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看漫威的中二病

0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

若要討論《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好看與否,首先要確認你進戲院期待的是什麼:是暑期強檔動作爽片?是延續《美國隊長2》和《雷神索爾2》的漫威電影宇宙最新篇章?還是超級英雄神片《復仇者聯盟》睽違三年的續集?

如果只是想進戲院度過兩個半小時(現在的超級英雄電影都比奧斯卡強檔還長,不知道是什麼妖術)的快樂時光,不用擔心買票就對了。除了喜歡的超級英雄一次到位,《復2》裡幾段動作戲大場面的調度流暢、熱血同時維持漫威一貫的明亮幽默感,打得刺激也笑得開心。當然該緊繃時也不忘拋出幾顆催淚彈,提醒觀眾英雄必須付出的代價,並思考其存在的本質。

導演兼編劇喬斯溫登駕馭大型演員陣容向來駕輕就熟,本片除了賦予鋼鐵人、美國隊長及索爾等一線英雄應有的關注與衝突,讓過往戲份較少的重要配角如黑寡婦、綠巨人或鷹眼有更多發光發熱的機會;新角色如伊莉莎白歐森飾演的緋紅女巫(礙於版權問題始終只能以本名汪達稱之)及詹姆士史派德(擔任聲音演出與動作捕捉)的反派奧創,也讓人印象深刻。劇本有些漏洞及未解之處,但整體仍很好理解,動作片也毋須太吹毛求疵。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2

相信多數人看到預告出現這幕,就已經默默準備訂票了。

但若抱持著延續漫威電影宇宙,或再創《復仇者聯盟1》成就的期待進戲院,就會感受到《復2》侷限的漫威宇宙(或共通宇宙概念本身)框架,以及電影拍攝之公式化,成為燈光亮起後揮之不去的白色噪音。

或許考量到建構共同宇宙的困難,漫威出品的電影往往有中二的毛病。這中二病不是如本片奧創見笑轉生氣,或東尼史塔克不嘴砲就會死,而是在地平線無止盡的擴張之下,每部電影都像是下一部電影的預告特別是夾在眾系列中間的第二集更加明顯,彷彿告訴觀眾:「本集故事是不錯啦,但更大尾的還沒出現,屆時歡迎進戲院觀賞。」

當初《鋼鐵人2》被戲稱為「電影史上最長預告片」,純粹在為《復仇者聯盟》鋪梗;《雷神索爾2》則沒頭也沒尾,公認是漫威目前最差的作品。同樣狀況也發生在《復仇者聯盟2》,英雄彼此間的爭執與歧異觀點暗示著《美國隊長3》的內戰故事線將至;另一顆無限寶石登場及末日預言則明示《復3》勢必要面對薩諾斯(Thanos)壓境。這對死忠粉絲來說可能是一大福音,但對多數觀眾而言,上述段落只是莫名的破碎絮語(相信許多偶爾進戲院的朋友,還是會把薩諾斯稱為片尾那個看起來很邪惡的紫色怪傢伙),整個捨棄也無關痛癢。

同時,為了確保下一集格局更大,故事最後眾英雄仍被迫回到原始狀態(status quo),雖然學了一課、長了知識也多了友誼,到頭來東尼史塔克還是一樣帥氣,洛基還是一樣到處逍遙,整體沒什麼改變。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3

理論上,《復仇者聯盟2》鋪的梗到了《美國隊長3》會有爆點,但誰知道到時會不會變成為《復仇者聯盟3》或《美國隊長4》鋪梗呢?

另外,隨著漫威電影一步步推出,每部作品的既定框架也更加明顯:主角總是與個性偏執的反派爭奪麥高芬(MacGuffin,如宇宙魔方、權杖、無限寶石),以掌控某裝置(外星蟲洞、洞見計畫),最後在跟一大群小嘍嘍對打中結束。當上述元件本身有意思(如《美國隊長2》的諜報調性,或《復仇者聯盟》中可愛又迷人的反派洛基)時,類似問題還不甚明顯,但當反派特別弱或高潮點很無趣時,前段提到的中二病便會瞬間加劇,突顯電影公式化的一面。

同樣情況套用到《復仇者聯盟2》,奧創從頭到尾與《星際異攻隊》的反派無太大差別,能力僅是推出無數個小嘍嘍,追隨的目標莫名奇妙,導致電影變成純粹讓英雄聚在一起的天賜良機,甚至為塑造高潮顛覆了《鋼鐵人3》裡頭的領悟,還有《美國隊長2》的神盾局瓦解,這都很難不讓人感到失望。

《復2》之後,喬斯溫登確定與漫威分道揚鑣,由《美國隊長2》的導演檔羅素兄弟接手《美國隊長3》與《復仇者聯盟3》的拍攝(兩部電影又各自切分為上下兩集,明顯覺得錢賺得不夠多)。若考慮到《美國隊長2》是目前唯一擺脫漫威中二病的電影,《復仇者聯盟2》評價又趨保守,這樣的變化個人樂見其成(況且溫登也多次聲明,他真的想休息了)。但《復仇者聯盟2》與其說拍攝上有什麼後天失調,終究還是必須歸因漫威無論敘事或共通宇宙如緊箍咒般的先天問題。

近期漫威作品向類型靠攏的趨勢帶來不錯成效(《鋼鐵人3》為老派動作片、《美國隊長2》是諜報驚悚片,準備上映的《蟻人》則為竊盜(heist)片),去年的《星際異攻隊》亦證明,若漫威願意放手讓導演去搞怪,讓電影的重心放在說好一個故事而非玩續集接龍,結果會精彩且耳目一新。如果故事持續要向外擴張,則漫威宇宙是否會變成神盾局一般龐大到無法控制的組織,最後一樣土崩瓦解,便有待時間證明了。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4

薩諾斯:究竟何時才輪到我登場呢,一直飄阿飄的不是辦法阿(誤)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生活環繞電影、影集、古典樂與吃喝存在的不務正業上班族。努力做一個假文青,但每每淪為不甚好笑的脫口秀藝人。經營有 P is for Picture 。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