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是為了更好的明天?台灣導演在中國大陸的夢想與賭注

0

自《海角七號》以來,年輕觀眾重新把目光轉回來看「國片」,卻往往發現台灣商業電影的情節、敘事和製作水平,別說好萊塢或日韓片,即使與港陸印度片相比都有一段差距。誠如蔡明亮的名言:「台灣電影票房的衰落不是因為侯孝賢起來了,而是因為林青霞走了。」風聲》編劇張家魯亦曾直言:「作為電影的基礎類型,劇情片(Drama)或通俗劇(Melodrama)經過了八○年代『新電影』有意識的切割,在新一代台片裡已近乎絕跡。」

在一個健全、理想的電影市場環境,應當是藝術商業並重,各種光譜百花齊放。但台灣電影歷經七○年代末商業電影的失利後,人才轉往香港,八○年代新電影崛起並一枝獨秀,漸漸地整個市場往文藝片傾斜,仍具商業野心的導演在台灣既無工業實力,又無影評支援,常常覺得有志難伸,商業電影幕前幕後人才快速地往香港大陸流失。林青霞1981年還在台灣與鍾鎮濤、鳳飛飛共演侯孝賢執導的商業愛情電影《就是溜溜的她》,1986年林青霞已換上《刀馬旦》的戲服;1989年侯孝賢以《悲情城市》拿下威尼斯金獅獎,商業明星移師香港、商業導演走向藝術,台灣電影發展的主流就這樣不知不覺間改朝換代。

換言之,在《海角七號》之前,台灣商業電影已經遭遇了超過二十五年的低潮期,也絕不是《海角七號》一片就能讓台灣電影突然間從文藝派搖身一變成為市場取向的。反之,能夠駕馭商業片的台灣導演為數也不多,而在中國電影市場正蓬勃崛起之際,他們很容易就被引薦至港陸發展,九○到千禧年後,抱有商業電影夢想的台灣導演在中國大陸有各種成功或不成功的嘗試,而他們的下一步又會是什麼呢?

◎商業與藝術的高峰會:陳國富

chenkuofu2

要談在中國成功發展的台灣導演,第一人必首推陳國富。陳國富是台灣新電影成員中的異數,比其他新電影成員年輕不少的他確實從台灣新電影學了不少,卻始終不放棄在商業與藝術間尋求平衡。

陳國富早期作品如《國中女生》、《徵婚啟事》都是有明星、有故事,極具商業潛力的作品,若對照往後台灣電影發展,《國中女生》甚至可說為後來的台灣青春片奠定了調性題材。改編自陳玉慧的《徵婚啟事》不只再度推了劉若英一把,後來陳國富更將之演化成馮小剛的男版《非誠勿擾》,大賣之餘又把舒淇往上拱了一回,兩代台灣女演員都在他手裡發揚光大,陳國富市場嗅覺精準可見一斑。雖然作為導演,他兼顧商業藝術的才華不如李安,但商業嗅覺和企圖心卻有過之而無不及,被稱為最有行銷頭腦的台灣導演絕非虛名。

《徵婚啟事》之後,陳國富針對台灣市場的大製作是《雙瞳》,在國片低迷的年代努力找來資金、卡司和極具地方色彩的鬼片故事。商業操作雖然成功,卻再度證明台灣本土市場要讓大片回本有一定難度,此後他便以中國大陸發展為主,跟馮小剛一系列的合作極其成功,從《天下無賊》到《非誠勿擾》,可說是陳國富的黃金時代,其後的《通天神探狄仁傑》更是錦上添花。

儘管主力在中國大陸發展,陳國富其實一直想以改編台灣文本的方式,善用台灣文化資本的優勢,並提拔有商業潛力的年輕台灣導演,共同打造兩岸三地通吃、商業藝術兼具的電影。在台灣文學主流走向瑣碎個人內心獨白、不以故事劇情為主秀、導致影像改編困難的情況下,他前後挑中了謝旺霖寫西藏之旅的散文集《轉山》和知名繪本作家幾米的《星空》作改編,前者的編劇之一是台灣導演程孝澤,後者則是由《九降風》成名的台灣年輕導演林書宇執導。這兩案子最能看出陳國富一直以來商業藝術兼顧的野心,也可看出提拔台灣商業電影人才的用心。然而這兩部作品雖然評價皆屬上乘,商業上卻接連失利,不斷警醒著陳國富,這個路線恐怕已經時不我予。

於是他回到《雙瞳》、《風聲》和《通天神探狄仁傑》的商業類型片,在成功融合過鬼片、諜報、推理等類型後,這次陳國富向武俠片進發,全力投入資源在《太極》三部曲上。我個人非常欣賞《太極》的構想,也覺得頗為驚艷,不只武打設計用心,討論晚清傳統與現代的衝突亦令人玩味,武功和機械成為前現代與現代的對比,武俠框架裡的史觀看得出極度用心。但不知是主角設定、排片策略還是真的純粹時運不濟,《太極》不但商業失利,評價也甚為兩極,甚至連第三部曲都沒得上映。

陳國富不是天才,卻絕對是個鬼才,早早著眼兩岸三地華語市場的他,成功為華誼兄弟打下大片江山,盛極一時,然而成也成在商業藝術兼具,敗也敗在他的商業藝術兼具,台灣「小清新」的接連失利,再加上《太極》的全面失守,終於導致陳國富黯然離開華誼兄弟。目前自立門戶的他正在進行第一項大計劃,便是改編大陸作家天下霸唱的知名小說《鬼吹燈》系列,和《畫皮2》一樣走中國主流玄幻路線,卻仍保有商業藝術兼具的野心,結果如何今年應該就會揭曉。

◎最會講故事:蘇照彬

蘇照彬

蘇照彬(右)與陳意涵(左)合作《愛情無全順》

蘇照彬編而優則導,是台灣少數非常有商業故事頭腦的編劇。有趣的是他原為理工背景,完全不是影視科班出身,具有跟同輩完全不一樣的通俗嗅覺。首部單獨編劇的《運轉手之戀》就入圍金馬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原著劇本,讓他很快受到注目,陳國富作為監製,也促成了蘇照彬第一部執導的電影《愛情靈藥》。蘇照彬早期作品是容易在市場殺出重圍的愛情喜劇片,昭示著他即使在電影工業不振期,仍然想要以中小成本搏大的野心,這和陳國富不謀而合,也開啓他們此後的密切合作。

2002年,陳國富的《雙瞳》,劇本就出自蘇照彬之手,2004年蘇照彬執導編劇的《詭絲》延續靈異題材,2010年的《劍雨》則找來吳宇森監製轉向武俠類型進發。除了執導作品,他也發起不少華語商業片案,從《台北晚九朝五》、《基因決定我愛你》到近期的《愛情無全順》都是故事原型或編劇,有時亦身兼監製之職,走的仍然是愛情喜劇小品路線。

縱觀蘇照彬的編劇與導演成績,他的故事都非常吸引人,但相關的電影作品其實評價不一,即使是入圍五項金馬的《詭絲》、評價最為不錯的《劍雨》和《愛情無全順》,在商業上距離回本大賺都還有進步空間,希望經過這些年的淘洗歷鍊,未來蘇照彬能迎頭趕上,為商業型國片開啟新的局面。

◎清新童趣取勝的李芸嬋

liyun

李芸嬋也是半路出家型的導演,念完台大動物系、動物學研究所之後,毅然決然從場記做起,投身至與所學完全不相干的電影業。2004年拍攝的短片《神奇洗衣機》看出她的商業潛力,立刻被劉德華的製片公司映藝娛樂相中,促成她2005年首部執導長片《人魚朵朵》,和其後的《基因決定我愛你》、《背著你跳舞》等片。

李芸嬋的作品是明確的愛情偶像喜劇路線,充滿了幻想童趣,但執導節奏與氣氛掌握功力尚跟不上她的編劇功力,實際作品往往有些不慍不火,不上不下。每部片都希望同時打兩岸三地市場,淡化背景的地域色彩,但實際成績都差強人意。在《背著你跳舞》後沉寂一陣的李芸嬋,目前還看不出下一步動向,但她的故事證明了流露出商業潛力的台灣導演,至今仍然非常受到香港與中國大陸的歡迎。

◎大家共同的童年回憶吧⋯⋯朱延平

朱延平

說朱延平是台灣最有商業電影夢的導演一點也不為過,他在人才流失的八○、九○年代仍然不放棄商業電影,不論結果,熱情和投入確實令人敬佩,他始終相信台灣電影不是沒有市場,不是沒有觀眾。平心而論,朱延平擁有那麼多商業上的成功絕非偶然,問題是他不會拍電影⋯⋯那個只要把娛樂元素湊齊就能奏效的時代已經過去,他如果轉行當製片,找年輕優秀的導演與編劇合作,絕對可以順利轉型賺大錢,堅持導演身份導致他的作品受團隊影響甚大,品質良莠不齊,最後竟落得一個被許多台灣觀眾看作反面教材的下場。

2004年(對,朱延平一直沒有放棄的台灣商業電影,一路努力到2004年,我真的要說,他即使沒有功勞或苦勞,也有傻勞⋯⋯)朱延平的商業片《一石二鳥》票房慘澹,在台北竟只收入萬餘元,卻意外在中國大陸賣了6000萬新台幣左右。朱延平至此終於將市場目標正式轉往對岸,此後《功夫灌籃》、《大笑江湖》、《刺陵》等作,就如前文所述,品質落差極大,但都看得出其商業性(及必要時仍然願意「致敬」的不恥下問),前兩作亦成賣座大片。但新近的《新天生一對》和《大宅們》雙雙失利,或許是他想向年輕觀眾靠攏,卻完全不得要領的結果(當然電影還是沒拍好,同時市場本身的進化也是一大原因)。還是非常希望他改當製片,多提拔有潛力的導演編劇,必定是真正的美事一椿。

◎潛力驚人後生可畏的七年級生:陳正道

陳正道

再度是位非電影科班出身的導演,陳正道復興商工畢業後即入行,一面執導MV,一面籌拍2004年的電影短片《狂放》,2005、2006就連續有賣座的台灣電影作品《宅變》和《盛夏光年》,能在《海角七號》之前的年代連續以中小成本拍出回本電影作品,實屬不易。即使這兩片的劇本受限於台灣的環境,稱不上全然成熟(尤其《盛夏光年》徹底爛尾),陳正道仍然可以端出美味菜色上桌,功力值得肯定。

再加上他的類型電影夢想,讓他很快就投入中國大陸市場,2013年的《101次求婚》、2014年的《催眠大師》到2015年的《重返20歲》,連續成功,一部比一部賣座,賣座之餘還能維持優秀評價。是繼陳國富、鈕承澤以後第三位實際在中國大陸賣破億元人民幣大關的台灣導演,更可說是陳國富以後真正能在中國大開大閤的奇才。陳正道的未來可說一片光明,明確的路線和商業敘事能力,足以保證他未來能夠再造票房奇蹟。以他目前的成績,未來再有數片成功,也許就能堂堂躋身一線導演行列,是真正的後生可畏(對,他是七年級生,1981年出生!)。

兩岸電影合作 加速進行中?

隨著台灣本土市場回本不易的軟肋漸漸浮現,近來中台合拍蔚為風潮,這些電影都力求結合兩岸卡司,在中國、台灣甚至香港能同步上映,以增加回本的機會。除了以《痞子英雄》和《》進軍大陸的票房導演蔡岳勳、鈕承澤等,中生代導演連奕琦的《甜蜜殺機》,或近期由中國方發起、與台灣導演黃朝亮合作的《大囍臨門》都是合拍案例。

此外,中國製作方其實也向不少擁有商業潛力的新銳年輕台灣導演打開合作之門,《台北星期天》的導演何蔚庭已經在北京拍了兩部電視電影,兩部劇情長片《新四千金》和《天涯知己》正在籌備中。《冰毒》導演趙德胤也坦言大陸資金常找上門,但中資限制多,許多人形容拿中國資金無異與魔鬼共舞,著眼點在創作自由而非商業利益的趙德胤,也因此拒絕中資,繼續在台灣深耕。而當豬哥亮的電影也飄著濃濃的中資氣息,未來兩岸合拍的力量可能會更大。台灣電影市場如何挑選對的商業人才,根留台灣,又能製作出兼具質量的台灣電影,讓市場日趨平衡,端賴台灣製片方更寬廣的劇本企劃、以及選才選角視野了。

重擊有 Podcast 囉!歡迎到各大平台搜尋「娛樂重擊」並訂閱



Share.

關於作者

唸過台大外文、台大台文,都成了逃兵,現為自由寫手,從企劃編劇、影劇評論到採訪紀錄,只要是喜歡的東西無一不能寫。

訂閱
最新訊息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