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洛纓專欄/金鐘不是下課鐘

0

今年是第二度擔任金鐘獎長劇組評審,在兩個多月內要看完 40 幾套電視連續劇幾乎被視為不可能,也的確不可能,因為是根據每個獎項別(男主角、女主角、編劇⋯⋯)各挑選認為比較有代表性的四集,其中若無重複,那表示可以看到每套劇 36 集。所幸個製作單位都為了該獎項精挑細選過,於是一套 20 集的連續劇,大約加總起來,可以看到 12-15 集左右的份量,畢竟一共有九個獎項。

今年有 40 多套劇報名,如果每套看到十集,那就是一共 400 多集。這個地獄般的工作量可以想像,而每個評審都有一大本筆記,記滿自己的看法,畢竟量很大,又有不少相近的題材,或者以不同的戲報名的演員。

從其中做第一輪的評分,再進入初選會議。每次初選會議時間都很長,接近要吃到兩次便當的時間。會議中逐項討論出入圍名單,由召集人交給評審團主席統一公布。頒獎前再次進入討論激烈、暢所欲言的決選會議,兩屆評審一共與 16 個評審共事過,雖然年齡、輩份、主要專業、經歷都不同,但沒有溫良恭儉讓這回事,在各自的標準下展開辯論與相互說服的過程,一次一次投票,直到結果出現。

所以得獎的名單,代表的是這一組評審共同組合起來的標準,如果得獎,表示作品較接近這次評審們的看法。就一個曾經得獎,也曾經入圍沒得獎的人來說,我深知這當中有多少是運氣的成分。放眼世上影視圈,沒有一個獎是絕對客觀,但公正性卻不容質疑,坦白說,我真的以參與過這兩次評審團為榮。

knock out

評審會議沒有溫良恭儉讓這回事。photo credit: knock out via photopin (license)

今年的評審因為都在線上工作(這次有三位資深演員、兩位導演、兩位編劇、一位影劇評論家、一位製作人),從看完的作品中,也不免會討論到整個電視劇產業生態的現況和困局,面對新媒體的挑戰等等。但談到解決之道,大家多半心頭一沈。

因為問題具有結構性環環相扣的特質,很難有一刀剪開就能見效的處方。目前可見正在修改的廣電三法應該是個開始,在立法層面上可以掙脫一些綑綁已久的沈痾,如果真的關切影視產業未來的發展,請關心一下廣電三法的內容和進度吧!

這 40 多套劇表現了 2014.6-2015.5 的電視劇內容,新題材的加入的確令人眼睛一亮,探討生死的《出境事務所》、科學辦案類型的《鑑識英雄》、社會寫實風格的《新世界》、繼承臺劇文學改編傳統的《新丁花開》。在過去被視為小清新小確幸的偶像劇,也有更精緻化與深刻化的展現,例如《妹妹》、《16個夏天》。

16個夏天EP1_2014.7.26-上午12.05.09

《16個夏天》奪下第 50 屆金鐘獎最佳戲劇、最佳導演及最佳女配角獎。

這其實正好代表臺劇創作力的兩股力道,一條是在描述人我關係與情感的類型上,更深刻更細膩。另一條是不斷去衝撞現有的瓶頸,嘗試定位更清楚的商業類型,挑戰難得的人文景深。而這兩股力道,最需要的是「對一齣戲的想像」。

我不知道台灣的電視製作人,無論是平台或者製作公司,在想做一個題材的時候可曾閉上眼睛,想像它會如何誕生?想像故事中幾個直覺出現的畫面,雖然往後未必出現在劇本上。想像製作過程中可能會有什麼驚人的展現,爆破?手工訂製一般的美術設計?演員穿上具有年代風格設計過的服裝?某些光影?這些對製作的想像成為把它做出來的動力。然後想像著它可以被如何包裝定位?可以做怎樣的異業結盟?什麼樣的置入對戲是加分而不是省錢?怎樣的主視覺會吸引路人的目光?針對這個戲可以做什麼樣特別的行銷?

說真的,不是只有編劇導演需要想像力

以嘗試新類型來說,很明顯的今年的作品受限於預算,也受限於太少拍攝這樣的題材,製作結果顯得生疏與困窘,對於原來的發想非常可惜。以《出境事務所》為例,經過被商業電視台拒絕無數次,最後每集一百萬的預算在客家電視台製作出來,品質人人稱好,但這樣的預算令人嘖嘖稱奇,是「人肉好萊塢」嗎?不是,是讓有心想創作的製作人,燃燒完所有的交情和熱血,想盡辦法做出來的作品,它的確在入圍和得獎上為公廣集團再一次掙回面子,但收視率依然讓商業電視台卻步,下一部這樣的戲會在哪裡?

出境事務所

《出境事務所》奪下第 50 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編劇獎。

對於目前觀看載具已經從電視螢幕轉移到行動裝置,更多的人透過的收視平台不再是有線電視而是網路,對於類型、題材、偶像演員、市場、製作規格⋯⋯這些部分的變化速度快得超越想像,甚至於製作內容方與播放平台與廣告主與電信業者之間的合縱連橫,都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新模式。手上擁有幾個跨市場知名度演員的檔期,似乎是無法滿足這些革命性的改變。

要突破困境需要相對合理的支撐:包含人才、包含預算結構、包含可提供的製作條件、包含新的獲利方式。給香蕉只能請到猴子的邏輯大家都清楚,沒有大破大立的覺悟,金鐘就會變成下課鐘

想像力在計算機和預算書上是長不出來的,你只有閉上眼睛勇敢做夢,睜開眼睛開始行動,想像力才能帶領我們抵達新世界。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吳洛纓,知名編劇,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現任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影視編劇、劇場導演等,曾獲第四十二屆金鐘獎最佳編劇獎,作品包括《白色巨塔》、《痞子英雄》、《我在1949等你》等。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