯卡獎而言,每部電影的出品公司在背後的公關運作、當年的流行議題、電影內容是否反應某種「正確」的價值,甚至演員自己的日常形象,都是能否拿下獎項的因素;演員在電影裡的表現如何,只是諸多考量項目的其中之一。

說起來,米基‧洛克的日常形象的確不算好。

米基‧洛克年輕時是個拳擊手,長相並不粗獷,反倒是種帶著油滑調調的清秀,初看會覺得他是個俊美的男人,只是很明顯地不大能夠讓人信任──因為他的眼神和似笑非笑的嘴角,分明帶著某種邪氣,一種可以把好女孩拖進闇黑欲望、讓壞女孩繼續向下沉淪的可怕魅力。

559e397d23362

米基‧洛克帶著邪氣的眼神和嘴角讓人難以抗拒

六零年代中葉,洛克開始打業餘拳賽,成績不差,出賽三十場,只輸三場;七零年代有幾場更以誇張的成績 KO 對手取勝──最扯的一場是 1970 年 6 月 15 日的賽事,他只用了十四秒就擊倒對手;一週後的 6 月 22 日他再度出賽,這回得勝的時間較久:二十九秒。觀眾屁股下的椅墊都還沒熱起來呢,已經得要起身離場了。

拳擊事業似乎一帆風順的洛克開始接戲,先是一些零星演出,1979 年時得到第一次參演電影的機會,飾演史帝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作品《1941》裡一個沒什麼人記得的小配角。隨著電影及電視電影的演出次數漸多,洛克終於在 1986 年獨挑大梁,出演主角。

那部電影,叫《愛你九週半》(Nine 1/2 Weeks)。

《愛你九週半》奠定了女主角金‧貝辛格(Kim Basinger)的銀幕形象──她是個金髮厚唇、豐胸長腿的性感尤物,也奠定了米基‧洛克的銀幕形象──他是個對女性擁有致命吸引力、富有但放浪的壞胚子。

看過《愛你九週半》的人大約都不會忘記洛克如何按著冰塊及水果、緩緩在金‧貝辛格緊實的肚腹上滑動、讓金‧貝辛格豐唇微張彷若無法呼吸、情欲被一波波朝頂峰推去。而洛克在這部電影之後,連著接演的幾個角色都有類似質地,包括與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合演的《天使心》(Angel Heart)、與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合演的《黎明前惡煞橫行》(Johnny Handsome),以及 1989 年的另一部情欲經典《野蘭花》(Wild Orchid)。

Miki-Rurk-i-Kem-Besinger-u-filmu-Devet-i-po-nedelja

奠定米基‧洛克放浪壞胚子銀幕形象的《愛你九週半》

但到了九零年代,洛克的演藝事業似乎就沉寂下來了。不知是他運氣不好,還是經紀人眼光太差,他推掉過《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鐵面無私》(The Untouchables)、《雨人》(Rain Man)、《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等佳片的演出機會,其他的演出機會沒少,但亮眼表現不多。洛克開始回頭打拳,成績不算差,但卻帶來許多演員不想惹上的麻煩,包括被打斷的鼻子和頰骨,以及需要大量注射止痛藥物。

p6204075a733604963從這個角度看來,《力挽狂瀾》裡洛克飾演的摔角手,多少帶了點兒他自己的色彩──事實上,片中他伴著槍與玫瑰(Guns N’ Roses 樂團的名曲〈Sweet Child O’ Mine〉上場的那一幕,活脫脫就在重現他九零年代的格鬥擂臺──彼時他上臺就就會播放這首曲子,只是片子裡把拳擊場換成了摔角臺。

而且,雖然中譯片名讓這部電影聽起來像是「過氣選手在最後一刻重新站起贏得勝利」的故事,但《力挽狂瀾》一點兒都不勵志,它講的是漢子在某個時刻的抉擇:眼前有兩條路,一條通往傷殘甚或死亡,但會讓心靈無限豐足,另一條則能夠苟延殘喘甚或得到摯愛,但心靈沒有辦法(或沒有能力)安謐靜居。

無論怎麼做,對自己都挺殘忍,擺明了是得把拳頭狠狠地攢進平常掩飾得很好的軟軟的那裡;那麼乾脆不去思考,等時候到了,總會只留下「非這麼做不可」的選擇,到時再說如何?但擺副龜樣等著神啊魔啊或者命運之類的替自己決定人生終局,這還怎麼面對自己?

太不漢子了嘛。

片中有許多橋段,導演 Darren Aronofsky 只讓攝影機跟在洛克身後遊走,在那些時候,觀眾沒法子看見 Randy 的表情,只能從他的動作猜測他的情緒。而洛克最後的那個回眸,則讓他的選擇成為不可逆轉的絕對。

硬漢那裡軟軟的。那個回眸,決定了他怎麼對待自己柔軟的內裡。

隔了二十年,米基‧洛克在 2014 年重新站上拳擊場。

Randy 在戲裡的選擇,或許也是洛克的決定。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臥斧,作家、出版社主編。作品有:《給 S 的音樂情書》(小知堂)、《塞滿鑰匙的空房間》(寶瓶)、《雨狗空間》(寶瓶)、《溫啤酒與冷女人》(如何)、《馬戲團離鎮》(寶瓶)、《舌行家族》(九歌)、《沒人知道我走了》(天下文化)、《碎夢大道》(讀癮)。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