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專欄/為何女神比宅男多?失控的正妹經濟。

1

女神堆滿天,各擁臉書數十萬人為王,正妹們每日被媒體追封,她們是明星還是素人,為什麼感覺僅有一線間?女神們到底都做了些什麼?又能做什麼?我們也不知道,但我們仍需要這麼多素人陸續上供桌當女神,是否意味著我們已失去了製造真正女明星的能力?

◎ 現在的女新人,容易被空洞化

吳宗憲在金鐘獎的一段話:「女神比宅男還多,如⋯⋯。」讓豆花妹哭了,當然,其他「妹妹」們,我不知道她們有沒有哭,畢竟眼淚設成公開,是有按讚數的。

豆花妹蔡黃汝

最近剛發新EP《壁咚BEEDONG》的豆花妹蔡黃汝,因憲哥在金鐘獎的一段話而哭了

當然,有人哭了,就有人罵,如今大家看影劇版,總是看個糊里糊塗的熱鬧,跟古時候眾生灰臉看野台戲一樣,張三李四圍坐,求個暖洋洋的不清不楚,似乎暖了就可以安睡了,若是地區有困苦感,或隱隱懷疑此地是否就要落魄了,更需要這份七嘴八舌的「一哄而散」,這是為什麼台灣如今從上到下,口水多過茶的原因。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名嘴文化,其實只是為了殺戮大把的時間,與集體焦慮導致的冷感。

但我覺得吳宗憲劈哩啪啦的熱鬧之餘,有點出一個重點,台灣現在的女新人,很容易被空洞化,彷彿為了空洞化那人的目的,而塑造了女神,每天打開電視,都有身在八方的正妹被記者們「追封」(可能記者現在得要跑正妹線),賣滷味、紅茶、雞排、豆花,或只是路過的女孩,都可以說她跟誰相似度百分百,於是某些網民跟古代街坊鄰居一樣,放起了鞭炮,一時之間炸得轟天響,彷彿誰家的閨女要出閣或入宮了似的。

◎ 一個地方若是窮了 女體就隱喻著百姓的翻身夢

OQQjqQu

女性容易受封宅男女神的時代(圖為女團 Popu Lady

曾幾何時,我們進入一個這樣類古代的密閉市集狀態,雞犬相聞到吵鬧不休、話題朝生夕死,明天日頭又巴望有個新正妹來上演舊聞。古代這樣的「城鎮」,女子有無媒婆(媒體)聞問都是個話題,但跟那女生真正的本質一點關係都沒有。

女神多,其實是封建回頭的象徵。人心擠來擠去、萬頭鑽動,硬要掂起腳來看出個名堂,這種等著看熱鬧的熱切,不但呈現在我們愛排隊的現象,也呈現在女神接力繞境的現象。

於是我們必須不停地造神,管她們遠看不清楚,近看又只聞香火裊裊,一陣混亂中,誰也看不清楚誰,好像有很美的什麼,下凡來就過去了,偶爾近一點就是看她們在電玩世界裡也被封神,將春夢、美夢與腎上腺的全面啟動。於是基本上,女神比偶像,更類似於像夢的產物,訴求的是一種衝動,至於夢的細節則都失去了,她們是被擬人化的夢,不可以有景深。

◎ 分不清楚誰是誰,就是「女神」的產出目的

因為是先被封了神,成為女神後再想證明什麼,通常是十分吃力的。女神這種頭銜,對女星而言,並不利於發展。基本上,女神量化到成為一種蔑視詞,好像她就在那裡美美的就好,吳宗憲的所謂「阿貓阿狗」,是用詞太過,但也點出「美也美得很雷同」的難以辨識

但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多數女神們都做了什麼,或能做什麼(包括我不認識的大量網路女神),安心亞是非常努力證明自己、郭書瑤好不容易離開了「殺很大」,雞排妹,只記得她跟政治有關,女神們模糊成一片暖色系,療癒眾生焦慮,也不知道誰是誰,誰又不是誰,而或許分不清楚,就是「女神」產出的目的。

安心亞

安心亞(左)、郭書瑤(中)、雞排妹(右)

如果像村上春樹在《舞舞舞》裡曾說的:「浪費是資本主義最大的美德。

有很多東西基本上是為了「浪費」而生產,「進化」到這時代,人也會以因「浪費」為目的,而被量化。比方前一代迷信的菁英形象,可以一再改寫置於名人堂,只為了催化選舉的偶像化。曾經的革命英雄或音樂悲劇人物;可以簡化成一件件浪漫的 T 恤,保證你時不我予的情懷上了防腐劑。

而影劇圈的女神呢?早在安迪.沃荷的普普藝術裡,瑪麗蓮夢露也是不斷印刷、覆蓋的快速樣品,「青春」一旦老了,就要進行重製與增修,只要娛樂圈「女神」出貨順暢,沒有人會過問 A 少女青春與 B 少女的青春有什麼不一樣,因為她們的存在都不能大過於「青春」這巨大的本身,必須掐頭去尾,那些不能代言「青春」的,就會被銷毀在眾人記憶裡,因此只有少數女藝人能從「女神」這塑膠樣板中,奮力脫身為有血肉的實力派,其他只為了「青春」,在神壇上循環獻祭。

◎ 失去造星能力,女神素人化

說穿了,少女獻祭的歷史記憶並沒有從人類內心被去除過,只是不斷魅影增生、生產方式不同。只是以前的女星可以從無名小卒發展,之後才被神格化,如今「美麗」卻離開了她們的主人,成為可棄式或增生的商品存在,因為美已經被型錄化了,如今的「美」,因為人可以用醫美量產增修,無論有沒動過臉,人對俊男美女失去原本看造物者出手的敬意,美麗成了閒錢可買的「小玩意」。王爾德說:「臉是男人的自傳、女人的創作。」一張沒有瑕疵的臉,並不構成美。

4ae50aa25a9a7

無名小站、BBS 表特版,也塑造出不少素人女神(image source : clickme

一個女星要把美麗的詮釋權拿回來,會比以前更吃力,全世界都如此,韓國女神成排站、日本也如扭蛋增生、好萊塢女星得要搶製片權,但台灣女神更悲情的是其都以「素人」為包裝,而且還是一個系列,誰也脫離不了鄰家女孩、小吃攤巷口、OL 茶水間格局,可見我們做的夢真的回到了「小鎮」上,一場得來速溫飽、一複製女神、一個集點禮,摩肩擦踵的小數點,我們娛樂圈做不出比「平凡」更美的夢了

這超越了女星被物化,或是少了基礎訓練(當然都有),而是我們沒有做一場更大的夢的勇氣,娛樂圈是什麼?簡單來講,其實是當地人們的想像力與格局,我們搬了幾個板凳,打盞燈,就以為台上剛路過的年輕人是女神了,台灣的「小鎮」化,從女神的崩壞開始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多年寫樂評也寫電影,曾當過金曲、金音獎評審,但嗜好是用專欄文偷渡點觀察,有個部落格【我的Live House】,文章看似是憤青寫的(我也不知道,是人家跟我說的),但自認是個內心溫暖的少女前輩(咦?),著有《反派的力量:影史經典反派人物,有你避不開的自己》。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