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幕後系列/影展各組的美麗與哀愁(下)

1

20150530 台北電影節 套票首賣記者會-014

接續上篇,我們來看看台北電影節的幾個大組別,其工作背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美麗與哀愁。

◎ 外在形象的建立 ── 媒體宣傳組、行銷活動組

一個人的個性往往能從外在形象讀出一些蛛絲馬跡。著迷龐克風的人,身上會有粗曠的鉚釘、金屬鍊;看到戴圓眼鏡、塗鮮紅口紅的女孩,多半能猜到她對復古這件事小有研究。而一個影展的「個性」(策展主題、影片風格)型塑,靠的便是「行銷」與「媒體宣傳」這兩個重要媒介。

「媒體宣傳」顧名思義是負責整個電影節對外宣傳媒體的事。談到媒體,不難聯想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兩者的差異與消長,因此對媒體宣傳統籌鍾明非而言,思考整體媒體策略顯得更為重要。過去的宣傳方式是發稿給四大報,但鍾明非認為,若影展純粹仰賴傳統媒體刊登新聞稿會很辛苦,原因是影展的影片大部份沒有商業噱頭、也較沒有明星,這和影劇版喜歡的口味截然不同,於是他把點子動到社交網站上。問題來了,當影展手冊出來後,所有放在社群上的新聞素材(影片介紹、劇照),對觀眾來說已成為二手資料。也就是說,觀眾看手冊就好了,為甚麼還要看新聞稿?因此鍾明非試著將臉書上的新聞素材重新分類,議題式也好,標籤式也好,總之就是要讓新聞素材以不同模式呈現給觀眾。

▲ 今年也運用新媒體的優勢,將新聞素材剪成短片露出

靠近影展開跑的五、六月是媒體宣傳們的「爆肝期」。節目組在四月底五月初把整個節目內容大致底定後,每部片的素材(拷貝版、簡介、劇照等)會在五月初進行手冊編輯,因此媒體宣傳得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將素材散布出去。至於二月到三月在做的整體形象宣傳,鍾明非把它稱為「喚醒」的動作。當使用者離開一段時間、電腦進入休眠狀態後,有個喚醒的功能,影展也需要有個「喚醒」鈕。鍾明非這樣解釋:「如果我是一個在臉書上定期追蹤台北電影節的固定觀眾,會不會覺得一年之中台北電影節有八、九個月完全沒有消息,而突然在兩三個月內每天發出兩三篇訊息?這是一件好事嗎?」因此,在影展真正宣傳期開始之前,就得不時露出一點資訊,持續吸引大家對影展的注意。

CapturFiles_34

行銷活動組負責的影展周邊活動

「行銷活動」則是另一組塑造影展「個性」的大功臣。組內工作分為兩大塊,行銷負責贊助廠商合作這一塊,活動則負責影展周邊活動的籌備與執行。「行銷活動真的越來越多了,現在觀眾不容易取悅啊~(笑)」擁有十幾年相關經驗的行銷活動經理唐乙鑫說,如果回頭看她過去辦的活動,純粹就是講座而已,現在則會試圖把節目中的相關議題趣味化、找相關廠商讓電影和生活中的結合有趣一些,目的是去接觸一些不是影迷的觀眾,希望他們走進影展。

每年七月底影展結束後,行銷活動組必須進行結案,同時開始規劃下半年的預算、政策上的確認(例如明年的影展調性是甚麼)、下一年的活動提案等等。10~12 月規劃初步預算時,行銷活動組會趕在這時探聽與廠商的合作共識,等到第二年節目部的素材更明確後,才比較好和廠商洽談正式合約。而組內大部分的工作量還是在「藝企結合」這塊,這部分通常是和套票贈品有關,也是面對觀眾最主要的售票行銷工具。

台北電影節周邊

行銷活動組負責談的各種活動贊助

金馬影展來到台北電影節,唐乙鑫認為最重要的是做市場區隔。即使觀眾有 50% 以上是重疊的,但就這幾年台北電影節的策展方向來看,她認為還是可以給台北電影節一個很鮮明的個性設定:「拿影片調性來說,台北電影節很專心的走在創作和新作品這條路上,不管是台灣也好、觀摩片也好,或甚至是國際新導演競賽,我們主要定位在希望觀眾自主想要看;對創作、挖掘新的拍攝方式、新劇本、新題材有興趣的人,就可以來這裡『挖寶』。我是用挖寶的心態來看,它絕對不是 shopping。」為什麼這樣說?原因是當觀眾攤開片單時,會看到一堆新作品,而在慢慢「挖」的過程中,合他口味的或許只有兩三部,畢竟電影節的電影不是大眾娛樂片。「如果是shopping 的話,我們現在的票房就會比較市場取向了!」唐乙鑫幽默地補充道。

補充電影節的體力 ── 票務組

人透過吃東西來補充體力,電影節則需要靠著一張張的電影票才能撐起整體運作。

票務,除了大家既定的「賣票」印象之外,還必須負責整個票務系統的運作與維持,聽起來很簡單嗎?那你就錯了!三月開始票務組忙著票種規劃和票務系統的簽約,到了五月手冊及場次表出來後就開始進行所有的票務建檔,也是最為忙碌的時候。

我覺得這是個大家都可以做的工作,不難但瑣碎,只要夠細心。」票務統籌林庭伃這麼說著,但細心這個才華也不是人人都有。就拿建檔過程來說,林庭伃表示這是個麻煩的大工程,只要錯一個,觀眾就會買錯票、買錯場次,到時後續的客訴問題會很大。就拿「搶票」這件事來說好了,林庭伃說台北電影節曾因為搶票而發生全面當機的狀況,當時觀眾都覺得「不是請工程師到機房重開機就好了嗎?」事實上哪有這麼簡單,一來一回的修復就必須耗上五、六個小時,而當觀眾已經排隊排了三個小時,又要再等上五、六個小時的結果是甚麼?想必你已猜到,沒錯,又是大量的客訴。

那麼遇到「退票」又要怎麼處理?「非常麻煩,麻煩到你會覺得不想上班!」林庭伃一想到就覺得可怕,「你想想看,一場電影如果全賣完,票房可能好幾十萬,所以得先籌到這麼多錢,才能在當天退給觀眾,前年就是總監刷卡,先拿出二十萬來墊。」(真的很令人崩潰啊⋯⋯)

20150530 台北電影節 套票首賣記者會-015

台北電影節 套票首賣記者會

客訴、客訴,為甚麼票務組好像客服部一樣?是啊,因為影展沒有一個專屬的客服部,所以最接近觀眾的就是票務組了。影展什麼時候開始,票務組就什麼時候在,原因是現場操控售票機的人是工讀生,發生突發狀況時需要有人幫忙處理,例如票機突然不能動、卡紙了,就無法印出任何一張票,而觀眾還是要入場,因此票務組就要應變處理觀眾座位、場次和票錢等問題。

當你坐在電影院裡看著精挑細選出的各國影片,可曾想過,這是一群人花費半年到一整年的時間(甚至是長年的工作經驗累積)努力付出的心血?做影展的從業人員從來都不只是外界所想像的:「只是賣票的」「上班可以一直看電影真好」,其背後的辛酸、壓力、無奈,多到出乎你的意料。下次買票、劃位、進場等出問題的時候,不要只想著罵工作人員、一昧批評影展單位,要知道,出任何差錯時,他們會比誰都難受,因為這是團隊辛苦了這麼久的成果。

當然,每一屆影展的順利落幕、觀眾看著電影或哭或笑或滿足,都是熱愛電影的工作團隊存在的意義及堅持下去的理由。

延伸閱讀:

台北電影節幕後系列/影展各組的美麗與哀愁(上)

台北電影節幕後系列/從零到一,影展是如何煉成的?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實習編輯,非本科系仍熱愛影視娛樂相關的一切。 人生樂事除了吃美食、瘋狂看電影外 ,「康熙來了」是精神糧食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